中國氣都

中國氣都

四川盆地天然氣富集區達州市發現特大天然氣田,天然氣資源量達3.8萬億立方米,探明可采儲量達600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宣漢普光氣田已探明可開採儲量達3560億立方米,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量最大、豐產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裝氣田。達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氣田富集區,境內天然氣儲量達3.8萬億立方米,是我國繼新疆塔里木、內蒙古鄂爾多斯氣田之後最具開發潛力 的大氣田,被譽為中國天然氣能源產業“第三極”, 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四川省委、省政府把以達州為中心的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列為全省“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重點產業。

中國氣都—四川省達州市

中國氣都中國氣都

近年來,該市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天然氣資源優勢,特別是國家實施能源調整戰略以來,響亮地提出了把達州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天然氣能 源化工基地”的宏偉目標。如今,這裡已成為投資開發的熱土,吸引了重慶、雲南、上海、廣州、香港、台灣以及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內外大型化工企業前來考察、投資,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已陸續動工建設。“十一五”期間,達州投資總額有望突破2000億元。

春暖花開,麗日高照。本報“魅力川東行——走進達州”採訪組專程前往達州市宣漢普光氣田、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等建設工地,親身感受到 這片土地呈現出的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倍受世人矚目的“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如火如荼。達州,正依託天然氣化工能源快速蛻變和崛起。

投資潮湧:能源 “第三極”,開發大會戰

總人口650萬的四川省達州市,正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從去年起,中石化、中石油、齊魯石化等能源巨頭正在踐行“十一五”期間投資 不低於1000億元在達州建設龐大的天然氣產業集群的諾言,而與此相關的,正是達州市位居全國第三、遠景儲量高達3.8萬億立方米的資源“富礦”。

資源富集,多項全國之最。宣漢縣4271平方公里的縣域面積內,75%以上的地表下均有豐沛的天然氣涌動,是川東北通(江)南(部)巴(中) 含氣構造帶的核心。已探明各類含氣構造46個,連片儲層達3750平方公里,預測資源量1.5萬億立方米。普光氣田,是我國川東北地區發現的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到2008年預計探明儲量將達到5000至5500億立方米,年產能將達到120億立方米淨化氣,這也是國內目 前發現的5個20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之一。普光氣田厚度400多米,單井產量將達到128萬立方米/日,它的發現,是深部海相碳酸鹽岩地層油氣勘探的巨大成果,大大擴展了國內油氣的勘探領域。預計2008年普光氣田及外圍圈閉整體探明後,天然氣地質儲量將進一步增加。萬源市文鐵山坡氣田的單井日產量 達1550萬立方米,創下了國內陸地單井產量之最。

我國“十一五”天然氣開發主戰場。該市便捷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能源,寬鬆的投資環境,引發了國內外廣大客商前來考察、投資、開發的熱潮。 僅去年一年,該市就以資源開發、優勢產業培育、旅遊業發展、區域中心大城市建設等為重點,先後組團參加了西博會、珠洽會、廈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成功舉辦了中國西部(四川·達州)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懇談會,吸引了1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國內外175家企業參會,成功引進了中石化、中石油、香港玖 源、中鐵二局、國美電器、肯德基和北京順鑫農業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上市公司、知名企業入駐達州,引資到位資金達到68.02億元,同比增長 49.8%,創歷史最好水平。資源富集的四川省達州市,將成為“十一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和投資的主戰場。

國內外能源巨頭紛紛搶灘登入。因為天然氣,達州成了各大能源集團投資開發的熱土,中石油、中石化的天然氣開發戰略中心迅速轉移到四川達州。中 石油、中石化在川渝地區勘探發現的112個氣田中,達州就占了78個。中石化規劃到2008年實現商業氣量40億立方米/年以上,2010年實現商業氣量 80億立方米/年,並配套建設川東北至上海的天然氣管線,2008年建成生產能力60億立方米,成為中國石化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在達州天然氣勘探開發 領域經營20餘年的中石油,計畫"十一五"期間在達州的天然氣開發投資累計也將達到400億元左右。目前,首批天然氣能源化工重點啟動項目已經確定,包括年產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項目,年產100萬噸甲醇制二甲醚項目,2×35萬千瓦天然氣發電項目、20萬噸液化氣項目、中國第一個艦船燃氣輪機長 期試驗基地等。中石化普光淨化廠、宣漢羅家寨天然氣淨化廠、羅文淨化廠等年產硫磺45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60%,成為中國最大硫磺生產基地。目前,這3 座天然氣淨化廠均已開工建設。與中石化、中石油在達州的能源開發戰略等量齊觀的是,包括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的法國道達爾公司在內的能源巨頭,紛紛有意向 或敲定入駐這一"中國天然氣能源產業第三極"。道達爾目前一個投資約5億美元、年產100萬噸的二甲醚項目,正在委託"化八院"(原成達化工研究院)進行可行性研究。如果順利,這將成為世界最大、最高級的二甲醚生產基地。

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豪放大氣、初具雛形的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位於達縣南外鎮、河市鎮、斌郎鄉的結合部,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距主城區6公里。目前,產業區的地勘、測繪、規劃、環評等各項前期工作已全部結束,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已全面啟動,產業項目也陸續入駐。入駐產業區的項目已有 四個:齊魯石化30萬噸合成氨/48萬噸尿素項目、匯鑫能源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香港玖源40萬噸合成氨/45萬噸尿素項目、齊魯石化3000萬條編織袋生產線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今年有望開工的項目有四個:中石化60萬噸烯烴項目;齊魯石化60萬噸燒鹼項目;川投巴蜀電力4X35萬KW天然氣發電項 目(一期2X35萬KW);達州鋼鐵集團20萬噸二甲醚項目。

中石化宣漢普光天然氣田 普光氣田地處四川省宣漢縣境內。到2008年預計探明儲量將達到5000至5500億立方米,年產能將達到120 億立方米淨化氣,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量最大、豐產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裝氣田,並已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普光氣田開發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年產混合氣150億方天然氣開發工程、年處理能力為160億方天然氣淨化廠一座和1674公里川氣東道管道工程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普光氣田開發建設受到 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6年7月,曾培炎副總理親自聽取了普光氣田開發建設情況匯報。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領導曾多次來實地視察工作。普光氣田的發現,不僅對中國石化資源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還將對緩解中國油氣資源緊缺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是我國海相勘探理論和 實踐的重大突破,擴大了我國天然氣的勘探領域。

匯鑫能源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 達州市匯鑫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能源開發、化工生產為一體的高科技新型企業,該公司建設的天然氣綜合利用項 目,是最早入駐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的項目。占地面積147畝,總投資3.5億元。自2005年12月入駐以來,已完成投資1.135億元,其中征地和基建投資2500餘萬元,設備訂購投資8245萬元,預計年產值5.3億元,利潤9072萬元,稅收4464萬元,投資回收期6.04年。每年將利用 中石油川東北氣礦供給的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液態烴8萬噸、固體二氧化碳4萬噸、液態乙烷4萬噸、重烴6435噸、異戊烷發泡劑5280噸,將充分實現對天然氣資源的綜合利用。

大竹玖源化工年產40萬噸合成氨項目 香港玖源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達州市大竹玖源化工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合成氨45萬噸尿素項目,總 投資8.37億元,於2006年11月動工建設,將於2008年5月竣工投產。該項目系引進美國合成氨和尿素二手設備以及配套的給排水、配電、供熱系統、儀表空壓站、廢水處理、總圖運輸、環境保、安全衛生及消防設施等。項目建成後年均銷售收入可達10.13億元,實現利稅0.6億元,稅後利潤0.2億元, 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後)42.55%,投資回收期3.8年(含1.5年建設期)。

中石化齊魯分公司達州化肥項目 由中石化齊魯分公司投資20億元的達州化肥項目,位於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內,占地面積311畝。該 項目是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發展戰略轉移的重點工程。項目最大限度利用齊魯分公司第二化肥廠原有主要設備,整體遷建,並新建尿素造粒塔、儲存運輸系統、主控制室,以及循環水、消防水、變配電、地下管網、裝置外管廊、火炬等配套公用工程。該項目是目前達州最大的天然氣加工增值項目,每年利用中石化普光氣田供應的 4.1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合成氨30萬噸,尿素48萬噸,年均銷售收入7.68億元,利稅總額1.32億元,其中銷售增值稅及附加0.34億元,投資回收期7.49年。

其它項目 中石化普光天然氣脫硫淨化廠位於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所在地宣漢縣普光鎮,是中石化中原油田重點工 程,也是國家大型能源建設項目之一。該淨化廠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脫硫淨化工廠。羅家寨天然氣脫硫化廠位於宣漢縣南壩鎮龍文村,是中石油和四川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也是全國西氣東輸的重要工程項目。國電達州(萬源)電廠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投資、異地新建的發電企業。該項目於2005年10 月8日破土動工,總投資26億元。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快速通道是產業區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是產業區的重要運輸幹線,也是產業區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的主要走廊。達州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金龍大道是產業區南北走向的重要運輸通道之一,全長7.787km,是產業區首期“一橫一 縱”主幹線的縱向幹線。

美好前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

產業帶動、結構調整是科學發展之源。隨著巨大天然氣資源儲量的發現,達州資源優勢日趨明顯,依託天然氣開發帶來的經濟輻射效應和聚積效應,對 達州市區域範圍內空間布局以及交通網路、公共設施的規劃也將作相應調整,使天然氣開發和城鎮建設相互促進。該市圍繞用氣產業考慮項目布局,加強信息、金融、服務等產業配套發展,加快農副產品基地建設、物流中心建設和文化設施建設,認真研究世界前沿天然氣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原有產業層面基礎上,研究 新的產業,促進達州的長遠發展。

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是富民強市之本。在大開發的過程中,該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和寬領域配置生產要素的原 則,用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基地建設,積極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資源開發、節約與環境保護並舉,對入駐的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設有一定的“門坎”,並將認真、及時、長期地做好環境測評工作,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全力打造綠色化工基地,努力實現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了全力打造“中國氣都”,達州市提出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到2010年,產業區建成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能源化工產業初具規模和競爭力,產 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稅利達到15億元以上;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在全國確立“拳頭產品、重點企業、支柱產業”的優勢地位,“資金、技術、人才”的優選地位,“增長速度、經濟效益、發展潛力”的優先地位,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稅利達到50億元以上,使產業區成為中國西部天然氣 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都-------------------山西晉城 沁水

沁水煤田煤層氣資源儲量高達6.85萬億立方米,其中僅沁水縣境內含氣量就占到全國探明儲量的1.4%,更重要的是其煤層氣的品質高,而且易於開採,也正因為這一點,沁水煤層氣產量占據了中國半壁以上江山。

達州市概況

達州,位於四川省東部,轄4縣1市2區,幅員1.66萬平方公里,人口720萬,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

達州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州、郡、府、縣所在地。距今約4000年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漢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渠縣漢闕存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漢闕群。達州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浴血奮戰,當年13萬巴渠兒女參加紅軍,2萬多人英勇捐軀,孕育了王維舟、張愛萍、魏傳統等50多位共和國將帥。

達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川渝鄂陝四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達州是全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全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三大火車站,達州機場可直飛成都、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地,渠江航運直通長江,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

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是全國、全省的苧麻、商品糧、油料、生豬、肉牛、中藥材、茶葉生產基地,享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境內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28種,天然氣資源量3.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6600億立方米,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煤炭儲量7.3億噸。達州自然景色絢麗多姿,森林復蓋率達到39.9%,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10餘處。

達州產業完備,前景廣闊。達州曾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機電、食品、醫藥、紡織、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等為主體,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全市“1+7”園區發展格局初步構建,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已成為川東北地區建成面積最大、設施最完善的工業園區,規劃在建的市秦巴物流園區及各縣(市、區)產業園區加快建設。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19.2億元,增長15.1%,位居四川省第六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1.9億元,同比增長14.9%。

站在“十二五”發展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歷史起點,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實現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達州”的奮鬥目標,圍繞建成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堅持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主基調,堅持三化同步、三業並重的基本思路,堅持產業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文旅靚市的發展路徑,奮力推進“七個加快”:加快建設全國次級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成渝經濟區配套產業高地、秦巴地區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和新農村綜合體試驗區、川渝鄂陝結合部職業教育基地和區域文化中心,在四川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中走在前列。力爭到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300元、11630元,在2010年的基礎上均實現翻一番以上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