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發展指數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通過治理保障、經濟影響、民生服務、生態服務、監測預報、創新驅動、環境支撐等具體指標,綜合分析和評價我國氣象發展總體水平、能力和效益。《中國氣象發展指數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2017年9月26日在北京發布。這是我國首次公開發布氣象發展指數,全面客觀地評估了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展示氣象科技發展的“中國貢獻”。

概述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通過治理保障、經濟影響、民生服務、生態服務、監測預報、創新驅動、環境支撐等具體指標,綜合分析和評價我國氣象發展總體水平、能力和效益。《中國氣象發展指數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2017年9月26日在北京發布。這是我國首次公開發布氣象發展指數,全面客觀地評估了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展示氣象科技發展的“中國貢獻”。《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為163.25,顯示出良好的快速發展態勢。
《報告》表明,我國氣象事業近年來顯示出良好的快速發展態勢,在國家治理保障、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作用不斷提升。2016年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為163.25,較2015年增長11.18%,2011年以來年均增長率達10.30%。2016年氣象創新驅動力指數、氣象監測預報指數分別為171.22、148.32,2011年以來年均分別增長11.36%和8.20%。氣象創新驅動的分項指數增長勢頭強勁,“智慧氣象”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氣象發展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伴隨著氣象核心業務能力的提升,治理保障、經濟影響、生態服務等各分項指標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2016年氣象生態服務分項指數為214.03,與2015年相比增幅達26.39%,是我國氣象發展效益的重要體現。氣象經濟貢獻力指數年均增長5.92%,氣象為農服務效益增長明顯,第二、第三產業的氣象服務效益也持續較快增長。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是全球氣象界展示氣象服務作用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優秀典範。”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2017年9月25日致中國氣象局的賀信中評價道。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表示,中國氣象發展指數以量化指數的形式客觀反映我國氣象發展水平,為社會各界了解、參與和套用氣象提供參考依據。希望中國氣象發展指數對未來氣象發展形成引領和指南,在全球氣象界樹立典範。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是國內權威的經濟信息採集和發布機構。中國氣象局與新華社加強合作,編制具有權威性、影響力的中國氣象發展指數,使其成為全面客觀反映我國氣象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解讀

■2011年以來,我國氣象事業顯示出良好的快速發展態勢,氣象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發展效益不斷顯現、發展環境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為163.25,較2015年增長11.18%。
■該指數更關注氣象工作的社會職能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具國際視野,以更開放的姿態向國際舞台展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良好形象。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的編制是對氣象數據綜合開發套用的有益探索,將為天氣指數保險以及相關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於2017年9月26日在京發布,全面客觀評估了我國氣象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何要在此時推出該指數?它有什麼特點?將發揮怎樣的作用?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解讀如下。

展現我國氣象發展持續向好態勢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等問題日漸突出,氣象已成為當今國際國內社會關注的焦點。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結合的現代化大氣綜合觀測系統,基本組成了由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災害預警等構成的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的經濟社會效益日益突出、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氣象發展指數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在大數據時代,需要以指數量化的形式,監測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記錄從氣象大國向強國跨越的歷史進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表示。
該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構建了以發展環境支撐為基底、以發展質量為核心、以發展效益為外圍輻射貢獻力的氣象服務發展評價模型,多層次、多角度綜合分析和研究中國氣象發展的總體水平、能力和效益。
據參與指數研發的專家團隊介紹,該指數包含7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36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主要從治理保障、經濟影響、民生服務、生態服務、監測預報、創新驅動、環境支撐等7個維度表征我國氣象發展的內在規律。評價結果顯示,2011年以來,我國氣象事業顯示出良好的快速發展態勢,氣象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發展效益不斷顯現,發展環境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為163.25,較2015年增長11.18%。

為氣象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指南

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強指出,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的發布,有利於向社會各界展示氣象服務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價值貢獻,向國內外展現中國氣象發展的服務實力、科技實力、國際影響力,促進全社會形成對氣象服務的新理解和新認知。
“這一指數不只是對目前氣象事業的發展作一個評價,更多是對未來發展形成指南。”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洪廣表示,編制氣象發展指數,一方面是要用歷史和現實的眼光來看待氣象發展的階段特徵,另一方面是要用第三方眼光來看待氣象服務職能和地位,並發揮衡量氣象發展的“風向標”“晴雨表”作用。
此前中國氣象局曾編制過氣象發展類指數,但更多是面向氣象專業人士。此次發布的指數更適合社會大眾了解我國氣象發展的進程,較之以往,更關注氣象工作的社會職能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具國際視野,以更開放的姿態向國際舞台展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良好形象。
張洪廣表示,下一步,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希望繼續與中國經濟信息社合作完善該指數,並進一步對世界主要國家的氣象發展水平開展客觀評估。“這將有利於我國發現和發揮氣象比較優勢,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從而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

加速我國氣象經濟發展進程

德爾菲氣象定律指出,企業在氣象預測方面投入1元,可得到98元的經濟效益。據評估,我國的氣象投入產出比可達1∶69,氣象經濟發展前景可期。業內專家認為,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的推出將加速氣象經濟發展進程。
在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曙衛看來,中國氣象發展指數的編制是對氣象數據綜合開發套用的有益探索,將為天氣指數保險以及相關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天氣風險對國民經濟影響巨大。也正因此,以氣象指數保險為代表的風險轉移產品正日益成為重要的天氣風險管理金融工具。據石曙衛介紹,該集團近年來加大在金融保險領域的布局,已推出多款氣象指數保險產品,服務於農業、能源和旅遊行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我們希望與中國經濟信息社加強合作,以氣象指數保險的推廣為突破口,與保險行業和各行業客戶深度融合,進一步探索開發與天氣指數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充分發揮對氣候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的推動作用。”石曙衛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