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一代女皇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人宮。 立太子李忠的事件告訴武則天,內外廷都是容不得她的。 於是,唐高宗李治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借飲宴刺探他的立場。

圖書信息

作 者:張皓 著 金開誠 編
出 版 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46350233
出版時間:2011-05-01
版 次:1
頁 數:13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一代女皇(武則天)》介紹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本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目錄

一、家庭背景
二、初入宮廷
三、被封昭儀
四、封后稱帝
五、政變復唐
六、歷史評價

前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精彩書摘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於是不甘寂寞的武才人借太宗晚年多病太子入侍之便,與李治暗中往來,打定了把自己託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儲君的主意。性格剛強又長於心計的武則天,很容易便取得了懦弱的李治的好感。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依唐後宮之例,武才人和後宮沒有生育過的侍妾人感業寺削髮為尼。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人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由於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將此事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人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人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比才人高了兩等。過去爭風吃醋的王皇后和蕭淑妃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便聯合起來詆毀武昭儀。由於外廷官僚的介入,這場後宮的爭鬥意義不同尋常。
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長子李忠被立為太子,這是經過王皇后同意後,太尉長孫無忌及另外三名宰相褚遂良、韓璦、于志寧一起出面辦的。而後又拉張行成、高季輔、宇文節在太子東宮兼職,為李忠安排了一個最強有力的保護班子。所有宰相,除李勣一個人全部都卷人了這一立儲事件。
原來這時武則天懷孕的訊息已從後宮傳出來——半年後生下了她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李弘,這使沒有生育過的王皇后感到恐慌。但是操縱外廷的是託孤大臣長孫無忌,一個世紀以來掌握西魏、北周、隋、唐政權的關中軍事貴族或稱關隴集團,也以長孫無忌為核心。王皇后是西魏大將軍王思政的後人,長孫無忌一夥為其政治集團的利益著想,自然要極力維護王皇后,反對武則天,從而匆忙導演了這場搶占太子位的好戲。
武則天隱忍了兩年,看起來她只是接二連三地為唐高宗生兒育女。但是到了永徽五年(654年),事情發生了轉機。
立太子李忠的事件告訴武則天,內外廷都是容不得她的。既然沒有了退路,她絕不安分守己聽天由命,決定下毒手嫁禍於人。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則天生下一女嬰,唐高宗視小女兒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等王皇后離去以後,武則天見機狠心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稍後高宗前來,掀開被子一看,大驚失色,忙詢問情況。侍奉宮女都說王皇后剛剛離開此地,武則天也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后的種種不端。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后所害,頓生廢立之心,同時也想借廢立皇后打擊權臣。以當時情形而論,武則天只有施展宮廷陰謀,腳踩自己幼女的屍體,才朝皇后位置邁進了一步。
於是,唐高宗李治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借飲宴刺探他的立場。在飲宴期間,高宗先是把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他大量金銀錦帛,接著再吐露打算廢立皇后的心意。但長孫無忌只是岔開話題,迴避正式的表態。唐高宗和武則天沒有達到目的,只得回宮。不久,武則天又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長孫無忌處說項,卻遭到長孫無忌的嚴詞拒絕。武則天終於明白,以自己的出身門第,根本不可能指望得到貴族遺老們的支持,她和長孫無忌集團的決鬥提到日程上來了。
武則天在一群不得志的官僚中找到了支持者,諸如中書舍人李義府、王德儉、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和許敬宗,都是關隴集團以外的人。李義府按照許敬宗外甥王德儉的主意,首先上表請求廢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大喜,私下派人勞勉,李義府隨即被提拔為中書侍郎。有這些人在外廷替她說話辦事,她如虎添翼,可以同長孫無忌攤牌了。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事情敗露之後,唐高宗在盛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升為一品宸妃,但由於遭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廢皇后而立武則天的訊息後,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再次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後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永徽六年(655年)八九月間,皇帝正式提出廢立大事,藉口是“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長孫無忌一派反對,褚遂良、韓璦等人也堅持己見:“皇后名家,不可輕廢。一定要換,也要妙擇天下令族,禮義名家,不可立武氏。”還抬出妲己、褒姒等女禍傾覆殷周的故事為亡國的鑒誡。宰相中唯有李勣對皇帝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暗示他不要理會眾人的反對,於是唐高宗李治拿定了主意。九月,高宗先貶褚遂良為外官;十月,下詔廢王皇后,貶蕭淑妃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李勣主持了冊封皇后禮。第二年正月,太子李忠黜為梁王,李弘取代他為太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