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村醫

中國好村醫

善醫行在培訓幫扶鄉村醫生醫療技術、醫療設備的同時,也把關愛溫暖鄉村百姓生命之愛的火種種在善醫行學員的心裡,他們帶著愛心、技術、設備,走進了鄉村留守老人、兒童、婦女的千家萬戶,走進了中國地震災區的帳篷村落,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中國好村醫”。 中國鄉村居民健康,需要優秀的“中國好村醫”守護,為了讓中國的120萬鄉村醫生的心中充滿愛,為了8億農民健康有更多的好村醫守護,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北京善醫行村醫培訓幫扶中心發起“中國好村醫”的評選活動,旨在表揚那些為農村百姓健康服務的先進村醫個人和事跡,讓社會更多的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的健康問題,傳播正能量。

基本信息

善醫行活動

中國好村醫 中國好村醫

2013年12月19日,作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之一的百“福”獻愛募捐暨善醫行“中國好村醫”評選表彰活動在京舉行。全國政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副主席張梅穎,中組部原常務副部長武連元,公安部原常務副部長田期玉,外交部原部長助理、外交學院院長趙進軍,中國聯合國協會常務理事長陳士球,聯合國人口基金亞太司前司長徐書雲等相關領導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常駐聯合國代表、和平大學駐聯合國聯絡處執行主任、聯合國開發署原籌資司司長納林達·卡卡(Kakar)先生出席活動儀式。

此次“中國好村醫”的評選活動是由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北京善醫行村醫培訓幫扶中心共同發起,以“科學·醫療;關愛·溫暖;堅守·發展”為主題,旨在表揚那些為農村百姓健康服務的先進村醫個人和事跡,讓社會更多的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的健康問題,傳播正能量。據統計,此次活動共吸引來自全國共300多名村醫報名參與,最終經過“村民簽字推薦、村醫互相投票、網上公示擇優、專家把關審查”層層篩選,共評選出“中國好村醫”金獎10名,他們分別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中壩村村醫文慶華、湖南省株洲市攸縣丫江橋鎮增佳台村衛生室皮志皇、江西金谿縣對橋鎮橫源村衛生室蔡志軍、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簸箕掌社區衛生室王慶偉、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王巷村徐藝診所徐藝、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縣底鎮東杜村衛生室村醫劉儒明、甘肅省岷縣申都鄉永進村衛生室呂吉安、遼寧省彰武縣哈爾套鎮平安村衛生室邱忠華、河北省寧晉縣河渠鎮北陳村衛生室張獻虎、河南省河南新密市牛店鎮打虎亭村衛生室付文娜。
同時,活動還評選出了優秀獎10名,他們分別是:河南省滑縣高平鎮苗東村衛生室王國傑、河北省邯鄲道東堡鄉小堤西村衛生室李擁軍、河北省邯鄲市道東堡鄉南劉莊衛生室朱好松、安徽省固鎮縣楊廟鄉安圩村衛生室代坤、甘肅省臨夏市城郊鎮肖家村衛生所王吉慶、河北省河間市景和鎮曾家務村衛生所楊中龍、湖南沅江市南大膳鎮曉螺絲湖村衛生室彭書輝、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饒埠鎮同德村衛生室黎子斌、江西省金谿縣對橋鄉暘田衛生所鄧志輝、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古縣鎮海元村衛生所張毅。
活動還授予善醫行村醫志願者管理團隊負責人全國道德模範、中央電視台最美鄉村醫生鍾晶、最受關注鄉村醫生馬雲飛“特出貢獻獎”;授予從醫48年的老村醫安徽桐城市范崗鎮桂鎮村衛生室唐潤生“終身貢獻獎”。為鼓勵村醫為農村村民服好務,讓村醫守護村民健康,張梅穎主席捐出工資5萬元設立“中國好村醫獎勵基金”,本次評選出的10名“中國好村醫”以及優秀獎10名村醫均得到“中國好村醫獎勵基金”的獎勵。
在評選表彰活動現場,齊白石隔代弟子著名書畫家崔賀義先生以及滿族畫家文毓珣先生現場作畫捐贈給了善醫行。著名書畫家楊皓暄為活動捐獻了150個康熙“福”字。

張梅穎發獎金

中國好村醫 中國好村醫

2013年12月19日下午,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善醫行“中國好村醫”頒獎活動中,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善醫行發起人張梅穎,為獲獎的20名好村醫頒發了有她和鍾卉、苗志英捐贈的獎金。

建成愛心家園

"中國好村醫"文慶華 "中國好村醫"文慶華

2013年12月,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中國聯合國協會、外交學院主辦,由中藏網、中國書畫院、北京善醫行村醫培訓幫扶中心等單位承辦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周”開幕式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舉行。開幕式同時進行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好村醫”頒獎,來自全國的20位鄉村醫生分獲金獎和銀獎(各十名),表彰他們在推進中國農村醫療事業發展,保障農民健康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中華慈善新聞採訪到獲得“中國好村醫”金獎的湖北恩施村醫文慶華。

中華慈善新聞:首先恭喜您獲得了“中國好村醫”的金獎,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是怎么開始村醫工作的?

文慶華:我是湖北省恩施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中壩村衛生室的村醫,恩施是一個由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我們村裡有1300多人,我自幼跟父親學醫,後來也成了一名村醫,到今年已經有20年了。

從我記事起, 父親每次出診都背著藥箱,那個藥箱一直陪伴他到去世。藥箱裡裝的是常用藥品和醫療器械 —— 一根體溫計,一個血壓計,一個聽診器,一瓶自己製作的酒精棉球,還有幾枚銀針。在父親的行醫生涯中,那幾跟銀針幾包草藥治好過許多村民的病,救活了許多鄉親們的命。

受爸爸影響,我也成了一名村醫。不過我的行醫路也是彎彎曲曲的,中間曾經放棄過。2002年底,我外出打工,第一個月領到了1000多元工資,後來又漲到3000元。這令我興奮不已,覺得當初放棄鄉村醫生是明智的。後來,積勞成疾的父親不幸患上了肝癌。臨終前,父親把我從遙遠的廣東“拉”了回來,託付給我兩件事:“第一,我走了,村里就沒人給老鄉看病了,希望你一定要留下來,堅持把行醫這條路走下去。至於待遇,相信國家是不會忘記我們的,遲早會改善的。第二,你當了醫生萬萬不可厚此薄彼。咱們都是鄉親,他們中有窮有富,一定不能嫌貧愛富,更應該多關心那些貧苦的人。”

面對做了一輩子村醫的老父親,我含淚握著他乾枯的雙手,重重地點了點頭:“當醫生,當醫生,再也不出去打工了……”父親出殯那天,鄉親們從四面八方的大山里趕來,但凡有幾分力氣的土家漢子,都搶著抬棺材,回報他一份情義。大山裡的小路上,送葬隊伍排了很長很長,盤了一圈又一圈,彎了一彎又一彎。多年後,只要回憶起這個場景,我總想哭:父親這一輩子值了,他是我今生要學習的人。

中華慈善新聞:剛才主持人的介紹中,提到您有一個夢想,建立愛心小院,為什麼會萌生這樣的想法,怎么規劃這個小院?

文慶華:山區交通不便,人們還是用最原始的勞作方式,肩挑背馱,一把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超量的勞動負擔和落後的醫療條件,使得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成了病人。鄂西山路難走,特別是雨雪天,路滑更是難走,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所以他們大都是大病拖,小病抗,實在受不了了才會找我。

因為經濟比較落後,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裡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更可伶的是那些獨守老人和孤寡老人,病了餓了無人照顧,生病了也就忍著拖著。在山裡面人口居住比較稀疏,一個村就會有十幾個山頭六七座大山,有的山上面也就居住著一兩戶人家,獨住老人常年只能跟著一條見到陌生人只會汪汪叫的大黃狗為伴。在我的眼前,就有幾位老人在家裡去世了幾天才被鄰居發現的案例。

所以我想把衛生室變成愛心公寓,把村裡的孤寡老人和獨守老人,還有患病行動不便需要做康復理療和治療的老人,都留在衛生室,為他們提供臨時居住的場所。這樣既可以提供給他們一些治療或者保健,也是提供給他們一個愛心小家。

中華慈善新聞:參加“善醫行”的培訓給您的工作帶來了什麼變化?

文慶華:我參加過“善醫行”三期培訓,每次都受益很大。

第一次培訓後,我用范長偉老師講解的艾灸技術為鄉親做保健和治理,後來又在梅姐的指引下學會了用艾灸盒艾灸,後來在一年的時間裡,教會差不多100位老人使用。

第二次培訓結束後,村裡有個老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結核性胸膜炎等多種疾病,這樣幾種病混在一起時我真不知該怎樣用藥。我把情況發到善醫行諮詢群,梅姐把病人情況發給北京的老師。很快,熊輝老師就打來電話告訴我結合什麼方法去診斷,怎樣用藥。結合群里大家的意見,我每天去看老人做心理疏導,後來老人的病情逐漸好轉。

第三次培訓,我學會用了全系針灸和疼痛痛點注射和簡單的神經阻止技術,這些新的技術都是我以前不懂的。培訓回到家裡,我就開始用全系針灸為頭暈頭痛的病人扎怪三針,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更感動的是全系針灸授課老師鄭衛東教授,也加入到了我們的善醫行村醫交流群里,100多人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會有許多學員提出不同的問題請教鄭老師,熱心的老師都會一一回答治療方法。

經過培訓傳遞新的知識,對於像我們這類醫療知識缺乏的村醫來說,真的很重要。

【後記】文慶華是鄉醫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她的故事可能是每一個鄉醫的經歷,在此我們想說,每一個在村醫崗位上堅守的人,都懷有一顆堅強博愛的心,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戰士。長年累月,他們穿梭於崇山峻岭之間,往返在崎嶇泥濘的鄉村小路上,為鄉親父老送醫問藥。也許曾經,他們是孤單的,但今天,“善醫行”聯通了他們彼此、他們與外界,更多的人知道他們和他們的故事,更重要的,更多的目光關注到“鄉村醫生”,我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力量匯聚起來,為鄉醫的未來、為鄉村居民健康的未來,帶來美好的前景。

“善醫行”劉鳳梅

善醫行 善醫行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醫生,面對著8億多的農民,他們穿越索道,翻山越嶺,為的是儘早趕到患者家中出診。他們有著美麗的名字——鄉村醫生。據衛生部年鑑數據顯示,我國鄉村醫生承擔著將近40%的門診任務,鄉村醫生的診療規範,診療技能提高,關係到我國幾億農民的生命安全、健康水平,提高鄉村醫生的診療技能,迫在眉睫,由此北京善醫行公益項目應運而生。近日,“善醫行”創始人劉鳳梅接受了中華慈善新聞網的採訪。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創建的背景是怎樣的?

劉鳳梅:北京善醫行公益項目是由國家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英國大使館文教處(BC)社會企業技能項目培訓班學員賈文華與我在2010年共同發起的,是一個服務於村醫的民間草根公益項目,為村醫提供免費實用的公益醫療技術指導與公益培訓、臨床經驗分享,同時協助村醫開展農村疾病預防工作,協助更新衛生室慢病管理的醫療設備,改善當地的醫療條件和帶動提高村醫的醫療水平。

項目的背景是這樣的:由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十分匱乏,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農村尤為突出。鄉村醫生作為農民健康的第一監護人,在國家公衛政策和村民的疾病治療方面,其作用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全國的村醫的醫療技能,看病的理念和水平,參差不齊,相對落後。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選擇村醫培訓幫扶項目的原因是什麼?培訓的核心工作內容是什麼?

劉鳳梅:“善醫行”通過兩年多的一線調研,得出結論,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村醫醫療技術和現代醫學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結合北京豐富的醫療資源和醫生志願者體系,“善醫行”把項目鎖定在村醫技能培訓上。對村醫進行培訓幫扶,診療規範(合理用藥指導+規範診療流程)、臨床技能(遠程培訓+實地培訓+集中培訓)、法律培訓以及為村醫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及免費律師支援、對村級衛生室提供設備援助、 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整合醫療、醫藥社會資源,為農村地區送醫送藥公益活動,通過送醫送藥配合健康教育等公益活動,提高村民疾病預防保健常識和意識,做好村民慢性病管理,讓村民小病急著看,大病早治療。

項目自2010年成立並運行後,先後在2011年9月和2012年4月2013年5月到河北寧晉縣河渠鎮村衛生室進行臨床實地培訓,共義診村民患者600人,培訓村醫100人次,捐贈3戶因病致殘、致貧家庭治療費用,收到良好效果,也總結了很多培訓經驗,奠定了項目培訓規程的基礎。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遠程培訓3000多人是通過什麼方式?

劉鳳梅: 2012年2月,“善醫行”成立遠程培訓網站,網站不接受其他會員,只對村醫開放。目前已經正式審核批准正式學員近3000多人。網站設立了村醫學校,交流園地,學員們可以在這裡分享善醫行集中培訓的PPT課件、課堂視頻課件、音頻課件,還可以在交流園地分享自己臨床經驗。

2013年1月,“善醫行”微信交流群建立,村醫們可以實時把診療中的問題發到群里,群里老師遠程指導,學員之間分享經驗,讓孤獨行醫的村醫有了自己的醫療團隊,可以及時解決診療難題,讓自己更有信心。“善醫行”建立了三級學員管理QQ群,各地學員管理形成了組織化、程式化,讓QQ善醫行學習群的學習分享更有效率。通過這些方式,2010年-2013年,共有2000多名村醫獲得了遠程培訓。

中華慈善新聞網:“善醫行”項目運行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績?對於以後的發展有怎樣的願景和規劃?

劉鳳梅:2012年9月,我們舉辦“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第一期北京集中培訓班,培訓學員50名。2013年3月,我們舉辦“善醫行”村醫公益第二期北京全科醫生培訓班,免費培訓來自20省村醫100名。2013年10月12日—10月18日,“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2013年第二期(總第三期)全國全科醫生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本期培訓學員118名,遠程學員100名。2013年12月17日—20日,善醫行村醫公益培訓2013年第三期(總第四期)全科醫生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本期培訓學員100名。

2012年9月,我們自籌資金10萬購置心電圖機3台、快速心電15台、電子血壓計30台、血糖儀30台,捐給優秀鄉村醫生。2012年9月—2013年4月,我們募集了中科院低成本工程院全科醫生工作站20台、北京益體康科技公司快速心電儀5台、北京中衛萊康心博士10台、北京金慧昌消毒液機20台,捐給優秀學員使60個鄉村衛生室、20萬村民健康受益。2013年3月,我們募集了70部智慧型手機捐助給村醫學員,搭建起微信諮詢交流平台。村醫遠程接受專家指導,與同行們交流互動,提升了診療能力,形成了一個醫療團隊,行醫不再孤單。

2013年6月為雅安蘆山雙石鎮西川村100名老人捐贈發放100套艾灸器具。2013年10月募集全科壁掛診療系統20台價值80萬元,募集婦檢鏡10台,價值5萬元,心博士5台,快速心電5台,金慧昌消毒液機20台,制氧機2台,中頻理療儀50台,全部捐贈給培訓班學員。

“善醫行”啟動三年,在張梅穎主席的領導下,已經形成以馬雲飛(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獲得“最受關注鄉村醫生”獎的村醫)、鍾晶(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獲得“最美鄉村醫生”獎的村醫)等為首的村醫志願者管理團隊,組織建立起全國20多省市鄉村醫生組織網路。“善醫行”村醫學員,有準入制度,有組織,有管理,有跟蹤,有考評,有激勵制度。“善醫行”也成為了全國村醫共建、熱愛的家園。鄉村醫生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超過百萬人。許多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的鄉村醫生,工作環境艱苦、醫療設備簡陋、發展機會缺乏,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扶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