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災異志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是一部大型專業性資料專集。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災異志》已編輯完成,付梓在即。

書 名: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災異志
本書可為中國歷代災害史、天文地理史以及賑濟制度的研究,提供系統的第一手原始文獻。
 主 編: 來新夏
冊 數: 90冊
I S B N:
開 本: 精裝標準16開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
定 價: 46800元
出 版 社: 學苑出版社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序言
——來新夏
中國地方志,源遠流長,究其肇端,其說不一,《四庫全書總目》曾概述方誌源流稱:“古之方誌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而己,其書今不可見。然《禹貢》、《周禮·職方氏》,其大較矣。《元和郡縣誌》頗涉古蹟,盡用《山海經》例。《太平寰宇記》增以人物,又偶及藝文,於是為州縣誌書之濫觴。”
由是觀之,方誌之起始,當為多元。從春秋戰國時起,中經漢唐,方誌內容與形式,逐漸得到豐富,並日臻發展完善,至宋方確立方誌之基本體制。明清以還,方誌修纂事業發達,方誌著述甚多,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的統計,現存歷代方誌八二六四種,實際己逾萬種。若按纂修朝代計,明清兩代最多,明存九四二種,清存五七○一種。亦可稱古籍中之大宗。
歷代修志,多由官修,是以上起各省通志,下迄府、州、縣誌,旁涉於山川、寺廟、土司、鹽井等專志,細及於地方雜記小志,無不呈現一地一區之橫斷剖面。其所包容,亦稱繁富,舉凡建制沿革、天文氣象、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山川名勝、天災人禍、醫藥宗教、人物政績、民情風俗、交通製造、經濟物產、方言藝文,無不涵蓋。其蘊藏之富,數量之多,方面之廣,實為它書所未及,足供研史寫史者與研究專門問題者之採摘。
中國方誌既有起源早、持續久、數量大、層次全、資料富等特點,前代學者己早有顧及,清初顧炎武之撰《肇域志》,其主要參考即為數百種方誌。後世學者亦多所涉及,奈以篇帙之巨,庋藏又散在各方,翻檢使用,極感不便。而類編之作,遲遲未能展開。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按專題自方誌中類編資料者漸多,官方民間,多有矚目。如北京圖書館和地質部合作利用館藏方誌輯錄《祖國兩千年鐵礦開採和鍛冶》和《中國古今銅礦錄》等,中央氣象台亦從方誌中輯出《五百年來我國旱水澇史料》。一九五六年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歷史組更據五千餘種舊志類編成《中國地震史料年表》,對地震科學提供了國際上唯一可靠而連續的歷史資料,隨之各地亦相繼開展類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綜觀近年所輯錄之專題類編,有一共同不足之處,即其取材大多採用本地區和本藏書單位所收藏者,顯然有一定局限。同仁等有鑒於此,簽議編撰《中國舊志歷史文獻分類專集》。並於二○○六年五月啟動。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的取材,不限於一地區或一收藏單位,而是搜訪全國之收藏。然後,全方位地比對一地區不同纂修年代之版本,論證其史料價值及版本價值而慎加遴選,一般以每一地區較晚之方誌為主,蓋取其記述較全,編制較善,徴選較易耳。該書所選全國方誌達二六○○種,先以“建置沿革”、“災異”及“金石”三類,分別類編。並附一《今舊地名對照表》及分編索引,以方便讀者使用。設讀者使用中發現不確及窒礙處,至祈教正,以俾繼續類遍時參考改正為幸!
二○一○年一月中旬寫於南開大學邃谷,時為迎米夀之年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是一部大型專業性資料專集。包括三個內容:建置沿革志、災異志、金石志。本書廣收全國各地舊地方志資料,包括台灣省的能其每縣收一種,近三千種。方誌截至民國時期止。
地方志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區域性資料 , 它記述一個行政區劃的 建制沿革 、政治經濟、軍事戰爭、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自然災害、民風民俗等地方性的歷史文獻資料,內容廣博,記述翔實,是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地方 志書最大功能在於為社會所用。本書以三年之力,借舊方誌涉及兩千餘府、縣等區劃單位,與當今市、縣等區劃單位對照編輯索引,目的也是以歷史資料為基礎,方便讀者之翻檢專項文獻,提供精讀、瀏覽、翻檢之需,使之有源可考,有學術可辯。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災異志》已編輯完成,付梓在即。其它兩種專集也將於 2010 年上半年完成。
自《漢書》列“五行志”有比較準確的災荒記錄出現以來,以後正史均效仿其體例記錄各種災荒事件。地方志多也按其例,對本地各種自然災害的記載都極為重視,專列災異志。它們不僅 資料數量大,連續性也好 , 收錄地方各種文獻中有關災害的資料, 內容 尤為豐富、詳實。 其實 地方志中對天災人禍並沒有明確的定義,稱謂繁多,如:五行、祥瑞、靈征祥異等。饑荒、兵燹、匪患,甚至將自然界中怪異現象不加區分也列入此類,故本專集統稱為《災異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