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插圖珍藏本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珍藏本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珍藏本》是馮友蘭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簡史插圖珍藏本中國哲學簡史插圖珍藏本
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該書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此書沒有中文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本書才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人暢銷書。可以說,本書是了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

論者認為,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學史專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其中充滿睿智與哲人洞見。特別是作者對現實問題的關懷,頗具“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大家風範。本書對於今日中國的讀者,不失為一本教興豐厚的議論經典。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該書沒有中文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該書才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中文本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了傳統儒學的價值。40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學結合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系。建國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論著編為《三松堂全集》。

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年生。少從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46年大學畢業。1964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教,曾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圖書目錄

作者自序

英文版編著引言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語言障礙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境

中華民族的經營背景

《上農》——農業的價值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第40章)

對自然的理想化

家庭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國藝術與詩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家

劉歆和他關於各家緣起的理論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與六經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靈修養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墨家的社會背景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

兼愛

天志和明鬼

一個看似表里不一的問題

國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有的第一階段:楊朱

早期道家與隱者

楊朱的基本思想

楊朱思想舉例

莊著作的楊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發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第十章 道有的第三階段:莊子

第十一章 後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學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漢盛和道有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學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第二十八章廁身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