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根

中國哲學的根

然而我的題目是《中國的哲學的根》。 我們找到了中國哲學的根,而且這是長盛不衰的。 這是哲學的魅力,這是中國哲學的成功。

作品簡介

《中國哲學的根》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最新的作品。該文收錄於靈遁者個人文集《非線性波動一書中。該文首發於鳳凰網,網易閱讀網,被多家媒體轉載。

作品正文

《中國哲學的根》
——靈遁者
最近纏於俗事,許久沒有動筆寫一些東西。然一友人問我:“中國文化的根是什麼?是道?還是周易?還是什麼?”
我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相當之大,不敢輕易回答。但是這個問題,久久纏繞在腦海。思前想後,我還是決定動筆寫這樣一篇文章《中國哲學的根》。
為什麼不用《中國文化的根》作為題目,是我覺得不夠究竟和徹底。不如改為《中國哲學的根》為題,才夠究竟。甚至一度想把題目改為《東方哲學的根》,以此來區別西方哲學。
首先大家跟我分解一下《中國哲學的根》這個題目。顯然關鍵字是:中國,哲學和根。
我在上面說了一度想把題目改為《東方哲學的根》,細細一想,發現這是一個青年飽含著對中國哲學的極度自信的衝動使然。把“中國”換為“東方”必然將導致兩個現象。其一是一片謾罵聲和指責聲;其二是失去了方向,無法捕捉東方哲學的根。
中國哲學是東方哲學的典型代表,可是將中國哲學等同於東方哲學是錯誤的。畢竟東方國家眾多,由於歷史,地理等原因所受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影響各有深淺不同,無法具體量化。所以我只能乖乖以《中國哲學的根》來作為我的題目。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我可以比較好的把我中國哲學的根,也能比較容易和西方國家哲學作對比。
再來看看”哲學“這個關鍵字。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哲學這個詞,看著高大上,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是哲學的實踐者。也就是”哲學者“。要不然毛爺爺也不會呼籲廣大幹部學習和實踐一定要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
這裡不可避免的又要談到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定義的是什麼。顯然有一千個哲學家,就有一千種定義。在古希臘文中哲學一詞是指愛智慧。
在教課書中哲學是這樣的:哲學是人類認識世界、建立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實踐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世界的各種事物作為研究對象,以創立基本概念、發現世界的一般規定和規律,確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作為基本任務的社會科學。
相信很多小夥伴會覺得這樣的定義,比較乏味,不夠性感。那么你可能喜歡這樣的定義:哲學是懷著鄉愁衝動,尋找家的過程。再比如說蘇格拉底的定義:認識你自己。還有諸如:一切問題都是哲學。我自己的定義是:哲學是解放的過程。這個我在《哲學與解放》一文中說過。
我相信上面的幾個哲學定義,遠遠沒有讓你明白哲學是什麼。什麼是哲學的終極答案永遠在路上,你只要上路就對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們再來看看最後一個詞“根”。很好理解,很好解釋。根就是起源,根就是開頭,不是結尾,也不是結果。但是對於哲學來說,這個詞遠非你看到那么簡單。
你會發現任何一個哲學家,任何一個國家的哲學,都不會提到這樣這樣一些題目。比如《哲學的死亡》,《哲學的結尾》,《這就是終極哲學》等等。因為這會被稍微有點聰明的人,笑掉大牙的。
還是上面那句話比較惹人愛:哲學永遠在路上,你只要上路就對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事實上,哲學方面研究和探討顯然是無限的。永遠在路上。這是愛智慧人的動力,也是愛智慧人的痛苦。
甚至很多哲學家如蘇格拉底也發出“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還有一些更沮喪的聲音是:”活著就是痛苦。”“肉體是痛苦的源泉。”中國佛教理論里也有:”人生來是受苦的,苦難貫穿者人的一生。”等等。也估計是出於此,我發現很多普通人會認為哲學家大多是悲觀主義者。或者比較二。而我卻認為,杞人憂天是一個哲學家應該具有的情懷。
而尋找中國哲學的根,我以為勉強可以做的。雖然時間過去那么久了,雖然這個神秘女郎已經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可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去找尋中國哲學的根是什麼。
提到中國哲學,從時間上劃分我們會想到中國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釋合流”“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
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
顯然我們要靠近的是中國古代哲學。這裡我們可以形象的把中國哲學的根就看作樹木的根。而上面所說的什麼“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釋合流”“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就是這根上面所長出來的枝幹和樹葉。
那么要找尋中國哲學的根,必然要從春秋戰國之前開始著手和思考。也就是2700多年前。為什麼呢?因為老子,莊子,孔子,鬼谷子,孟子等人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被直到我們現在的人還在追捧。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哲學智慧顯然是中國哲學的典型代表。可是他們又是受什麼學說影響呢?
時間還得回溯到5000多年前,那時候是三皇五帝時期。我們要尋找的中國的哲學,中華的文明就應該在那時期開始。
而在那個時期所發生的事件,沒有文獻記載,沒有書稿流傳。有的僅僅是大量的神話傳說,大量的離奇故事。
是的,不管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中國哲學的根,我們還得從大量神話傳說中去獲得。但是我依然認為這是很嚴肅的。
哲學不是具體的東西,這從哲學的定義就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哲學的根,很難去找到一個代表物。我希望大家不被我的題目所迷惑,那樣我就是罪人了。
因為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這種哲學思想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所以單一的東西是蒼白無力的。
然而我的題目是《中國的哲學的根》。所以我必須在眾多中國符號中找到一個東西。我覺得中國很幸運,也很獨特的原因是,中國哲學的根貌似有一個很適合的代表物,那就是河圖洛書【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說河圖洛書可以是中國哲學的根,我們細細品味一下就知道了。
河圖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
河圖
而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這就是關於河圖和洛書的來歷傳說。
河圖是龍馬圖,傳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之河,其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氏則以之畫八卦。它包含五行相生,四象相隨,陰陽相合,天文曆法而成。
洛書古稱龜書,它的結構是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它包含陰陽,五行,星象,節氣而成。
洛書
河圖洛書的魅力吸引了許多中外學者進行長期的研究,很多人認為她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可以說河圖洛書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則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則地在其內,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初基,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淵源,2014年12月洛陽市的河圖、洛書傳說正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圖、洛書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春秋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陰陽,五行、九星、風水,二十四節氣,天干地支等等中國文化,皆有河圖洛書的身影在其中。
所以河圖洛書,一定不是像傳說中那樣誕生的。而是古代的先哲們觀測氣候,結合觀測天象,所繪製的文化圖案。具體建議大家去細細查看河圖洛書的相關研究,你就會深深被她觸動。
她也一定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她是一種世界觀,是長期形成的中國特有的哲學觀。她從一開始,就不是憑空產生的。所以她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那么中國古代哲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這位女郎回答是:世界是有陰陽組成的。到了老子哪裡,乾脆說陰陽是道。
那么中國古代哲學的方法論是什麼?她的答案是:方法論是八卦,五行相生相剋,天干地支等。當然這是後來不斷演化而形成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中國哲學一開始就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層面——宇宙層面。這是外國哲學所不能比擬的,望塵莫及的。
事實上,對於外國哲學史我是一無所知的。但是跟河圖洛書相對比的話。給外國哲學找一個代表物進行對比的話。我認為非《聖經》莫屬。大家都知道《聖經》在西方國家影響深遠。它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經典。
它最早成書在3500年前左右(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這些作者多為猶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職業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神給各人的啟示各自成文。此後口耳相傳,最後由各宗教組織權勢團體集結成冊。並各自宣稱正統《聖經》。
所以《聖經》不僅僅是一本宗教讀物,其中更融合著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它與希臘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歐美文化。顯然聖經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同樣是哲學的代表物,同樣具有神話和宗教性質的文化。
中國哲學依然是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主導的。通過現實的生活,觀測自然而得到的文化精髓。
而西方哲學的上帝和眾神,一開始就是唯心的。當然隨著歷史發展,我們知道。在希臘文明中不少希臘哲人都也開始以自然本身的物質去解釋構成宇宙原因。比如米利都學派以'水'、'無限定'、'氣'為世界本原;愛非斯學派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符合規律地燃燒和熄滅著的火。
而中國具體以金,木,水,火,土構成世界的五行論,遠遠早於古希臘文明中樸素的唯物論。
而且從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天干地支等中國文化元素中。可以清晰得到對立統一,事物的發展觀,矛盾觀等哲學觀點。
比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天干。就是很清楚的說明事物從發生,發展到興盛,再到衰敗,再到轉化開始的過程。這只是天干地支哲學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會發現,其實從神話,到宗教是一種進步。宗教是披著狼皮的哲學。因為它帶著利益集團的聲音。或者說宗教是不科學的哲學。
有人說哲學是處在科學和宗教之間的。也還有它的道理。眾所周知,在西方歷史上,宗教對於科學的迫害是非常之大的。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就推後一步。而哲學就會越來越露出它本來的面目。
我曾經在《變化》一書中,就這樣寫到道:做為中國人,我很自豪的一點,是中國人有一種理論,有一種哲學是任何一種理論無法推翻的。而且這樣的智慧思想是幾千年前就形成了,並且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深刻的影響著我們中國的方方面面,也是因為這樣的理論,我覺得才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性格”。
我所說的就是中國的道文化,中國的關於道的哲學。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也聽到:“一陰一陽謂之道。”試問這樣的理論,誰能說是錯誤的。
現在我們人類的研究顯示正物質,反物質是存在的。比如發現了正電子,反質子,反中子等。而在中國“陽”為正,“陰”為反。從我們日常生活的字裡行間便可以看出這一點。
我們經常說:“某人一身陽剛正氣。而某人一臉陰險狡詐。”我們的老子更是直言:“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就是樸素唯物論。而這樣的唯物論就是對於宇宙的描述。宇宙也確實如老子所言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樣才得到“恆也”的生存狀態。
而陰陽合一,即為“中。”從物理角度來講原子不顯電性是為中,並不代表原子中不帶正負電,而是正負電平衡。
陰陽理論在中國不斷發展,和完善,顯示出它強大生命力,現在看來,是有很深根基的。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把中國或者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區別開來的話。我會這樣舉例子。東方文化就好比“油畫”,可遠觀,卻經不起別人拿著放大鏡“近觀。”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是因為我們重“理”,而西方文化重“法”,尤其是西方的近代哲學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理為先,法為後,甚至理大於法。而西方是法大於理。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中國性格”
把這樣理論運用於科技和科學,就顯示出我們即是高明的,也是有點自欺欺人。因為我們缺少“數據”的支撐。尤其是近100年的科學理論發展。我們講究“說的通。”西方講究“如何證明的通。”
也就是說西方近代哲學在實踐上,超越了中國哲學。
可是當我們也開始講究“如何證明的通”的時候,我們的優勢便可以被放大。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哲學理論支撐。
我們找到了中國哲學的根,而且這是長盛不衰的。任何時代都不過時。這是哲學的魅力,這是中國哲學的成功。以河圖洛書為根後期的發展,無論是孔孟之道,還是老莊思想,墨家,等等都脫離不了陰陽的思想。陰陽可以相生,相生平安無事,順應而為即可。陰陽也可以相剋,你壓制我或者我壓制你。避免一些不好發生。所以馬友蘭先生說中國哲學即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我個人非常贊同。
直到西方近代哲學的崛起,才使得中國哲學才開始自己反思自己。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向西方國家學習,在壓迫和戰爭中求生存的狀態,更是迫不及待。
引進邏輯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是中國哲學的又一次進步。這和當年佛教傳人中國,慢慢才於中國實際相結合,被中國人廣泛接受是一個道理。
但是中國的古代哲學,依然在現在大放異彩,而且有很強輻射力。韓國,日本,朝鮮,越南,寮國等國家的哲學,都被打上中國哲學烙印。韓國的國旗是八卦圖,韓國非常好強要搶一些中國本土的中華標誌。任何一個人,哪怕是馬克思,尼采,費爾巴哈,黑格爾都不敢說他的思想比孔子,比老子的思想要強,要好的多。這不是哲學。
可是如果是醫學呢?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當代的醫學院出來的高材生,隨便說幾個醫學知識,比如遺傳學,DNA知識都會讓華佗,張仲景這樣的大醫學家為之汗顏,完全一副驚呆了的感覺。這就是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原因。
哲學的一些終極問題,永遠都是萬古長青,永遠都是經得起時間的拷問的。這也是國學熱為什麼會受到追捧的原因。但是我們依然要知道,社會,自然科學的發展,必然推進哲學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馬克思可以是哲學的集大成者。一句話,個人和時代結合使然。
最後我想說中國哲學一開始就是“獨步天下”的,這來源與先哲們觀察天象和結合自然的現象,加以創造的神奇。這是西方哲學在沒有完成對太陽系的探索之前,沒有擺脫宗教牢牢控制的時期之前,是遠遠達不到的境界。
而現在她依然是一個風韻不減,內涵高深,悠然行走,看破一切世俗,卻在物質層面依然不高的人物。
結尾我要引用拿破崙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被驚醒,世界為之震動。”
這裡要恭喜拿破崙,他說對了,現在這隻獅子已經醒來了,讓世界應接不暇

中國哲學的根中國哲學的根

作品賞析

《中國哲學的根》短短5千多字,作者尋根溯源,找到河圖洛書,作為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象徵物。闡述了中國哲學的精髓,和中國性格的與眾不同。並與西方哲學作了對比。客觀的認為中國哲學即是高明的,也是有點自欺欺人的。對於追求哲學,愛哲學,作者認為只要上路,追求就是成功。

中國的哲學中國的哲學

作者簡介

靈遁者,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出生於陝西省,綏德縣。主要作品《觸摸世界》《筆有千鈞》《變化》《探索宇宙》《探索生命》《相觀天下》《行者乾坤》等。其中《探索宇宙》被視為靈遁者經典代表作品。是一部哲學小說,涵蓋面非常廣。發人深省,啟迪智慧。

靈遁者靈遁者

靈遁者的詩歌語言樸實,風格從最初的天馬行空,趨向平靜。從《觸摸世界》到《筆有千鈞》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思想上也更趨向成熟,深刻。《詩人在歌唱》《剩女》《哲學的守望者》《我也曾想要這樣的生活》等是《筆有千鈞》一文中的代表作品。自稱"鬼才",喜歡詩人李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