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史(插圖本)

”――民歌“鐘鼓??,磐管鏘鏘”。 ”――樂律“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西域音樂內傳“梵音屠音,連檐接響”。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自序
華夏音樂的濫觴
原始音樂(遠古―公元前2070年夏代始年)
何為遠古先民之樂?聽唱勞作動情之歌。
――歌謠
圖騰崇拜,投足以歌;操習乾戚,百獸率舞。
――樂舞
戛擊鳴球,擊石拊石;如雷土鼓,群音之長。
――樂器
先秦雅樂的鼎盛
夏商周音樂(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
六舞祭樂奉為典,等級樂教禮樂觀。
――禮樂
華夏舊器,鼓為始祖;八音之中,金石為先。
――樂器
“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
――樂律
春秋戰國音樂(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好樂怠於政”,唯享樂是用。“臨淄富而實”,奏世俗之樂。
――社會音樂
“滿山谷是采??的婦女,滿山谷響著歌聲。”
――民歌
“鐘鼓??,磐管鏘鏘”。“鼓琴鼓瑟”,“吹笙鼓簧”。
――樂器
“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
――樂律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音樂美學思想
“人類意識與宇宙共鳴”。
――音樂表演
漢魏清樂的興盛
秦漢音樂(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采歌謠,創新聲;興樂教,觀風俗。
――漢樂府
“有蕭笳者為鼓吹”,“有鼓角者為橫吹”。
――鼓吹樂
“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相和歌與相和大曲
“鼓砰砰以輕投,簫嘈嘈而微吟。”
――樂器
“唯琴工猶傳楚漢舊聲。”
――琴樂與樂律理論
魏晉南北朝音樂(221年―589年)
江南吳歌,荊楚西曲;清商古樂,華夏正聲。
――清商樂
“屈支國管弦伎樂,特善諸國”。
――西域音樂內傳
“梵音屠音,連檐接響”。“絲管寥亮,諧妙如神。”
――佛教音樂內傳
“八音弦為最,琴為首”,“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
――琴樂
“越名教而任自然。”
――音樂理論
隋唐燕樂的繁盛
隋唐五代音樂(581年―960年)
“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
――民歌與聲詩
“合胡部者為宴樂”,“為諸樂之首”。
――燕樂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大曲
“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妙達鐘律,遍工八音”。
――機構與樂人
“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歌舞優戲
“瞻禮崇拜,效其聲調”,“愚夫冶婦,樂聞其說”。
――變文說唱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器樂
“犯羽含商移調態,留情度意拋管弦。”
――音樂理論
宋元劇曲的稱盛
宋元音樂(960年―1368年)
“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
――民歌曲子
“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詞調音樂
“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彈唱樂
北曲遒勁,南曲宛轉;南北合套,更為新聲。
――雜劇音樂
子弟會聚茶樓,掛牌習學樂器。
――絲弦樂
“超然遠覽,奮其獨見”。
――音樂理論
明清俗樂的爭盛
明清音樂(1368年―1911年)
“刊布成軼,舉世傳誦,沁人心腑”。
――民歌與俗曲
“笙歌鼎沸,燈燭輝煌”。
――歌舞
“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說唱音樂
“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亂彈之最唯有皮黃。
――聲腔與戲曲
“金吾不禁逐年新,鼓吹昇平共鬧春。”
――器樂與樂種
“中國樂律比我們更進步”。
――音樂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