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裝飾品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青銅時代

中國古代裝飾品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青銅時代

《中國古代裝飾品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青銅時代》是2010年12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小麗。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裝飾品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青銅時代》內容簡介:這裡所說的裝飾品僅限於人體身上戴的、掛的、套的、插的、墜的以及在衣服上穿綴的等等,總之是與人的身體密切相關的。不是指一般性的裝飾品,比如房屋裡的或作擺設的裝飾品就不包括在內。日本人叫做裝身具可能更確切一些。人類天生有愛美之心,所以從很早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距今一兩萬年)起,就開始用美麗的貝珠等掛在頸上或戴在頭上。其中有些除了覺得美麗以外,還可能有護身符的意義。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裝飾品的種類、材質和加工技術不斷有所發展,裝飾品的功能也不斷發生變化。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逐漸形成不同風格的傳統,這使得裝飾品的研究具有越來越豐富的內容而為廣大公眾所關注。

目錄

序 章關於裝飾品

第一節 裝飾品的過去與現在

第二節 為什麼需要身體裝飾品

第三節 裝飾品的起源

第四節 裝飾品的特質與本書的研究視點

第一章 人體裝飾品的研究史

第一節 髮飾研究史

第二節 腕臂環飾研究史

第三節 串飾研究史

第四節 耳飾研究史

第五節 佩飾研究史

第二章 裝飾品的分類和解釋

第一節 毛髮、髮型與髮飾

第二節 腕臂環飾

第三節 串形裝飾品

第四節 耳飾

第五節 佩飾

第三章 西北地區——源於黃土的自然審美情趣和樸素的藝術表現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裝飾品資料的類別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飾

第三節 裝飾品的數量分析

1、種類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3、墓葬佩帶實例分析

第四章 東部地區——源於蔚藍色江河湖海滋養的晶瑩美玉和盡顯華貴的裝飾情趣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飾

第三節 裝飾品的數量分析

1、種類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3、墓葬佩帶實例分析

第五章 中部地區——從單一的裝飾品到接納吸收不同特色裝飾

品的魅力型地區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飾

第三節 裝飾品的數量分析

1、種類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3、墓葬佩帶實例分析

第六章 北方地區——源自砂石與黑土之間的平衡與粗獷之美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璜飾

第三節 裝飾品的數量分析

1、種類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3、墓葬佩帶實例分析

第七章 長江中游地區——南北、東西文化碰沖中結出的一朵奇葩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飾

第三節 裝飾品的數量分析

1、種類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3、墓葬佩帶實例分析

第八章 南方地區——游離中原主流文化之外獨具個性的差異美

第一節 藝術特質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髮飾

2、腕臂環飾

3、串飾

4、耳飾

5、佩飾

第三節 數量分析

1、種類的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2、材質的構成比及時代變遷

第九章 裝飾品佩帶的地域差異與文化習俗的地域特性

第一節 種類的地域問比較

第二節 材質的地域間比較

第三節 環形裝飾品所反映的地域間社會文化現象的空間動態及時代變遷

第四節 環形裝飾所顯示的社會功能及佩帶習俗

1、環飾的材質、種類構成所反映的地域間異同比較

2、環徑大小的比較與環飾的佩帶

第十章 圖像資料所反映的佩帶習俗及社會禮儀

第一節 陶器上的彩繪圖像、局部雕繪及刻畫紋所體現的裝飾品佩帶習俗

……

後記

作者簡介

秦小麗,山西省運城人,1984年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進入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間曾參加陝西省南鄭龍岡寺和臨潼康家遺址的發掘和安康水庫區考古調查工作。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研究生班,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1995年赴日本留學,期間曾參加河南焦作府城遺址、山西夏縣東陰遺址的合作發掘工作。2002年獲得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到2005年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從事兩年的博士後研究。2005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2007年3月進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世界文化部作客座研究員至今。期間擔任日本八木項目的再研究,並參加《中國秦兵馬俑特別展》的前期籌備工作,同時擔任同名圖錄的翻譯和相關課題的研究論文寫作。2010年7月獲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訪問學者資格,在日本國立文化財機構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作為期一年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