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皇杖”

杖刑的前生 第十三章明朝的“廷杖” 杖刑的前生

基本信息

作 者:管軍軍
出 版 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6-1
版 次:1
頁 數:149
字 數:73000
印刷時間:2006-6-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2261921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笞杖刑罰是怎樣粉墨登場的?憑著什麼魅力被皇帝三千寵愛於一身?為什麼被伏爾泰先生稱為寬大仁慈的刑罰?怎樣又被沈家本先生親手埋葬?爾後何故從墓中爬起來東山再起? 本書講述的就是中國古代笞杖刑罰的規矩,也就是打板子的規矩。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中國古代的笞杖刑罰的規矩,也就是打屁股的規矩。它試圖從人類的始祖三皇五帝開始到最後一個正統帝王愛新覺羅溥儀止,間隔五千年的歷史,講述笞杖刑罰是怎樣粉墨登場,憑著什麼魅力被皇帝三千寵愛於一身,為什麼被伏爾泰先生稱為寬大仁慈的刑罰,怎樣又被沈家本先生親手埋葬的,爾後何故從墓中爬起來東山再起的。
無論是造物的安排,還是冥冥中早有定數,當女人們站在鏡子的背後偷偷的抽噎,有人說這是命,因為命中注定,當屁股站在鏡子的背後數落人類對自己的不公時,有一天終於明白為什麼曾經同自己是患難兄弟的脊杖,臂杖等一個個退出了歷史長河,自己卻依舊在黑暗中坎坷中伴著人類的文明前行,原來一切源於自己像泥巴一樣沒有長結實的骨頭。連跪在浙江岳廟的秦檜夫婦都說說:“跪了都493年了,想站起來喘口氣了。”不知道可憐的臀部還要被打多久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站起來舒舒服服的喘口氣。為什麼臀部會有如此的遭遇,古代的帝王為何對他情有獨鍾呢?本文就帶著我們走進歷史開始去探尋笞杖刑的鼻祖,開始挖掘隱藏在歷史長河中被塵封的記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被挨打的歷史
爸,不要打了,我去上學
清官難斷屁股家事
林語堂《論踢屁股》
第二章 三皇五帝的慎刑——扑作教刑
杖刑的前生
對異族的用刑方式
第三章 夏商周的刑罰制度
夏代的主要刑罰
失道的商紂王
以德治國的周代
戰國的立法
第四章 始皇帝的拜荊
秦始王的身世
“皇帝”尊號的由來
酷刑治天下的秦代
第五章 大漢王朝的恤刑
你們逃吧,我也要逃亡了緹縈
上書救父
漢文帝——吃螃蟹的第一人
第六章 三國的答杖演義
曹操的五色大棒
周瑜打黃蓋
悍將張飛之死
兩晉風流
第七章 十六國,南北朝的刑罰
南朝的“測罰
陳武帝的“測立”
北魏、北齊之鞭刑
周宣帝的“天杖”
合歡杖
第八章 隋文帝的“濫”杖
文帝立法
法官趙綽
紅褲子的命運
李君才之死
酷吏之“酷”
文帝的“逆天而行”
第九章 唐太宗的“脊杖”
貞觀律)的修訂
以後不許再打背脊了 
第十章 宋朝的折杖小杖
恤民之杖——折杖
小杖之謎
因人而異的反貪制度
第十一章 遼金代的杖刑沿革
契丹的鐵骨朵之刑
金章宗的銅杖
第十二章 忽必烈的“饒杖”
第十三章 明朝的“廷杖”
第十四章 清王朝的竹板和掌嘴
第十五章 封建婦女的裸杖
第十六章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笞杖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章節

第二章:三皇五帝的慎刑——扑作教刑
杖刑的前生
尚書《堯典》《說文解字》:“撲,笞擊也。”三皇時還沒有杖刑這類說法,與杖刑執行方式類似的就是撲刑,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尚書·堯典》“扑作教刑”。《管子·形式第二》云:“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意思也就是用沒有乾透的木頭做棟樑
致使房屋倒塌,是不會引起人們的怨怒的,但是假如小孩子調皮地上房去掀瓦,就令人生氣了,這時連仁慈的母親也會拿起鞭來教訓他們了。所以中國古人觀念中,這種類似杖刑的方式意義不在懲罰而在於教育,使其感到羞愧而不再犯,在教育的基礎上,同時達到一種懲罰的目的,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在清末的學者沈家本先生文中也可以看到,古代的撲刑不在五刑之列,唯學校典禮諸事用之,所謂教訓之刑也。古時候,兒子不孝,父親可以用拐杖打他。舜小時候是很孝順的,他父親用小杖打他,他就忍著,若用大杖打他,他就逃開。後來把笞杖作為一種刑罰,據說是沿襲了古代父親打兒子那種教誨、訓誡的含義,所以又把答杖稱為教刑。春秋時或用於治官事。
由此可見,撲刑並非是刑罰而是一種類似於私塾的老先生用皮尺敲打自己的學生的教誨、訓誡的方法,提醒他用心治學。而放逐是指敲打,而且敲打不止,被打的人拚命的跑,執行的人拚命的追,直到追到境外,這便是那個時代的放逐。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