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是由中國化學會設立的化學獎項,旨在開發智力資源,培養化學科技人才,鼓勵廣大青年投身於中國的化學科學事業,促進中國的化學事業的發展。 1983年,中國化學會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據2018年10月中國化學會官網顯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截至2017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評選了三十五屆,共有308人獲得該獎項。

獎項歷史

1983年,中國化學會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是中國化學會最早的學術獎勵。

2015年4月,中國化學會啟動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有72人申報 。

獎項設定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每年評選一次,名額每年不超過10人。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審議產生當屆獲獎人,獲獎人將獲得證書和獎金。獎金為每人1萬元人民幣,該獎金為獲獎人個人所有。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於每年四、五月份啟動獎勵推薦申報工作,獎勵申報採用“推薦申請制”。申請人登錄“中國化學會學術獎勵推薦申請評審系統”,線上提交獎勵申請,並選擇中國化學會獎勵推薦委員會委員(必選)及同行專家(可選)提供推薦意見。申請人至少得到一位獎勵推薦委員會委員推薦方可成為有效候選人。

申報條件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面向中國化學會會員設立,候選人年齡不超過35周歲,並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基礎及前沿研究領域:從事化學科學研究工作且相對獨立開展工作,在某特定研究領域中,確有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或已取得系統性或階段性創新成果,對學科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2、套用及工程工業領域: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取得獨創或革新性技術突破,能夠解決某一方面的技術難題並取得具有說服力的實效,對國民經濟或國防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3、化學教育:在化學教育的理論或實踐中取得創新性成果,效果顯著且積極正面,已經或能夠形成示範並具有推廣價值和潛質。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評選考核

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整體負責獎勵的評審工作。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採取同行評議方式,由“函評”和“會評”兩輪評選產生最終獲獎人。

補充說明

1、優先考慮候選人獨立完成或在困難條件下取得的科研成績。

2、鼓勵原始創新,優先考慮研究方向的獨特獨有。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截至2017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評選了三十五屆,共有308人獲得該獎項 。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

陳 晨 男 清華大學化學系

段學志 男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賀曉鵬 男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侯 旭 男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史壯志 男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孫慶福 男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徐航勛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徐江飛 男 清華大學化學系

余達剛 男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

張如范 男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屆次年份獲獎人獲獎人工作單位性別
第三十五屆2017年程方益南開大學
鄧德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黃小青蘇州大學
李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
李彥光蘇州大學
呂華北京大學
潘李鋒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王偉南京大學
徐海超廈門大學
楊良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第三十四屆2016年 陳昶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藍宇重慶大學
呂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孫永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婕妤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王殳凹蘇州大學核能環境化學研究中心
肖春雷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伊成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朱志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第三十三屆2015年 關正輝西北大學
王博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
湯平平南開大學
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袁荃武漢大學
金一政浙江大學化學系
趙遠錦東南大學
聶舟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劉濤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程義雲華東師範大學
第三十二屆2014年 陳超清華大學
董煥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高錦豪廈門大學
高栓虎華東師範大學
劉崗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王亞培中國人民大學
吳長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翟天佑華中科技大學
鄭成斌四川大學
鄭耿鋒復旦大學
第三十一屆2013年 陳興北京大學
侯軍利復旦大學
雷曉光北京大學
劉倩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莊蘇州大學
宋振雷四川大學
王樹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熊宇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趙亮清華大學
朱錦濤華中科技大學
第三十屆2012年肖偉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大學
張兵天津大學
朱守非南開大學
陳鵬北京大學
付磊武漢大學
何耀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蘇州大學納米技術科學研究院)
侯劍輝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孔祥建廈門大學
那娜北京師範大學
汪勇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第二十九屆2011年黃飛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
狄重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范傑浙江大學
許華平清華大學
周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趙永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
傅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傑鵬中山大學
蔣興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第二十八屆2010年郭雪峰北京大學
焦寧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孔德明南開大學
劉磊清華大學
彭慧勝復旦大學
石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萬穎上海師範大學
王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王亞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鄭南峰廈門大學
第二十七屆2009年 丁軼山東大學
何聖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黃偉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匡勤廈門大學
陸豪傑復旦大學
馬宏偉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魏志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俞煒上海交通大學
張俊良華東師範大學
周明華南開大學
第二十六屆2008年崔樹勛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重點實驗室
鄧兆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雪峰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郭玉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李高仁中山大學
羅三中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呂中元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
楊海健中南民族大學
游書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麗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第二十五屆2007年安太成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洪春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吉明浙江大學
胡金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黃豐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李洪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李振武漢大學
劉智攀復旦大學
孫俊奇吉林大學
張獻明山西師範大學化材學院
第二十四屆2006年樊春海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侯中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勁松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施展吉林大學
施章傑北京大學
王樹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王訓清華大學
楊黃浩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張曉昕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趙斌南開大學
第二十三屆2005年巢暉中山大學
陳淼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雷聖賓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劉輝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呂小兵大連理工大學
孫昭艷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徐國寶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徐明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紅雨山東理工大學
周正洪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二十二屆2004年馮琳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葛茂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柳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任斌廈門大學
沈珍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孫聆東北京大學
唐良富南開大學
由天艷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余承忠復旦大學
莊林武漢大學
第二十一屆2003年方曉紅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房倚天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龔流柱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
李富友北京大學
李子臣北京大學
馬晶南京大學
齊利民北京大學
汪清民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
徐君庭浙江大學
姚祝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二十屆2002年段春迎南京大學配位化學重點實驗室
郭向雲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寇會忠清華大學
黎書華南京大學
徐東升北京大學
楊光武漢大學
楊俊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占肖衛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十九屆2001年曾慶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何軍坡復旦大學
李文懷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劉義武漢大學
謝青季湖南師範大學
謝素原廈門大學
揚金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錦北京大學
張新祥北京大學
周鳴飛復旦大學
第十八屆2000年陳紅雨中南師範大學
陳紅征浙江大學
郭國聰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江雷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黎占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復旦大學
盧小泉西北師範大學
呂鑫廈門大學
蘇成勇中山大學
王獻紅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王雪梅東南大學
第十七屆1999年郜洪文安徽大學
韓克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黃承志西南師範大學環境化學研究所
麻生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毛江高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王彥廣浙江大學
應立明北京大學
於中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瑞豐吉林大學
周朝暉廈門大學
第十六屆1998年步宗翔山東曲阜師範大學
曹榮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甘良兵北京大學
侯小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琛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謝代前四川聯合大學
揚維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俞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春雷吉林大學
張江東復旦大學
第十五屆1997年胡征南京大學
劉升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柳仁民聊城師範學院
馬大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唐濤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汪海有廈門大學
熊照明蘭州大學
揚勇廈門大學
張希吉林大學
第十四屆1996年郭少雲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院
胡昌玉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黃榮彬廈門大學
黃志真杭州大學
鞠熀先南京大學
劉維民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周德建北京大學
第十三屆1995年苟少華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黃桂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闞秋斌吉林大學
李同雙河北大學
李衛東蘭州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
梁瑞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劉福田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牛建軍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徐昕廈門大學
揚桂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十二屆1994年陳慶進福建仙遊第一中學
杜少武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高松北京大學稀土研究中心
江雲寶廈門大學
林文翰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孫潤廣陝西師範大學實驗中心
肖玉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保林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張若蘅北京大學
朱城身鄭州大學
第十一屆1993年蔡正理南京華東工學院
李建權太原工業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
呂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孫大海中山大學
魏建軍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謝遠武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周樟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十屆1992年馮聖玉山東大學新材料研究所
付建龍華南理工大學
李元宗北京大學
譚仁祥蘭州大學
肖豐收吉林大學
於龍遼寧大學
張躍冬中國林業科學院林產化工研究所
第九屆1991年胡效亞揚州師範學院
黃勇廣州化學研究所
霍啟升吉林大學
蔣勉武漢大學
李後強四川大學
馬建標南開大學
塗永強蘭州大學
謝作偉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尹應武清華大學
鄭其煌中山大學
第八屆1990年陳東南京大學
陳接勝吉林大學
陳義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宮曉頤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
金曉明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雷新建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阮湘元湘潭大學
楊建男遼寧大學
湛昌國華中師範大學
第七屆1989年何亞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來魯華北京大學
李湘柱廈門大學
施劍林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王秉澤山東大學化學院理論化學研究所
王遠北京大學
徐偉建南京大學
袁直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張永康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鄭亦凡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第六屆1988年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毛延南京大學
邱東旭北京醫科大學藥物所
裘月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田珂吉林大學
王俐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殷建國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俞志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五屆1987年曹傑北京大學
費增祥浙江大學
馮守華吉林大學
郭新秋北京大學
金仁華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鄺小渝四川師範大學
李根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孫放中國醫科院藥物研究所
揚建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四屆1986年黎逢北京大學
王效瑞冶金工業部洛陽耐火材料所
第三屆1985年范偉強杭州大學
馬立人湖北省化學研究所
揚震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楊玉良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
周曉欣南開大學
第二屆1984年黃福堂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所
孫燕慧北京大學
汪信南京華東工學院
第一屆1983年陳國強貴陽師範大學
石祖榮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孫玉坤河北師範大學
許長連湖南化工研究所選礦室

頒獎典禮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頒獎典禮在當屆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上舉行。

文化傳統

•獎項宗旨

旨在開發智力資源,培養化學科技人才,鼓勵廣大青年投身於中國的化學科學事業,促進中國的化學事業的發展。

社會評價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在中國化學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吸引了眾多的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大多歷屆獲獎者已成長為本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為推動中國化學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中國化學會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