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

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2010年上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50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580795
條形碼: 9787504580795
尺寸: 25.4 x 18.2 x 2.2 cm
重量: 780 g

內容簡介

《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2009)》內容簡介:首先,這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外在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勞動者的勞動社會環境受到了來自國際化、一體化趨勢的深刻影響。一方面,知識經濟化、信息化、社會高齡化等正改變著各國勞動力市場的競爭環境,引發了許多諸如勞動條件下降、失業增加、勞動文化衝突、勞動力市場歧視、人才的不平衡流動、弱勢勞動者被排斥等新的勞動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強調通過勞動來實現勞動者的自我價值和不斷提高其工作生活質量的理念也正在逐步被世人所接受,即如何使勞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最佳化組合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妥善解決上述勞動社會問題將直接關係到國家、政府和公眾的切身利益。這就要求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強對勞動經濟各個分支領域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研究,以應對日趨複雜的勞動社會問題。
其次,這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促進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變革。市場競爭機制在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勞動者的勞動社會條件,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社會問題。比如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解決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如何建立健全勞動法律體系,保持良好的勞資關係;如何通過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減少貧富差距;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如何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勞動權益等。這些都涉及了國家和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我國目前和今後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而這些問題恰好又是勞動經濟學及其他勞動相關學科所要研究的核心和重點問題。上述問題並非是單獨和孤立的,只有採用綜合的、系統的方法,集合各方面的研究碩果和寶貴經驗,才能更為有效地解決,因而重視開展針對勞動經濟有關問題的綜合性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
最後,這有助於奠定國家持續健康發展的民生基礎。對勞動力市場供求問題、勞動力流動、就業、勞動者保障、工資與收入分配、勞動關係、培訓與開發幾個主題的關注,表達出我們如下的願望,即對我國勞動經濟問題的思索和研究應更切合現實的需要,更符合我國的國情,更易於真正揭示問題的本質屬性。在世界各國普遍開始重視勞動經濟有關問題的時代背景和發展趨勢下,我國有必要順應形勢積極借鑑,在大力發展經濟、推進自足創新建設的同時,夯實國家持續發展的民生根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蓄積動力和能量。
撰寫《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對我們而言,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較之其他相關書籍,我們希望《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2009)》能在內容深度、覆蓋廣度、信息時效、思想高度等方面有所平衡和見長,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普適於大眾讀者和專業讀者。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是理論創新的根本源泉,也是勞動經濟的理論研究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巨大動力。《中國勞動經濟藍皮書(2009)》就是我國勞動經濟領域理論界與實務界同仁緊密合作的產物。作為編者,我們深知自身承擔的使命和責任,我們將保持熱忱,為更好地履行職責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勞動力供給
一、相關理論回顧與評述
(一) 國外文獻的回顧與評述
(二) 國內文獻的回顧與評述
二、影響勞動力供給的因素
(一) 人口規模與結構
(二) 勞動者的工作偏好
(三) 經濟發展水平
(四) 經濟結構
(五) 經濟周期
(六) 市場失業率
(七) 制度
(八) 人口遷移流動
三、我國勞動力供給的歷史變動情況
(一) 勞動力資源的總量變動
(二) 勞動參與率的變動
(三) 勞動力的工時數量情況
(四) 勞動力資源結構的變動情況
(五) 勞動力資源的素質情況
(六) 勞動力的城鄉遷移情況
(七) 城鎮勞動力供給情況
四、金融危機下我國勞動力供給的現狀和問題
(一) 金融危機下勞動力供給的現狀
(二) 存在的問題
五、未來我國勞動力供給的趨勢預測
(一) 未來我國勞動力資源預測
(二) 未來我國勞動參與率預測
(三) 未來我國勞動力供給預測
(四)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勞動力需求
一、勞動力需求的相關理論
(一) 經濟成長與勞動力需求
(二) 行業類型與勞動力需求
(三) 消費與勞動力需求
(四) 進出口與勞動力需求
二、我國勞動力需求狀況的實證分析
(一) 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簡要回顧
(二) 我國經濟成長與勞動力需求的實證分析
(三) 我國行業類型與勞動力需求的實證分析
(四) 我國消費狀況與勞動力需求的實證分析
(五) 我國進出口狀況與勞動力需求的實證分析
(六)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與擴大勞動力需求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勞動力需求的影響
(一) 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的就業形勢
(二)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的勞動力需求
四、擴大勞動力需求的主要對策
(一) 國外擴大勞動力需求的主要對策
(二) 我國擴大勞動力需求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勞動力流動
一、勞動力流動問題的文獻回顧
(一) 國外勞動力流動的相關理論
(二) 國內勞動力流動的文獻回顧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勞動力流動的階段與政策演變
(一) 第一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初期)
(二) 第二個階段(改革開放之後的勞動力流動)
三、我國勞動力流動的規模變動與現狀特徵
(一) 我國勞動力流動的規模變動
(二) 我國勞動力流動的現狀與特徵
四、我國勞動力流動的未來趨勢
(一)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規模
(二) 城鎮地區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
(三) 其他因素的可能影響
五、勞動力流動的中外比較
(一) 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城市化及勞動力流動的轉移過程
(二) 開發中國家的勞動力流動和城市化
(三) 轉型國家的勞動力流動
(四)我國勞動力流動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工資與收入分配
一、工資與收入分配理論概述
(一)國外工資與收入分配理論及其發展
(二)國內工資與收入分配理論及其發展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發展
(一)1949—1956年,新中國初期的收入分配政策
(二)1956—1978年,實行社會主義按勞分配製度
(三)1978年至今,進入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階段
三、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的狀況
(一)改革開放以來的工資與收入分配狀況
(二)2008年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現狀
(三)完善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政策的幾點建議
四、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問題
(一)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三)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
(四)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五、金融危機對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對一國收入分配的影響機理
(二)金融危機給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領域帶來的突出問題
(三)金融危機下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的政策選擇
六、未來我國工資與收入分配的發展趨勢
(一)參考因素
(二)收入分配預測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勞動者保障
一、勞動者保障的理論淵源與流派
(一)勞動者保障的理論淵源
(二)勞動者保障的理論流派
二、勞動者保障制度的變遷與評估
(一)勞動者保障制度的變遷
(二)勞動者保障制度的評估
三、勞動者保障的現狀
(一)健康保障的現狀
(二)養老保障的現狀
(三)就業保障的現狀
(四)安全保障的現狀
四、勞動者保障的問題與難點
(一)健康保障的問題與難點
(二)養老保障的問題與難點
(三)就業保障的問題與難點
(四)安全保障的問題與難點
五、勞動者保障的最新進展
(一)金融危機下的就業保障政策變化
(二)《社會保險法(草案)》的熱議
(三)新“醫改”徵求意見方案的反饋
(四)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爭論
(五)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六)安全保障政策法規的完善
(七)相關理論研究
六、勞動者保障發展的趨勢分析
(一)健康保障發展的趨勢分析
(二)養老保障發展的趨勢分析
(三)就業保障發展的趨勢分析
(四)安全保障發展的趨勢分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勞動關係
一、勞動關係的發展歷史與理論闡述
(一)勞動關係的發展歷史
(二)勞動關係的理論闡述
二、我國勞動關係的歷史沿革與相關問題研究
(一)我國勞動關係的歷史沿革
(二)我國勞動關係相關問題研究
三、我國勞動立法回顧與主要政策法規闡述
(一)1949—2008年勞動立法回顧
(二)主要勞動法規闡述
四、我國勞動關係的發展現狀與實證分析
(一)當前我國勞動關係的主要特徵
(二)當前我國勞動關係的實證分析
……
第七章 就業與失業
第八章 公共就業培訓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