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

(一)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對象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內容 (二)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1日)
平裝: 4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40188015
條形碼: 9787040188011
尺寸: 22.8 x 17 x 1.8 cm
重量: 558 g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研究生教學用書)具有較為完整的體系,考察了馬克思主義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變,闡述了經典作家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貢獻,從而為全書提供了一個寬闊的歷史和思想的背景:不僅充分地展示了七十多年來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經驗和偉大成就,而且也注意總結不同時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教訓,特別是在建國以後的一定歷史時期的沉重教訓。也可供高等學校本科生、第二學士學位生和各級黨校及企事業單位政工幹部學習使用。

目錄

緒論
一、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一)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同相關學科的關係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內容
二、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基本依據
(一)馬克思、恩格斯為無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列寧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史達林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狀況
(一)關於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歷史分期問題研究
(二)關於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文獻研究
(三)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概念、範疇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的研究
(四)關於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和優良傳統的研究
(五)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史的研究
(六)關於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專題研究
四、《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的研究方法
(一)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二)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三)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四)史與論的統一
(五)繼承與創新的統一
(六)文獻法與調查法的統一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創立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端
(一)“五四”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二)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端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工農運動的初步結合
(一)中國共產黨對早期工人運動的宣傳發動
(二)動員和組織農民投入大革命的洪流
三、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共產黨員在黃埔軍校傳播革命思想
(二)黃埔軍校政治工作的制度化
(三)黃埔軍校政治工作的經驗教訓和影響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人民軍隊初創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南昌起義和贛南“四整”,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初創
(二)秋收起義和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三)開闢農村根據地,向軍內外開展宣傳教育
二、《古田會議決議》——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個綱領性文獻
(一)中央“九月來信”和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的召開
(二)《古田會議決議》的基本內容
(三)學習和貫徹《古田會議決議》的意義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地位的確立
(一)紅軍政治工作的制度化
(二)“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論斷的提出
(三)紅軍反“圍剿”戰爭中的政治工作
四、紅軍長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政治工作
(二)紅二、四方面軍長征的政治工作
(三)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新與理論成熟
一、抗戰開始後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及其理論活動
(一)抗日戰略方針的宣傳教育
(二)抗戰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
(三)黨內獨立自主原則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哲學基礎的奠定
二、延安整風: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
(一)延安整風運動的原因、條件
(二)延安整風運動的發展歷程
(三)延安整風運動的基本經驗
三、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幹部教育
(一)幹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幹部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三)幹部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形式
(四)幹部教育的特點和經驗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系統化——《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
(一)“報告”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報告”的基本思想
(三)“報告”精神在實踐中的發展”
第四章 解放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一、連隊政治工作的“三把鑰匙”
(一)立功運動”
(二)團結互助運動
(三)新式整軍運動
二、解放區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發動農民開展土改運動
(二)鼓勵農民積極生產支援前線
(三)參軍作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瓦解敵軍工作
(一)瓦解敵軍的方針辦法
(二)瓦解敵軍的典型案例
(三)教育改造國民黨被俘、起義部隊
四、解放戰爭時期的黨內教育
(一)“三查三整”的整黨運動
(二)政策、紀律和理論教育
(三)加強教育迎接執政考驗
第五章 建國初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一、執政黨黨風建設與黨內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國初期執政黨黨風建設的成功實踐
(二)黨的八大對黨建和黨內思想教育的初步總結
二、知識分子的改造與社會各界思想政治教育
(一)黨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文化領域反對唯心主義的鬥爭及其得失
(三)高校、共青團和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圍繞建國初期黨的各項中心工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圍繞鞏固新生政權和恢復國民經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圍繞抗美援朝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圍繞過渡時期總路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獻
(一)提出用“團結一批評一團結”的方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二)關於工商業者、知識分子的教育和世界觀的改造問題
(三)關於勤儉節約和勤儉建國的教育
第六章 曲折前進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探索
一、正確估計形勢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反右派鬥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衝擊
(二)“三面紅旗”的錯誤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擾
(三)階級鬥爭擴大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破壞
二、開展調查研究、發揚民主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作風
(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充分發揚民主,總結經驗教訓
三、榜樣教育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廣泛開展學先進、樹新風活動
(二)發揮榜樣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四、加強理論學習、繁榮文學藝術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全黨理論水平
(二)繁榮文學藝術,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挫折與教訓
一、“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誤導
(一)主要矛盾判斷的失誤誤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把握的失當誤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
(三)對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處理失策誤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破壞
(一)宣揚唯心史觀,篡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
(二)鼓吹“突出政治”,歪曲政治與經濟的關係,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基礎
(三)取消黨的領導,煽動無政府主義思潮,破壞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基礎
(四)“否定一切”、“革命大批判”引起了黨內外思想混亂,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正確的方針與原則
(五)大搞形式主義和“假、大、空”,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敗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
(六)對教育的直接破壞,背離了教育事業的基本目標,給黨和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失
三、“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教訓
(一)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二)必須正確把握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學的內容和正確的方法”
(三)必須避免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經濟工作和其他業務工作分割開來,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堅實的價值基礎
(四)必須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運行與監督機制,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錯誤傾向
(五)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方針原則
(六)必須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改善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靠的保障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撥亂反正與改革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撥亂反正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思想解放運動的興起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歷史性轉折
(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解放思想指明了方向
(四)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全黨思想
二、在改革開放中努力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各條戰線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
(三)思想政治戰線的嚴峻考驗與經驗教訓
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及其意義
(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
第九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一、鄧小平理論及其偉大指導作用
(一)鄧小平理論及其歷史地位
(二)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及其指導意義
二、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一)抓好“三觀”教育這個根本
(二)唱響主鏇律,打好主動仗
(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四)旗幟鮮明地開展反對“法輪功”邪教的鬥爭,倡導科學精神
(五)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三講”與黨的幹部教育
(一)以整風精神深入開展“三講”教育
(二)“三講”教育的基本經驗
四、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
(一)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制
(二)在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中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確保軍隊“打得贏、不變質”
(四)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為推進城市現代化服務
(五)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六)探索新載體、新途徑、新方法,全方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學習及其意義
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闡發
(二)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三)大力推進未成年入思想遭德建設
(四)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
(一)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三)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
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科學發展觀的宣傳學習及其深遠意義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結語 繼承和發揚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
一、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主要內容
(一)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武裝人們頭腦的傳統
(二)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
(三)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傳統
(四)尊重人民是歷史創造的主體,堅持民眾路線的傳統
(五)黨員和幹部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的傳統
(六)全黨動手,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傳統
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與時俱進
(一)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內在規定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客觀必然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與時俱進”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
(四)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著力點
(五)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與時俱進”要落實在創新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