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

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

1948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馬克思列寧學院,1955年改稱中央高級黨校。 1942年後由毛澤東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彭真任副校長。 1942年中國共產黨的整風運動,就是從中央黨校開始推向全黨的。

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

正文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接領導下培養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幹部的學校。前身是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1933年 3月創辦於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洋溪村;1935年隨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瓦窯堡後正式改稱為中央黨校。1937年 2月,遷入延安,1947年3月從延安撤出,暫時停辦。1948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馬克思列寧學院,1955年改稱中央高級黨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央黨校被迫停辦。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於1977年復校,定為現名。

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
中央黨校從建校以來,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都為培養黨、政、軍主要領導幹部,為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作出了貢獻。 1933年至1941年,任弼時、張聞天、董必武、李維漢、陳雲、鄧發等先後擔任校長。1942年後由毛澤東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彭真任副校長。批判了王明的教條主義,確立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校風,為中央黨校的建設和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中央黨校分為 6個部,學員人數達3000多人。1942年中國共產黨的整風運動,就是從中央黨校開始推向全黨的。
1948年 7月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馬克思列寧學院,由劉少奇兼任院長。以後,何凱豐、楊獻珍、王從吾、林楓等曾先後任馬克思列寧學院院長和中央高級黨校校長。馬克思列寧學院和中央高級黨校繼承了延安中央黨校的優良傳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制定了學習理論,聯繫實際,提高認識,增強黨性的教學方針。從1948年到1966年,共培養黨的高、中級幹部、黨的理論工作幹部、宣傳工作幹部等近7000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林彪、江青、康生一夥的摧殘,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受到嚴重破壞,中央黨校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1977年 3月,黨中央派胡耀邦主持中央黨校工作,同年10月作出了《關於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和支持下,根據黨中央關於要把黨校辦成捍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強陣地,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的模範的要求,學校以鄧小平提出的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為指導,進行了撥亂反正、重新教育幹部的艱巨工作。學校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首先發起並積極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幫",批判了“左”的錯誤方針,發揚黨內民主,在校內造成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同時在全國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這個期間,馬文瑞、安子文、馮文彬等曾任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學校從1977年到1982年,共輪訓、培訓高、中級幹部17000餘名,基本上完成了以撥亂反正為主要內容的幹部輪訓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黨中央任命王震為中央黨校校長,蔣南翔為第一副校長,主持黨校工作。經中共中央決定,先後發出了《關於中央黨校今後教學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關於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的決定》,從此,中央黨校走上了以培訓幹部為主,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的新階段。1983年招生制度經過改革,實行了組織推薦和統一考試相結合、擇優錄取的辦法。理論班學員經考核考試及格授予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優秀者授予碩士博士學位。中央黨校培訓班的學歷,是今後擔任省、地兩級黨政主要領導職務的必備條件。
學校現有學員1700人左右,教學人員近400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員150多名。學校設有培訓部、理論部、進修部 3個學員部和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建設、中共黨史、文史、經濟管理、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技、法學、國際政治、外語等教研室。
先後在中央黨校任教的著名學者有成仿吾、范文瀾、吳亮平、王學文、艾思奇、黃松齡、郭大力、胡繩、范若愚、張如心、馮雪峰、周文、何其芳、呂振羽、郭化若、何思敬、王思華、何家槐等。幾十年來,中央黨校畢業的學員遍及全國各條戰線,其中不少人擔負了黨、政、軍和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領導職務。學校圖書館藏書約100萬冊。(見彩圖)

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