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學

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學

《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學》是2006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耀華。本書試圖運用民族音樂學、音樂史學的研究方法,借鑑相關學科(如考古學、文學學、文化學、歷史學、民族學、民谷學等)的資料、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記譜法、樂譜,作一較為全面系統的綜合研究。

內容簡介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已出現了《樂記》、《呂氏春秋》等音樂學的代表性的著作。相傳為公孫尼子撰寫的《樂記》,論及了有關音樂本原、音樂美感、音樂的社會作用、樂和禮的關係等,是為音樂哲學的濫觴性著作。由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的《呂氏春秋》,則留下了有關遠古音樂、音樂與自然社會政治關係,尤其是音律方面的記載。此後,在各朝各代的志書中都有《音樂志》(或《禮樂志》),全面介紹當時的音樂制度、樂律、樂隊、樂曲和禮儀規範等內容。 全書擬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記譜法和樂譜為切入點,分別論述樂譜的功能、形成變易、樂譜中的時代地域階層流派特點、中國傳統記譜法的外傳、外來記譜法的吸納與運用、中國傳統記譜法的種類及其解讀、中國傳統樂譜的特色及其樂學內涵美學意蘊等。

·查看全部>>

目錄

緒論
一、樂譜
二、記譜法
三、樂譜學和中國傳統音樂樂普學
第一章 古琴譜
第一節 古琴譜的解讀
一、古琴譜的發展歷史
二、文字譜的解讀及其相關文獻
三、減字譜的譜式、符號與組織法
四、減字譜的解讀——打譜的含義與方法
第二節 古琴譜蘊涵的古樂學遺存
一、正調調弦法及其沿革的啟示
二、貫穿於整箇中國樂律學史的琴五調
三、五音調反映的古代五聲調式的形態
四、楚調、側調研究及其他
第二章 敦煌樂譜新解
第一節 敦煌樂譜新解
一、引言
二、解釋敦煌樂譜所取得的成果與產生的分歧
三、釋“掣拍說”
四、“掣拍說”和諸說的不同之點
五、敦煌原譜新譯的步驟和具體技術處理
第二節 敦煌樂譜詞曲組合中的若干問題
一、器樂旋律和歌唱旋律之間的關係
二、詞和曲的段式關係
三、詞和曲的句式關係
四、詞和曲的節奏關係
五、詞和曲的音韻關係
六、敦煌歌曲風格的探討
附錄 敦煌樂譜譯譜
第三章 白石道人歌曲譜
第一節 姜白石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一、姜白石及其著作
二、白石道人歌曲概說
第二節 白石道人歌曲17首的譜字、調名、音高定律及其譯譜
一、17首的譜字是工尺譜的減字譜
二、17首詞牌下的調名是燕樂調的俗名
三、關於燕樂調的音高定律
四、關於對17首歌曲的譯譜
五、姜白石的自度曲是珍貴的燕樂調曲譜實例
第三節 琴曲側商調《古怨》
第四節 祠神之曲《越九歌》
第五節 《白石道人歌曲》版本
附錄 《白石道人歌曲》譯譜選
一、琴曲《古怨》
二、越九歌《王禹》、《龐將軍》
三、歌曲17首選
第四章 宋代《願成雙》譜
第五章 《納書楹曲譜》與崑曲
第六章 三弦天干譜及其他
第七章 福建南音譜
第八章 西安鼓樂俗字譜
第九章 北京智化寺京音樂之樂譜
第十章 晉北笙管樂字譜
第十一章 潮州二四譜
第十二章 工尺譜之形形色色
第十三章 《養正軒琵琶譜》與《汪昱庭琵琶譜》
第十四章 《魏氏樂譜》與沖繩工工四
第十五章 五線譜和簡譜的入傳、運用及演進
第十六章 中國傳統音樂記譜法特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