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

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

第三節全真教的發展 第一節社會思想的超越性特徵 第二節社會思想的世俗性走向

基本相信

作 者:夏當英

叢 書 名: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出 版 社:巴蜀書社
ISBN:9787807526902
出版時間:2010-11-01
版 次:1
頁 數:31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宗教理論與概況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試圖以宗教社會學的重要概念為寫作突破口,並鑒於全真教在中國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將全真教作為透視中國傳統社會宗教世俗化的代表性個案,探尋全真教與社會的互動,進而了解社會作為一個實體與一個教派興衰之間的雙向作用。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主要體現為其世俗性特徵的展現過程,這種世俗性是與超越性相對而言的。任何宗教都有超越性,但《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更加注重宗教與世俗世界的相關性。全真教社會思想的世俗性和全真教如何被社會接納並走向興盛是《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的兩項重要內容。全真教的傳播表達了其世俗化的走向,王重陽等代表人物的社會思想則是保證世俗化成功的內在推力。

作者簡介

夏當英,1972年生,安徽當塗人。1991—1998年於安徽大學哲學系攻讀學士、碩士學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社會思想史與宗教社會學研究。先後在《孔於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發表淪文多篇,合著有《道家與中國哲學》“魏晉南北朝卷”和“宋代卷”兩部。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論域選擇及其意義
一 金元之際全真教:宗教性和社會性的視野
二 作為中國社會思想史的一項專題性研究
三 探討全真教世俗化過程的現實意義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本書創新
第三節 ?究方法與基本理路
第四節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全真教的創教、發展及其社會環境
第一節 王重陽創教
第二節 全真七子的構成
第三節 全真教的發展
第二章 全真教代表人物社會思想的雙重特徵
第一節 社會思想的超越性特徵
一 執著於“道”,遵從老莊思想的基本精神
二 社會是產生貪慾妄念的根源
三 脫離世俗社會是消解人生痛苦的有效方式
四 “閒”是一種超越世俗之後的自由境界
第二節 社會思想的世俗性走向
一 倡導三教合一,與世俗社會思想背景合融
二 “神仙”思想所體現的世俗性特徵
三 家庭孝道倫理的宣揚
第三章 全真教興起的階層基礎一:統治者的接納與推廣
第一節 皇權是全真教世俗化的巨大推動力量
第二節 金室統治者的宗教態度
一 尊儒政權合法化的有效途徑
二 禁與崇搖擺不定的佛道政策
三 無為即有為全真教對金廷的迎合
第三節 成吉思汗的關鍵作用
一 開放意識與宗教功能
二 納賢意識與社會聲望
三 貴生心境與重生教義
四 關注“漢法”與熱愛生命
第四章 全真教興起的階層基礎二:?民眾生活世界的作用
第一節 苦難生活是民間宗教需求的催化劑
第二節 積極行善,發揮助民生存的功能
第三節 祈禳齋醮,體現滿足民眾心理需求的功能
……
第五章 一個具體的問題:全真教與女性
第六章 教團的管理與努力對社會境遇的調適
第七章 全真教的衰落與社會原因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