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就是指駐紮著在西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視駐地為故鄉,將民眾比父母保護國家領土,保護西藏人民。

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就是指駐紮著在西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護國家領土,保護西藏人民。他們視駐地為故鄉,將民眾比父母;西藏各族民眾把廣大官兵看做共產黨的化身,視為親人,親切地稱為“金珠瑪米”——在雪域高原,處處可以看到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誼深的動人畫卷。

重要意義

駐藏部隊是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 生力軍。駐藏部隊積極發展生產,興辦了西藏的第一座廠礦、第一個農場,為西藏現代工業、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累了經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駐藏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把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協助地方發展科學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幫助人民民眾治窮致富,作為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實際行動和擁政愛民工作的重點。在支援6 2 項重點工程、區內長途通信光纜鋪設、“一江兩河”綜合開發等重點工程項目和其它急難險重任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創造了新的業績。在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進程中,無不凝聚著駐藏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智慧和汗水。

豐功偉績

駐藏部隊創造了200多個“西藏第一”

駐藏部隊創造了200多個“西藏第一”

解放軍進駐西藏以前,西藏無電站、無公路、無蔬菜、無機場、無光纜。第一次砸碎封建農奴制度,第一次把民主權利歸還給西藏各族人民,修建了第一條公路、第一所學校、第一座機場、第一座電站……駐藏部隊踏上這片土地後,累計創造了200多個“西藏第一”,把西藏引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

滿拉水利樞紐工程,這個被藏族人民稱為“紅旗渠”的水利樞紐工程,施工難度至今仍還讓來這裡旅遊的眾多國內外遊客驚嘆不已。

2001年至2005年,在長達5年的青藏鐵路建設中,6萬名官兵晝夜奮戰在施工第一線,與鐵道專家一道創造性地破解了20多項世界性高原凍土施工難題。

2000年以來,西藏軍區和武警部隊出動兵力25萬人次,機械車輛8萬台次,參加了包括能源、交通、信息、通訊等在內的“一江兩河”治理、布達拉宮廣場擴建、日喀則大橋修建和青藏鐵路建設等100多項重點工程建設。西藏軍區共派出1000餘支科技宣傳小分隊,深入400多個偏遠鄉村,280餘座寺廟,為駐地民眾和僧尼舉辦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講座800餘場次。捐資籌建“魚水國小”、“愛民學校”152所,使數萬名兒童返回校園學習。

西藏軍區黨委機關援建了達孜縣邦堆希望國小,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使其邁入自治區一流學校行列。軍區還組織1000多支醫療小分隊,深入全區1787座寺廟開展醫療服務活動,接受過醫療隊診治的僧尼,都不參與、不支持達賴集團分裂活動。

一代代戍邊將士用生命詮釋誓言 西藏邊防線山高路險,氣候無常,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5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戍邊將士用生命詮釋著“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的永恆誓言。

一代代戍邊將士用生命詮釋誓言

針對邊境反分裂反滲透鬥爭日趨激烈複雜的形勢,駐藏部隊在抓好邊境作戰能力提高的同時,著眼邊防“一體化”建設目標,按照黨政軍警民“五聯”(聯邊、聯管、聯訓、聯防、聯戰)的原則要求,不斷完善軍守邊、警卡點、民管片,以軍為主、軍警民協作管邊控邊的新模式,進一步健全了聯合指揮、聯席會議和情報共享機制,形成了市、縣、鄉、村整體聯防和“一線堵、二線查、三線防”的立體防控格局。

在平息拉薩騷亂和處置拉薩"3·14"打砸搶燒暴力事件中,武警官兵忍辱負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始終保持了極大的忍耐和克制,沒開一槍,沒動一彈。

1984年,西藏軍區原司令員張貴榮一上任就跋山涉水4500公里檢查邊防工作,因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病。最後,他拉著馬尾巴倒在了邊防線上。2005年7月16日,邊防戰士古怒為了救藏族戰友次仁珠傑,被突如其來的土石流奪去了寶貴的生命。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200餘名幹部民眾不約而同地為古怒送葬、請功。這位年僅19歲、入伍19個月、入黨16天的普通邊防戰士,留給他深愛的藏族同胞與戰友的只有一份選改一級士官的申請書:“我志願留在雪域邊關,守衛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擁軍故事

擁軍老阿媽拉吉,三十年如一日,每當新兵入伍來到連隊的時候,老阿媽都要親自前往部隊,用藏民族最高禮節給他們獻上哈達,讓離開家鄉來到邊關的戰士們深深感受到雪域高原的親情。

多年來,西藏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把支持軍隊建設、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做好擁軍優屬工作的重要任務,始終堅持把加強部隊建設列入議事日程,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始終不忘部隊建設,不忘官兵的冷暖疾苦,集資集力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為支持部隊正規化建設,改善部隊生活環境,貢嘎縣在空軍場站及沃拉村修建了5000多米的雙擁共建路,2條軍民共建文明街,3所占地760多畝的雙擁林卡。

據不完全統計,西藏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為部隊營房設施、通訊設備、交通工具、文化器材等建設,累計投資1.8億餘元。為部隊無償劃撥建設、訓練、演習及生產等用地15315畝;慰問演出860餘場。為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妥善解決革命功臣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等問題,在全區廣泛開展了“愛心獻功臣行動”,籌集資金514萬元;接收安置轉業幹部1600餘人,接收安置軍隊自主擇業幹部4111人,退役士兵1.2萬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