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革命:跨越式發展之路

《中國交通革命:跨越式發展之路》是2009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鞍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交通革命:跨越式發展之路

《中國交通革命:跨越式發展之路》在構建交通與發展關係理論分析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對交通資本存量、交通發展外部性影響以及交通發展制度因素等定量測算與定性分析,結合中外交通與發展的國際比較,全面回顧和分析我國交通發展的歷史軌跡,剖析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動因,研究提出新形勢下我國交通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選擇,為交通事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中國交通革命:跨越式發展之路》可供研究及制定政策的政府部門作為參考,也可供相關研究人員及交通行業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胡鞍鋼,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他是現代中國研究領域學術領軍人物之一,也是中國學術界思想活躍、成果顯著的經濟學家之一,對中國學術界和公共政策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力。長期從事中國國情研究。2000年,胡教授創辦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出版《國情報告》,提供及時和高質量的決策知識和信息,參與多項國家重大決策的諮詢。到目前為止,已經正式出版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系列中文著作40餘部,英文著作6部,日文著作4部。

石寶林,現任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公路交通發展戰略與規劃、道路運輸發展政策與交通科技政策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級學會,協會科學技術獎7項。先後在國內外報刊。雜誌與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譯文60餘篇。

目錄

第1章 導論:交通與發展的分析框架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交通與發展的理論分析框架

1.3 研究內容及本書組織方式

第2章 中國交通發展的歷史軌跡

2.1 主要交通發展指標不斷上台階

2.2 交通物質資本測算

2.3 交通人力資本測算

2.4 交通知識資本測算

第3章 國際比較視野的當代中國交通發展

3.1 主要交通指標的世界位次迅速提升

3.2 中美公路發展對比分析

3.3 高速公路的“跨越式”發展

第4章 中國交通行業發展質量評價

4.1 交通行業發展質量測評方法

4.2 索羅殘差法測評結果分析

4.3Malmquist—DEA方法測評結果分析

4.4 中國交通行業發展質量評價結論

第5章 當代中國交通發展模式

5.1 世界交通發展的“後來者”和成功的“追趕者”

5.2 大力利用市場機制

5.3 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實現了“技術追趕”

第6章 中國交通跨越式發展的動因

6.1需求拉動是前提

6.2 技術進步是驅動

6.3 制度創新是關鍵

第7章 中國交通發展的外部效應

7.1 交通發展與經濟成長

7.2 交通發展與社會就業

7.3 交通發展與減除貧困

7.4 港口與外貿發展

第8章 中國交通發展面臨的挑戰

8.1 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8.2 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

8.3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的問題

第9章 交通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鑑

9.1 交通發展的國際經驗

9.2 對於中國的借鑑與啟示

第10章 中國交通發展的定位和展望

10.1 新時期中國交通發展的定位

10.2 中國交通發展展望

第11章 中國交通發展的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序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運輸裝備水平落後,運輸保障能力不強,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20世紀90年代以來,交通運輸行業緊緊抓住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制定,在相對短的時間裡,實現了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效益上較大幅度的提升,在交通基礎設施總量規模、運輸能力供給、服務質量和技術創新等方面躋身世界前列。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交通運輸行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推進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積極探索實踐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道路。當前,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巨觀背景下,交通運輸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成長方面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交通運輸業已經成為具有較強活力、較強競爭力的基礎產業和服務性行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