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笑世界會哭

中國不笑世界會哭

2.中國人的幸福觀 一個中國人的“快樂圖” 中國畫的例子

圖書信息

作 者:(法)若澤·弗雷什著 王忠菊譯

封面封面
出 版 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4-1
版 次:1
印刷時間:2008-4-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208648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應該害怕中國嗎?
隨著中國紡織品出口限額的取消,中國製造的服裝海嘯般滾滾而來,使法國的普瓦圖、孚日,還有葡萄牙、義大利、甚至是摩洛哥或突尼西亞的紡織女工沒了活路。當我們看到這一景象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出上面這個問題。
從十六世紀耶穌會教士帶來的中國熱到始於十八世紀末的著名的“黃禍”恐懼症,從歷史上看,西方對中國是既著迷又擔憂。現如今,巴黎、羅馬和倫敦雖然對使筷子的小個人黃種人不再反感,可是富裕階層卻開始對中國人產生隱隱的憂慮。

作者簡介

若澤·弗雷什(José Frèches)生於1950年,非常了解中國,從1972年開始經常去中國,對中國很有感情,是位中國通。就讀於法國著名的國立行政學院,攻讀專業是歷史、藝術史和中文。曾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和吉邁博物館工作,1986-1988年擔任法國總理辦公室顧問,2000年以後專心寫作。2003年在法國蒙彼利埃市創辦中國當代藝術國際雙年展,成為介紹中國藝術和傳播東方文化的使者。出版過多部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其中小說《玉盤》和《絲綢女王》出版後獲得巨大成功,被譯成19種文字。其他小說作品還有《我乃佛也》和《血淚帝國》。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國人為什麼愛笑
1.為了不哭而笑
笑是中國人行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笑是中國人承受人口壓力的重要“療法”
古代對飢和貧困的恐懼
中國人的壯舉:人口重壓之下仍能和平地生活
躲避集權和團隊精神嚴酷制度的個人戰略:
堅定不移尋求幸福
笑是最高禮遇
中國人的笑具有感染力
在西方人無法忍受的惡劣條件下,中國人仍能快樂地生活
幸福的種子攥在每個人手裡
2.中國人的幸福觀
一個中國人的“快樂圖”
個人空間與集體空間互不干擾
適應變化的世界並利用“道”和陰陽保持自我
道是“天下之至柔”的精髓
道是求道者學習謙卑的課堂
道的複雜讓人難以理解
中國人認為時間是循環的,一切皆可輪迴
神奇的《易經》描繪出一個“變化的世界”,交給中國人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萬物歸陰
道家儒家皆倡導“中庸”
沒有什麼不可挽回:失敗與成功並非不可逆轉
賈誼的《鵩鳥賦》
唯“完人”或“聖賢”可以得到“至樂”
莊子認為“至樂”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至樂”的方式
同一性導致人的不幸
大自然是人類的避風港和本源回歸
個人不必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這個評價從本質上說是片面的
順應“天道”是進入“至樂”這一認識最高階段的關鍵
孔子與顏回的有趣對話
3.內與外:內在和諧與外在和諧
內在和諧與外在和諧
身體的健康
“無為”
人與天地必須和諧:
“感應”的概念
追求“空”的境界
輕物慾和清貧或者說“內空”是獲得至福的關鍵
在一篇文章中,空與盈、白與黑、無言與明言同等重要
4.“養性”
身體三部分
丹田
學會呼吸
5.食療
吃野菜
辟穀療法
陰陽飲食
“至味”烹飪
6.學會滿足於有限的生存空間
中國畫的例子
大宇宙小宇宙合二為一,小能變大
已然不退而隱
逃離“擁擠的世界”
莊子是中國第一位稱讚“無用”的思想家
融入自然
7.第一個結論
第二部分 中國人不笑的時候,世界會哭
如果事與願違?
大癱瘓有可能出現
1.消費在中國誕生的短暫歷史
2.中國消費者與西方消費者
3.中國人與政權的關係正在改變性質
蠻夷無田地
君權天授:天命是人民與其領導人的政治契約
4.尊重別人的概念日趨淡漠
中國的傳統禮儀可以融入消費社會
抵擋住馬克思主義進攻的孔子
正在向麥當勞叔叔繳械投降
5.當代中國的軟肋
不要“殺雞取卵”
中國人正在經歷的也是我們將要面對的
能源依賴是中國巨人的軟肋
中國的競爭力有可能下降
中國人應該尊重發明專利:“抄襲”與“創新”
6.我們應該袖手旁觀嗎?
保持低調對西方有利,可它堅持“外交要正確”
卻讓中國氣惱甚至怒不可遏
目前我們不得不看到,中國的客觀利益是推動
形成一個與美國抗衡的實體,
而歐洲絲毫沒有為己所用
結論:急需尋找失去的幸福
必須警醒
西方人必須改變觀點
新享樂主義在中國出現:
傳統表現是抑鬱和行為障礙.
中國社會正在加速大眾化
附錄:醫學證明人需要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