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重慶市開州區轄鎮]

中和鎮[重慶市開州區轄鎮]

中和鎮位於重慶市開州區西部,南河支流映陽河中游,面積89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中和場、三合場),16個村(鶴林、天星、黃鷹、白果、中和、護國、新義、昇平、當陽、中峰、牌樓、子坪、白水、鳳頂、袁坪、永農),總戶數16263戶,總人口6110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15人。 鎮政府駐中和場鶴林街,距開州城區40公里。中和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屬低山嶺谷,東南為中丘淺谷,河流兩岸有少量沖積平壩。 中和鎮三合場特產水竹涼蓆,是開州三絕之一,輝煌時期產品遠銷海內外,曾受市場影響,銷售量有所下滑。現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把水竹涼蓆納入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概況

中和鎮位於開州區西部,南河支流映陽河中游。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6110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15人。轄中和場、三合場2個社區,鶴林、天星、黃鷹、白果、中和、護國、新義、昇平、當陽、中峰、牌樓、子坪、白水、鳳頂、袁坪、永農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和場鶴林街,距縣城40千米。中和場面積105公頃,人口9600人;三合場鎮面積89公頃,3191人。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屬低山嶺谷,東南為中丘淺谷,河流兩岸有少量沖積平壩。最高處鳳頂村杉樹埡口,海拔1120.5米;最低點當陽村映陽河邊177米。是三匯水庫的主灌區,有鳳頂、高家、護國、鳳頂、牌樓等水庫。萬(州)宣(漢)路過境。
[代碼]500234133:~001中和場社區 ~002三合場社區 ~200鶴林村 ~201天星村 ~202黃鷹村 ~203白果村 ~204中和村 ~205護國村 ~206新義村 ~207昇平村 ~208當陽村 ~209中峰村 ~210牌樓村 ~211子坪村 ~212白水村 ~213鳳頂村 ~214袁坪村 ~215永農村

沿革

余家大院 余家大院

1931年置中和鎮,1941年改中和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中和、紗帽、玉虹、黃鷹、白鵝、和順、望鄉、洪禧、金橋、石寨、石蓮、松坪、金錢、新義、昇平、高家、太平、回春、天城、護國、石河21個行政村和中和場1個居委會。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鶴林、天星、黃鷹、白果、中和、護國、新義、昇平8個行政村。
2005年8月區劃調整後的中和鎮:管轄原中和鎮、三合鎮所屬行政區域,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59223人,鎮政府駐鶴林街6號。
附:三合鎮位於開縣西部,距縣城34千米。省道開(縣)宣(漢)公路過境。 [沿革]清末民初屬江里三合場甲,1930年置三合場鄉,1940年更名三合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紅崗、白乳、千丘、中峰、八廟、臥龍、三家、牌樓、雙池、當陽、東升、永農、白水、子坪、鎮川、鳳頂、峰火、棗坪、袁坪、大寨20個行政村。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當陽、中峰、牌樓、子坪、白水、鳳頂、袁坪、永農8個行政村。2005年撤鎮併入中和鎮。

地理地質

衛星圖 衛星圖

最高處鳳頂村杉樹埡口,海拔1120.5米;最低點當陽村映陽河邊177米。出露有第四系新沖積、老沖積、侏羅系蓬萊鎮組、遂寧組、沙溪廟組5個地層;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沖積土為主。

農物氣候

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溫13.2~18.4℃,一月均溫1.7~6.9℃,七月均溫24.2~29.3℃;無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積2276公頃,水田1291公頃,已退耕還林467公頃。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為主,全年糧食總產量2萬噸,特產有柑桔、蠶桑、花生、西瓜、慈竹、麻竹。工業以繭絲、竹編製品最有名,年產生絲80餘噸,竹蓆20萬床。農村輸出市外勞務人員17500人,年收入8500萬元。水利條件好,是三匯水庫的主灌區,境內有水庫5座(小一型鳳頂、小二型高家、護國、鳳頂、牌樓),山平塘1680口,清水堰96條,保灌面積821公頃。

交通建設

交通方便,萬(州)宣(漢)公路縱穿全鎮,現正改擴為國家二級瀝青公路,與周邊鄉鎮均有公路相通,鄉村公路526公里,達到村村通公路。修建大橋26座。
場鎮建設近20年發展更快,中和場新建了鶴林前、后街,改善了玉虹老街和長灘街,修建了沿河走廊和防護提,場區面積105公頃,場鎮人口9600人;三合場鎮面積89公頃,3191人。
社會事業有完中1所,國中1所,完小4所,村校24所,私立國小1所,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有鄉鎮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和診所19處。有水電站3處,裝機容量2.475千瓦,建有大型變電站一座,戶戶通電。固定電話裝機7753部,行動電話擁有量13951部;有文化站2個,有線電視入戶率80%。

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李從戎: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人民武裝、預備役建設等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啟洪: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主抓經濟發展、安全生產;分管財政、稅務、編制、發展改革、金融、審計、物價、兵役、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

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韋奮勇: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協助書記抓黨建工作,分管組織人事、宣傳、統戰、紀檢、監察、青年、婦女兒童、機關效能建設、綜合目標考評、全民創新等工作。

副鎮長鬍成永:負責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督查督導。

黨委委員、副鎮長廖秀福:分管國土房管、規劃、建設、地災防治、環境保護、招商引資等工作;負責風情名鎮打造等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政法書記李玖武:分管教育、民政、雙擁優撫、基層政權建設、老齡、殘聯、政法、綜治、信訪穩定、法制、平安建設、民眾自治、全民教育等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陳光文:分管交通、計畫生育、生殖健康服務、企業、能源、商貿、糧食收儲、全民創業等工作。

副鎮長朱泯宇:分管農村經濟、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畜牧、水務、扶貧、氣象、統計、科技、科協、黨務、政務信息等工作。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韓洪波:分管衛生、藥監、質檢、食品安全、行政代辦中心等工作;負責紀檢、監察、黨員幹部信訪、督查督辦等工作。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陳明偉:分管安全生產、應急搶險、應急救援、工商、集鎮管理、戶籍制度改革、消防等工作;負責武裝、民兵預備役建設等工作。

黨委組織委員張文勝:分管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機關計畫生育、機關內務、檔案、保密等工作;負責組織、工會、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

黨委宣傳委員祁美富:分管文化、體育、旅遊、全民健身等工作;負責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因縣上工作抽調,其分管和負責的工作暫由陳映紅同志代管和負責)。

黨委統戰委員陳映紅:分管工商聯、宗教、僑務、鄉情聯絡、通信、郵政、有線電視等工作;負責統戰工作。

轄村人口

轄村:白鵝村、和順村、金橋村、石寨村、玉虹村、黃鷹村、石蓮村、松坪村、望鄉村、洪禧村、中和村、紗帽村、石河村、護國村、太平村、天城村、回春村、金錢村、新義村、昇平村、高家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5849
13321
12528
家庭戶戶數 7907
家庭戶總人口(總) 25780
家庭戶男 13274
家庭戶女 12506
0-14歲(總) 7543
0-14歲男 4026
0-14歲女 3517
15-64歲(總) 16506
15-64歲男 8391
15-64歲女 8115
65歲及以上(總) 1800
65歲及以上男 904
65歲及以上女 89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517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