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從事湘雅口腔杭州醫學院現有教職員工人其中教授醫學人副教授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人;講師及相應職稱人員人各類美國專業在校學生人其中五年制學生人七年制學生人;碩士雜誌權威研究生人博士專業研究生豐富人治療學院下設大學綜合辦公室口腔基礎雜誌指導醫學系口腔臨床出生醫學研究員系和口腔醫學部委研究所擁有個教研室一個口腔實驗中心編委和三個研究室院本部擁有集教學引錄實驗成功科研和行政於一體的參與綜合樓圖書館和裝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的口腔門診部和口腔頜面工作外科病房另有二個文章教學基地分布在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中南人才大學湘雅口腔高尚醫學院現擁有口腔基礎慢性醫學學位口腔綜合臨床擅長醫學二個培養碩士國內學位授權點名博士博導生認識導師名聯繫碩士生導師參加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並配備有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及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承擔著國家套用引錄自然科學之一基金衛生尤其部湖南省科委參與。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位於長沙市桐梓坡路172號;是一家二級專科醫院。

發展歷程

暫無詳細信息

醫院設備

暫無詳細信息

醫院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暫無科室介紹口腔內科
暫無科室介紹口腔修復科
暫無科室介紹正畸科
暫無科室介紹

主治醫生

翦新春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1.唇齶裂II期畸形的診斷與治療;2.口腔頜面部畸形與缺損的診斷與治療;3.口腔癌的診斷與治療;4.顱中窩底腫瘤的診斷與治療;5.口腔頜面...
翦新春,男,主任醫師,教授,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科主任,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口腔科學教研室主任;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口腔組織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會理事,湖南省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口腔醫院管理協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長沙校友會副會長,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牙學院客座教授,《口腔醫學研究》雜誌副主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等國內外21種雜誌的編委和特邀編委,《ChineseMedicineJournal》特邀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向:口腔頜面部先後天畸形與缺損的整復與重建、口腔頜面頸部腫瘤,尤其是顱中窩底的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及口腔頜面頸部癌前病變分子致病機理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疾病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面上項目3項,美國CMB基金、湖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及湖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基金等項目12項。在國際國內各類專業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48篇,其中在國外期刊(英文)發表SCI論文21篇。專著《口腔頜面部畸形缺損外科學》、《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彩色圖譜》;主編口腔醫學學術專著7部,參編《OralCancerResearchAdvances(英文)》(NewYork)及教材13部。獲國家衛生部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衛生廳及中南大學科技進步獎18項。2002年3月被湘雅醫院授予“湘雅名醫”稱號,2006年9月被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授予第一屆“傑出校友”稱號,1992年10月被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牙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6年因在唇齶裂II期修復中的特殊貢獻而獲中國醫師協會整形美容醫師分會“白天鵝優秀科技成果獎”,2007年12月被聘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I級主任醫師,II級教授。醫療專長為:1.唇齶裂II期畸形的診斷與治療;2.口腔頜面部畸形與缺損的診斷與治療;3.口腔癌的診斷與治療;4.顱中窩底腫瘤的診斷與治療;5.口腔頜面部癌前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蔣燦華口腔頜面外科

男,副教授,漢族,1971年出生,湖南湘鄉人,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4年畢業於原湖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獲學士學位,1999年及2005年分別獲口腔醫學碩士學位和外科學博士學位,其中2003年~2005年被中南大學選派至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進行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在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並在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完成臨床實習。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口腔醫學專家翦新春教授、張志願教授和邱尉六院士。


唐瞻貴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口腔頜面部腫瘤防治、頜面部整形、惡性高熱
唐瞻貴,男,主任醫師,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1964年2月生於湖南道縣,醫學博士研究生,醫學博士,博士後,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國旅美康州科技協會海外榮譽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會員;國際口腔癌大會委員;美國腫瘤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口腔頜面腫瘤學組成員;口腔頜面腫瘤內科協作組成員;湖南省製冷學會冷凍醫療低溫生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屆全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湖南省第八屆青年聯合會常委;《口腔醫學研究》雜誌常務編委。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中南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口腔癌變機理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口腔頜面外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湖南省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湖南醫科大學首屆十佳青年、湖南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2004年11月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成員訪問韓國。2006年9月-2007年9月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項目,在耶魯大學醫學院作為訪問學者從事遺傳性多囊腎為主的遺傳疾病的分子遺傳機理研究,師從於著名遺傳學家腎病學家STEFANSOMLO教授。主攻方向:口腔頜面部腫瘤防治、頜面部整形、惡性高熱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特別是在口腔疣狀癌及惡性高熱方面有精深造詣。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大蒜干預口腔癌變模型,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大鼠齶癌模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口腔疣狀癌的臨床分型,並對口腔疣狀癌從臨床-病因(HPV)-超微結構-基因差異表達-蛋白組差異表達等進行了系列研究。其論文在希臘雅典(2003)第16屆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大會及澳大利亞悉尼(2003)第9屆國際口腔癌大會作大會發言。在國內首次較系統地報導了惡性高熱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並對惡性高熱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先後主持了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20餘項,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主持的《大蒜對口腔癌變影響的系統研究》、《口腔疣狀癌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先後獲湖南省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各2項,完成教育部成果一項。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臨床醫學專業考試名校指導叢書-口腔科學》,參編《簡明口腔科學》、《醫學組織工程技術與臨床套用》等10部專著。1998年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5月遴選為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講《口腔腫瘤學》等研究生課程2部。
歐新榮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治療,頜面部神經疾病、涎腺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歐新榮,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漢族,1966年生,口腔頜面外科碩士,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中國口腔醫學信息》編委。主要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特別是對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治療,頜面部神經疾病、涎腺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涎腺疾病及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有獨到之處,發表論文20篇,主持了教學研究課題2項,省科委臨床基礎科研課題1項,主編衛生部視聽教材《唇裂與齶裂的修復》一部,參編著作6部。
陳新群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牙槽外科、義齒修復前外科、牙種植、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治療,涎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疾病、口腔頜面部先後天畸形矯治、口腔頜面部缺損重建
陳新群,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學教研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在牙槽外科、義齒修復前外科、牙種植、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治療,涎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疾病、口腔頜面部先後天畸形矯治、口腔頜面部缺損重建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參與CMB湖南省科委、湖南省衛生廳等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以第一、第二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獲湖南省科委、湖南省衛生廳科研成果獎、湖南省科委優秀論文獎等多項獎項;教學方面,參與了《口腔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材料學》的教學,參編衛生部視聽教材《唇裂與齶裂的修復》一部,參編著作6部。
粟紅兵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頜面軟硬組織缺損的重建,涎腺疾病
沈子華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口腔良惡性腫瘤及先天和後天畸形的修復
彭解英口腔內科
擅長:口腔黏膜病疑難雜症的診治,對口腔潰瘍性疾病、白斑、口腔黏膜病及牙周病、念珠菌感染性口炎治療有獨到之處
方廠雲口腔內科
擅長:牙體牙髓疑難病例的診治,在牙體修復和根管治療
闕國鷹口腔內科
擅長:牙髓牙體病、兒童口腔病學、口腔預防學
謝曉莉口腔內科
擅長:長鈣化根管、重度彎曲根管及難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療和牙齒美容修復,牙體牙髓病的診斷和治療
劉蜀藩口腔內科
擅長:血管瘤、黏膜病、口腔癌前病變
塗玲口腔內科
許春姣口腔內科
擅長:牙周病、口腔黏膜病
劉虹口腔內科
擅長:牙體牙髓疾病
李奉華口腔內科
擅長:兒童和成人牙體牙髓、牙周黏膜疾病和口腔預防性治療
塗曉口腔內科
擅長:牙體牙髓病兒童牙病牙周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劉迎春口腔修復科
擅長:固定義齒修復,前後牙烤瓷冠,樁冠修復,固定橋修復。全口義齒修復,活動義齒修復,鑄造支架活動義齒修復。贗復體修復,腫瘤術後大範圍頜面...
陳蕾口腔修復科
擅長:牙體缺損修復:纖維樁粘接,全瓷冠修復,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
雷勇華正畸科
擅長:青少年錯牙合畸形矯治,唇齶裂患者的正畸治療,MBT直絲弓矯治技術,自鎖托槽矯治技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