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仙

中仙,古稱福建省尤溪縣廿二都中仙境,現為中仙鄉中仙村,系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村東南的酒瓶峰與西北的旗頂峰隔河對峙,自古譽為“仙人對弈”。東經118度,北緯25-26度,海拔65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擁溪口洋,北連小橫溪,方圓近50平方公里的一片沃土,是發展農、林、牧的好地方。

概述

中仙,古稱尤溪縣廿二都中仙境,現為中仙鄉中仙村,系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村東南的酒瓶峰與西北的旗頂峰隔河對峙,自古譽為“仙人對弈”。彎曲的小河由西向東緩緩穿洋而過,雄偉的太華山為‘水口’天然屏障。中仙地處閩中,是本縣與永泰、德化的交通要塞。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北緯25-26度,海拔65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擁溪口洋,北連小橫溪,方圓近50平方公里的一片沃土,是發展農、林、牧的好地方。族人賴此生息繁衍。
……
追溯吾族的繁衍發展史,深明維讀維耕,克勤克儉乃為立志修身之本;忠厚善良,勞謙謹敕,義方是訓,重教為先即能福蔭兒孫,瓜瓞綿長。我輩後裔務必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拓長補短,再創輝煌。
名曰‘概述’。實則概而不全,述之不透,恭請後賢斧正。
允執
二〇〇九年二月四日星期三

參考來源:高叟公宗譜?西平池氏尤溪中仙支系
公元二零零零庚辰年
細細品味自己的家鄉的些許變化,感覺到了一個新的更加繁榮的中仙正在崛起。
中仙樓房拔地起,生活奔小康。交通亦在完善,在不久的將來一條鐵路幹線:向浦鐵路將穿過中仙上仙、中仙山頭頂,它將會如噴涌的動脈將新鮮的血液注入我們資源豐富的中仙母親的身體,促成我們有機體新的成長;道路“村村通”工程已經接近竣工,經中仙的縣道正在修整,人員經濟信息往來愈加便捷。江夏、草盧水電站依然聳立於險拔青山對峙山脊對角,電網合併整改電力充足保證人民生活與工廠生產協調有序的進行……
中仙的山水雖不可與名勝相比,但是她的清幽折射出一種原野的美麗:中仙龍門場有久負盛名的百年古銀杏,營養豐富,可延年益壽,還有豐富的礦產;中仙有“毛竹之鄉”美名,生產加工竹製產品成為出口的寵兒;高山作物是我們的特色,茶葉、茶油、苦菜、苦筍、草根、野果……她們汲取高山精華,加之以氣繞露潤,取之天然得乎天然,天然之禮贈,綠色無公害……
中仙的教育事業也日益完善,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以實現了學雜費全免,以中仙學區帶領下的中仙中心幼稚園、中仙中心國小、中仙中學為核心的中仙教育體系的引領下,正逐步走向素質教育的轉型,並實現自然村教育資源的整改,統一利用教育資源辦好中仙全鄉的教育事業。

舊序

六經剛述,春秋垂宇宙之型,歷史編修綱目,定古今之案,是以世代更遷,吾不知其幾何許,而考聖賢之製作。鑒疇昔之盛衰,則取之經史,殆不啻燭照數計而龜也。當今海內縉紳賢豪,家鹹於族之譜牒,殷殷致意者,蓋使後置若子若孫千百代窮祖宗之原委,究姓氏之支流,若按圖而天下名山大川悉在目矣。然則經史譜牒,雖曰不同,其為後世有所可考則一耳。……
養龍蚤歲見其宗譜殘缺,欲集族之伯叔兄弟等重輯而修之。奈賢愚懸隔所見不同,有謂可者十之一,其不可者十之九,於是不獲所願。……
分支派別非譜何以知原委別親疏也。是以姑就所識援筆而書之。祖考世系之必詳,首丘也台之不略,庶繩繩繼繼有尊祖敬宗或敬太卿之簪笏,恢西平之國族,則煌煌斯譜或可為引證地焉,是為序。
萬曆茂子年孟秋月
鄒宦裔孫池養龍撰
懵,摘錄。
二〇〇九年二月三日星期二

引言

族譜記載中華民族由宗族的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傳統觀念,應妥加運用。
————————孫中山
搜尋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可以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的資料。
————————毛澤東

池氏考源

池氏考源
諸姓出自軒轅,池姓黃帝之胄,殷商之後人也。黃帝少典氏子,姓公孫,生於軒轅子丘,故曰軒轅氏長於姬水又姓姬,立國於有熊氏曰有熊氏。以土得王,土色黃,故稱黃帝,初神農氏(炎帝)八傳至榆罔,暴虐無道,諸侯離心,其臣豈尤作亂,均敗於阪泉。軒轅修德治兵,撫萬名,眾諸侯尊為天子,黃帝卒子寧州羅寧縣(今陝西省黃陵縣)。
黃帝生玄囂,囂生喬極,極生帝嚳,契佐大禹治水有功,賜子姓,封於商(今黃河中下游地區)為商族之大始祖。契傳十五世湯,夏桀無道,湯起兵滅夏,遂有天下,都於亳(今河南商丘)過好商。至十七世即商之二十王盆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以西)國號殷,也叫殷商。至十七世紀商之三十一王帝紂為周所滅,湯自公元1711年建立商朝,至公元前1066年殷商滅,歷時六百餘年。後商族後裔散居各地,以殷為姓。
黃土高原之東,黃河中下游有洛水,水之北郵熊耳山,山之際多池澤,此地故名曰池。池澤中水生蠅,亦曰澠池,澠池現是三門峽通往洛陽鐵道必經之路,歷史資料有載,澠池於公元306-298年葵亥,是戰國時秦昭王與趙惠王會盟盟台舊址。
公元前十世紀中葉,黃帝四十一世之胄,湯陰二十三世之後裔殷姓,諱民佐周穆王(西周第五王)有功,周穆王封民食采於池(澠池)後遂以池為姓,“民”是池姓的太始祖,他肇姓至今有二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澠池乃吾池姓之舊家祖地的起源。
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丙寅,周惠王閬末,周襄王初年先祖居澠池約有三百多年,後遷徙西河(今山西臨汾河以西,即澠池到離石一帶),池氏居西河開始繁盛,據《元和姓篡》池姓群望西河,後又從山西西河分支居西平(今河南西平縣),《百家姓》有載,望族居西平郡,西平郡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將漢代京城分置西平郡(今河南西平縣一帶)據《通志·民族略以封地為氏》記載,池氏所居為氏也,望出西平。
公元220年(東漢延康元年)漢之循吏,吾池姓四十世之祖瑗受中牟縣令。瑗公傳二十三(池姓六十二世)騰公居河南光州固始縣,與其家人隨王入閩。唐中和元年辛丑,即公元881年黃巢倡亂起義軍陷入長安,傳宗西走入蜀,時天下大亂,群雄刈居,中和二年唐蔡州節度使發兵攻打王緒,安徽壽州王緒起義軍,攻入光州,後舉光、壽二州兵五千度江南下入閩,分局七邑。
……
王封我祖鯉騰公為福州刺史參謀,騰公傳之子,晉獻居廈門繁衍分支泉州(另譜)。晉超居延平(今南平)子孫昌盛分支龍巖州(另譜).晉益居福州侯官,轉遷閩清白鶴汀(約在公元930年間)益公傳池暘。暘公傳興業。興業傳孝錫,諱天降名雨錢,生四子:長子文托,舊居白汀,於明成化八年後子孫移居閩清六都下杭;次子文弼(擬南平支系);三子文靄字應天,於公元1000-1020年之間遷尤溪鄒宦,
有詩云:
鶴群雁陣散紛飛,翔集高崗帶日暉,
瑞靄古枝生萬葉,祥麟彩鳯戀崔巍
四子文季(擬順天),約在公元990-1010年之間遷長樂縣十三都官列。
池姓有一流別,黃帝之胄,嬴奏之後也。
另有春秋左傳載:晉公以婿池質於鄭,而池之為姓。
中仙舊譜亦載:先肇自周程伯休父之後,瑗公官池州望中牟循吏,奉命東征凱還之日,上嘉其功,以城賜姓,遂改程為池。
註:
本考源摘自閩清上半、下杭譜。
微笛 編輯
二〇〇九年二月一日星期日
薔薇 發表於2008年08月16日 18:52 閱讀(39) 評論(5) 分類: 真愛泡泡 許可權: 公開

池氏宗親

池氏宗親
淵源古代戰國時期,秦國有個王族叫公子池,做大司馬的官,他家族昌盛,後代以他名字為姓,形成一支池姓。資料來源:
中國姓氏文化 》 另一支,是因為以居地為姓而形成的。古代護城河稱為池。有一句成語說,“城門著火,殃及池魚”就是指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魚兒遭殃。古時農田在城外而務農的百姓往往在城池邊,一來生活用水方便,二來前往耕作近,而他們的稱呼也往往帶個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池姓先人【池浴德】明朝的好官,舉為進士而當“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為官廉明,通達事理,事情都辦得出色。【池顯方】池浴德的兒子,是以詩詞、文章出名的文士。【池生春】清朝名士,他文章和書法都好,舉為進士,有著作流傳於世。 古時居住在城池邊的人以地名為氏,稱為池氏。參見:《百家姓名》
池姓在中華姓氏中排序: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華姓氏共3000多個。中科院公布,池姓排序為211位。 池氏在韓國、朝鮮排序第48位:池氏的祖籍是韓國忠州池氏。此外,有丹陽池氏、光州池氏,都是忠州池氏的分支。今天基本上統一為忠州池氏。
池氏的始祖是來自中國的池鏡。他於高麗第四代王光宗十一年(公元960年)作為太學士來到高麗,其後定居於高麗,官至金字光祿大夫。其後第五代孫池宗海任門下侍郎平藏史。其子孫以忠州為本籍。
池氏在高麗時代,在政界出現不少人物。其中池龍水、池大然、池勇奇等歷史人物有名。近代人物中,池石英突出。他是第一個在朝鮮普及牛痘法的醫學家。
——以上摘自《朝鮮民族的姓氏和根》1993年,延邊出版社,池如亮譯。
池姓源流: 《當代百家姓王大良編著稱:
池姓是一個由居住地所在位置而來的姓氏。因居住在城池附近而姓池。
另外,池姓的一支來源於國名。是由上古時期的池國而來的姓氏。
池姓在歷史上形成了西河、西平(今河南西平一帶)等郡望。並有秦朝丞相池子華、宋人池鄂等知名於世。當代,池姓是一個分布較廣的姓氏。除漢族池姓外,在蒙古、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以池為姓的。 《百家姓考略》琅琊王相晉升箋註:
【池】徵音,西河郡,系出贏姓,秦司馬公子池之後。漢有池仲魚。
===============================================
[懵,0:50 2009-1-30,今夜摘錄了族譜些許內容,打字速度很慢。]

中村十景

一 瓶峰眺遠
庠生 林鍚基 題
千層壁立有何形,秀插雲霄似玉瓶。
此處去天原不遠,舉頭盡可數明星。
二 旗頂乘涼
耒蔭 題
旗峰壁立聳天空,最愛登臨六月中。
舍卜嵇康休苦熱,清涼恍入水晶宮。
三 層岩映水
蔡輝沙 題
亭傍蒼崖俯瞰江,魚龍出沒水聲淙。
遊人半是留題客,畫得清秋雁影雙。
四 高閣凌雲
其芝 題
巍峨傑閣插雲端,無限清風夏亦寒。
到此欲窮千里目,摳衣更上一層看。
五 同鍾夜響
吳德輝 題
神鍾夜夜響深山,餘韻流風隱約間。
訝是景陽聲百八,誰知邱壑早傳班。
六 石印青紋
其芝 題
虹消雨霽日初暄,石上橫斜篆字痕。
艷說仙人遺一印,箇中蝌蚪費評論。
七 金雞展翅
蘭芳 題
展翅上頭大有情,如飛如舞自天成。
神雞不比村雞性,一發能教萬從驚。
玉犬戀眠
林鍚基 題
好將一幅寫山靈,盤踞高崗似犬形。
待食主任宜守夜,如何渴睡不知醒。
九 龜魚通氣
蘭芳 題
靈龜意氣等游魚,共類何妨共起居。
數百年來無變態,一呼一吸樂河渠。
十 獅虎捍門
耒蔭 題
層巒疊嶂鎖重圍,虎踞獅蹲列兩扉。
狡兔何堪當巨吼,媚狐怎敢假餘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