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角山

丫角山

丫角山所屬山名,位於內蒙古清水河縣北堡鄉口子上村東,明長城大同鎮與山西鎮的交界處。長城由口子上分為三道,似三角形外延。最西道長城抵野羊窪交於主長城;中路和東路城牆各在牡羊嶺山東、西兩而交於主長城。

(圖)丫角山丫角山

基本內容

山名,現廢而不用。明長城大同鎮山西鎮的交界處。位於內蒙古清水河縣北堡鄉口子上村東。長城由口子上分為三道,似三角形外延。最西道長城抵野羊窪交於主長城;中路和東路城牆各在牡羊嶺山東、西兩而交於主長城。這些長城全為黃土夯築。雖殘破,但牆體尚連貫,遠看十分壯觀。

概況

(圖)丫角山丫角山

丫角山位於內蒙古清水河縣北堡鄉口子上村東。為大同鎮與山西鎮長城分界。

角山長城由口子上分為三道,似三角形外延。最西道長城抵野羊窊交於主長城;中路和東路城牆各在牡羊嶺山東、西兩面交於主長城。這些長城全為黃土夯築。雖殘破,但牆體尚連貫,遠看十分壯觀。

《三雲籌俎考》載:“將軍會堡西至丫角山十里。”將軍會堡西臨內蒙邊界,由亥子峁村西北出界進入內蒙古清水河縣泉子溝村界。主體邊牆向西十里為清水河縣北堡口子上,向西經北堡轉西南二十餘里,出內蒙界入山西偏關縣水泉營。說明此段長城為山西鎮所轄。有長城學者考察記載,在口子上東山上有一塊長1.2米,寓O. 63米,厚o.14米的石碑,碑體完整,除中間有些字尚可辨外,多已風化。碑頭文字為:“仙西路地方參將口都指揮僉事郭汾管丫角起東西兩路邊界”。並署有:“萬曆貳拾柒年陸月吉日立”。碑中陳列的一些建築物名稱尚可辨清的有:腹外接火墩,沿邊墩台,將台,敵台,暗門,水門,水口,大邊墩台,外邊墩台,外邊加道墩台,腹里接火墩台等。

丫角山丫角山

丫角山是大同鎮與山西鎮交界,為長城的重要交匯點,其中邊墩一座,火路墩七座,為山西鎮與大同鎮共守。此處築有的三道城牆:一路是將軍會堡西至丫角山的十裡邊牆;一路向西沿清水河縣、偏關縣界抵黃河老牛灣;一路向南進入偏關縣境經由老營而去外三關。完全處於清水河縣所轄境內的這三道長城,是明長城主體在內蒙古境內的唯一部分。

現狀

內蒙古清水河境內150公里長城(包括明長城在內)現存烽火台5000餘座。近年來,儘管各級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對該段長城進行保護,但由於風雨剝蝕、地形變化及人為毀壞,內蒙古清水河明長城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