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可擴展計算

並行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可擴展計算

並行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可擴展計算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平裝: 18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2191148
條形碼: 9787302191148
尺寸: 25.6 x 18.2 x 1.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古志民,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一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BIT-IIT)可擴展計算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專利。1985年畢業於山西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1991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組織與結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出站,2003年由國家公派,在英國伯明罕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做訪問學者。已發表近百篇研究論文主要從事可擴展計算理論與技術、並行與分散式計算理論與技術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孫賢和,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計算機系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BIT-IIT)可擴展計算聯合實驗室美方主任。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5年,1987年,1999)年分別獲得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碩士,計算機碩士,計算機博士學位。曾任美國能源部艾姆斯實驗室博士後,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管理局蘭利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員,曾獲多項國際大獎。現任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計算機系教授、可擴展計算軟體實驗室主任、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客座科學家和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訪問科學家、IEEE CS SocleIy傑出講授者、美華學社理事兼副會長,6種國際專業雜誌的編輯和客座編輯以及多個國際會議的主席或組織委員會委員。已發表百餘篇專業著述有9項已批和待批專利,是多項國家項目的主持人,主要從事高性能計算方面的研究,包括體系結構、系統軟體、性能評估和套用。

內容簡介

《並行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可擴展計算》以當代並行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可擴展計算為題,從學習指導的角度,通過知識要點分類組織的方式,著重討論了並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礎(第1-4章)和當代主流並行計算機系統(第5-8章),以及Web快取服務機群(第9章)、格線計算(第10章)、對等計算技術(第11章)和普適計算(第12章)的可擴展結構與特性、關鍵技術、性能分析、設計方法及相應的實例。每章的部分習題附有詳細的範例分析。
全書取材先進,體系完整,內容精煉,要點突出,力圖反映本學科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和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學習指導用書;也可供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可擴展計算研究的科技人員作為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並行機系統結構
1.1.1 Flynn分類
1.1.2 並行機系統與計算環境
1.2 存儲結構
1.3 可擴展性
1.4 範例與習題
第2章 VLSI微處理器
2.1 微處理器技術
2.1.1 特點
2.1.2 多發射結構
2.1.3 T9000Microprocessor和Itanium2
2.1.4 功耗與節能
2.1.5 多核處理器
2.2 存儲牆問題
2.3 範例與習題
第3章 性能評測
3.1 並行機性能參數
3.2 加速比性能評測
3.2.1 Amdahl定律
3.2.2 固定計算時間的Gustafson定律
3.2.3 Sun?Ni定律
3.3 可擴展性評測
3.3.1 等效率度量
3.3.2 等速度度量
3.3.3 平均延遲度量
3.4 基準程式性能評測
3.5 如何提高性能
3.6 範例與習題
第4章 互連通信技術
4.1 互連網路
4.1.1 局部BUS、I/OBUS、SAN和LAN
4.1.2 靜態互連網路
4.1.3 動態互連網路
4.2 多處理器系統的記憶體組織
4.3 T9000的DSLINK協定
4.3.1 位級、Token級和包級
4.3.2 T9000的蟲孔通信
4.4 系統互連與商用網路
4.5 範例與習題
第5章 對稱多處理機系統
5.1 SMP系統
5.2 高速快取一致性
5.2.1 一個簡單協定狀態轉換圖
5.2.2 順序一致性
5.2.3 偵聽協定
5.2.4 MSI和MESI協定
5.2.5 多級高速快取
5.3 同步問題
5.3.1 互斥操作?軟體鎖
5.3.2 改進的鎖算法
5.3.3 點到點事件同步
5.3.4 全局事件同步
5.3.5 一個改進的匯流排同步算法
5.4 性能分析
5.5 範例與習題
第6章 大規模並行處理機系統
6.1 MPP技術
6.1.1 MPP的特點
6.1.2 實例1:CrayT3E體系結構(NCC?NUMA+DSM)
6.1.3 實例2:Intel/SandiaASCIOptionRed(NORMA結構)
6.2 地球模擬器
6.2.1 性能指標
6.2.2 地球模擬器主要結構
6.3 範例與習題
第7章 計算機機群技術
7.1 概述
7.1.1 簡單機群連線方式
7.1.2 高性能計算機群系統
7.2 PC機群系統
7.2.1 優越性
7.2.2 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
7.3 Linux機群技術
7.3.1 高可用機群伺服器
7.3.2 高事務處理能力的機群系統LVS
7.3.3 高速機群計算系統
7.4 異構機群管理
7.4.1 曙光?3000超級伺服器的機群管理系統
7.4.2 系統管理命令的統一
7.5 虛擬機技術
7.6 並行與分散式套用
7.6.1 PVM套用
7.6.2 MPI套用
7.7 全局並行檔案系統
7.8 範例與習題
第8章 BlueGene超級計算機
8.1 BlueGene簡介
8.2 BlueGene系統特點
8.2.1 單元化系統結構
8.2.2 硬體體系結構
8.2.3 軟體體系結構
8.3 發展趨勢
8.4 習題
第9章 Web快取服務機群
9.1 Web快取
9.1.1 Web快取理論基礎
9.1.2 Web快取技術
9.2 Web快取服務機群技術
9.2.1 基於LVS的Web快取機群
9.2.2 基於內容的Web快取機群
9.3 線上數據預取模型
9.3.1 預取模型的線上添加與刪除
9.3.2 結合Web快取的隨機Petri網建模
9.4 小結
9.5 習題
第10章 格線計算
10.1 目標
10.2 什麼是格線
10.3 格線歷史
10.4 globus格線系統
10.4.1 織女星格線
10.4.2 英國e?Science格線
10.4.3 中國教育科研格線項目
10.4.4 國家格線
10.4.5 基於虛擬機的格線計算環境
10.5 習題
第11章 對等計算技術
11.1 概述
11.1.1 集中目錄式P2P
11.1.2 分散式P2P
11.1.3 帶超級節點的混合式P2P
11.2 關鍵技術
11.2.1 覆蓋網路路由協定
11.2.2 數據搜尋技術
11.2.3 套用層組播
11.3 典型P2P系統
11.3.1 Chord
11.3.2 CAN
11.3.3 pastry
11.3.4 Tapestry
11.4 存在的問題
11.5 習題
第12章 普適計算
12.1 普適計算概況
12.2 普適計算研究
12.2.1 以人為中心的Oxygen
12.2.2 無需分心的Aura
12.2.3 Gaia活動空間
12.2.4 DreamSpace可視化空間
12.2.5 EasyLiving
12.2.6 標準化問題
12.3 覺察上下文的計算
12.3.1 基本概念
12.3.2 當前上下文的獲取
12.3.3 軟體支持環境
12.4 智慧型空間
12.5 面臨的問題
12.6 習題
附錄 LVS_DR+Squid配置方法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