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鈉

丙烯酸鈉

丙烯酸鈉是一種化學物質,其分子式為C3H3NaO2。白色超細粉末,溶解於水,溶液純清透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丙烯酸鈉

英文別名:Sodiumacrylatehemihydrate; Acrylate; Sodium acrylate, (Acrylic acid sodium salt)

CAS NO. :7446-81-3

EINECS:231-209-7

分子結構圖 分子結構圖

風險術語:R36/37/38

安全術語:S26/S36

EPA化學物質信息 :2-Propenoic acid, sodium salt(7446-81-3)

丙烯酸鈉性質

熔點:>300℃(lit.)

穩定性:Stability May be unstable; may spontaneously polymeriz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性狀:白色超細粉末

比重:0.3

溶解性:溶解於水,溶液純清透明。

產品質量: 純度:≥98%;水分:≤0.5% ;游離鹼:≤0.4%;揮發份:≤0.05% ;其它:≤0.05%

用途與合成方法

用途:

作為分散劑,也可用於塗料的輔料。聚丙烯酸鈉是一類聚陰離子的高分子電介質,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類用途非常廣泛的重要化工產品。在環保、食品、醫藥、紡織、水處理、石油化學、冶金等部門有著廣泛的套用。聚丙烯酸鈉包括水溶性的和水溶脹性兩大類,水溶脹性的聚丙烯酸鈉屬高吸水性樹脂的範疇。另一類水溶性的聚丙烯酸鈉則由於其不同的分子量而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能被廣泛地套用於食品、飼料、紡織、造紙、水處理、石油化工、農林園藝、生理衛生等領域。

合成方法:

聚丙烯酸鈉大多以丙烯酸為原料經氫氧化鈉中和後聚合得到,還可用其它單體與丙烯酸鈉進行共聚,對聚丙烯酸鈉的性能進行改性,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聚丙烯酸鈉共聚物。

安全信息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與眼睛接觸後,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並徵求醫生意見。

S36: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穿戴適當的防護服。

風險術語: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

危險性概述

緊急情況概述:無資料

GHS危險性類別:危害水生環境 ——急性危險 類別 1

警示詞:警告

危險性說明:H400 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

防範說明:

預防措施:P273 避免釋放到環境中。

事故回響: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儲存:無

廢棄處置:P501 按當地法規處置內裝物/容器。

物理和化學危險:無資料

健康危害:無資料

環境危害: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

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晴接觸: 分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立即就醫。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醫。

對保護施救者的忠告: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場所。諮詢醫生。出示此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給到現場的醫生看。

對醫生的特別提示:無資料。

消防措施

滅火劑:用水霧、乾粉、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使火勢擴散。

特別危險性:無資料。

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消防人員須佩戴攜氣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發出聲音,必須馬上撤離。隔離事故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收容和處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環境。

泄露應急處理

作業人員防護措施、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式: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攜氣式呼吸器,穿防靜電服,戴橡膠耐油手套。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儘可能切斷泄漏源。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蒸汽或粉塵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

環境保護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環境。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學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處置材料:

小量泄漏:儘可能將泄漏液體收集在可密閉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並轉移至安全場所。禁止沖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封閉排水管道。用泡沫覆蓋,抑制蒸發。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處置應在具備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設施的場所進行。避免眼和皮膚的接觸,避免吸入蒸汽。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如需罐裝,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避免與氧化劑等禁配物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使用後洗手,禁止在工作場所進飲食。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宜超過37°C。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保持容器密封。遠離火種、熱源。庫房必須安裝避雷設備。排風系統應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定。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穩定性和反應性

穩定性:正常環境溫度下儲存和使用,本品穩定。

危險反應:無資料。

避免接觸的條件:靜電放電、熱、潮濕等。

禁配物:強氧化物,強酸,強鹼。

危險的分解產物:無資料。

廢棄處置

廢棄化學品:儘可能回收利用。如果不能回收利用,採用焚燒方法進行處置。不得採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廢 棄處置本品。

污染包裝物:將容器返還生產商或按照國家和地方法規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廢棄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