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玉芳

丘玉芳

丘玉芳(1949—)女,印度尼西亞歸僑,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1965年參加印度尼西亞首都羽毛球單打比賽,得冠軍。1966年姐妹回國,1967年總理周恩來指示有關部門吸收玉芳進入國家隊打羽毛球,1974年亞洲羽毛球大賽中國隊得冠軍,丘玉芳立了大功。1975年、1979年全國運動會上國家羽毛球隊均得冠軍,她被國家授予“運動健將”的稱號。此前先後得7次體育榮譽獎章。1980年被聘為國家羽毛球教練,1994年分配在國家體委訓練局諮詢會做調研工作。

基本信息

丘玉芳家庭

丘玉芳祖籍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謝田村,1949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其時印尼全國風行羽毛球運動。她的父親丘仁傑認為只有健身才能強業、強業才能強國,便極力主張打羽毛球,不但自己經常參加羽毛球運動,還鼓勵子女打羽毛球,丘仁傑是20世紀30年代離鄉來到印尼雅加達經營家私店,稍後要供養9個子女的生活、讀書費用,生活不甚充裕。但為了支持子女參加羽毛球運動,他在雅加達購買了一塊地皮,開闢了一個羽毛球場專供家人打球之用。在父母的支持下,年幼的丘玉芳愛上了打羽毛球。她常常早起邀約二妹丘玉玲、三妹丘玉璇去練習,待學校放學後又出現在羽毛球場刻苦訓練。她的父親見女兒們喜愛上羽毛球,便樂滋滋的陪伴著女兒出現在羽毛球場,成為她們的“家庭教練”。

人生經歷

1956年,父母將丘玉芳、丘玉玲送到雅加達羽毛球訓練基地進行專門培訓。在教練精心的培育下,丘玉芳刻苦訓練,克服了炎熱的天氣和訓練強度大帶來的手軟腳痛等困難,技藝進步快。功夫不負有心人,丘玉芳在1965年參加雅加達市少年羽毛球比賽中,一舉獲得女子單打冠軍,成為羽壇的一顆明亮的新星。
當時,丘玉芳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應為祖國爭光。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1966年4月,在父親丘仁傑的陪同下,她和妹妹丘玉玲回到了中國,。在福建省體工隊打球。恰逢中國進入“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時期,體育運動未能得到重視。但她心懷壯志,堅持苦練羽毛球,特別是她得知三妹丘玉璇在1967年獲得印尼女子單打冠軍後,給她更大的鞭策。由於丘玉芳在省隊羽壇上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國家隊的重視,當時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得知丘玉芳在印尼羽壇上時是出色的名將,現在福建省隊又出類拔萃時,便指示國家體育部門將丘玉芳調到國家羽毛球隊。
1972年春,丘玉芳被選送北京國家羽毛球隊,這時她感到自己是一個歸僑,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便下定決心,要為我國的羽毛球運動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努力。1974年,她參加第七屆亞洲運動會,與隊友們一起勇奪了女子羽毛球團體冠軍,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她的父親獲悉這一喜訊後,專門從印尼雅加達趕來北京祝賀女兒。丘玉芳樹立了為國爭光的雄心,奮發拼搏在球場上,使她成為羽壇名將。1975年,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上,她獲得羽毛球男女混合雙打冠軍。1979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她奪得女子羽毛球雙打冠軍。1980年她被國家體委授予“運動健將”的光榮稱號。她曾先後七次獲得國家體委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榮譽獎章和一次奧運會獎章。
1980年,丘玉芳看到世界羽壇運動進步很快,便主動地向國家體委提出自己去當羽毛球教練的要求,獲得批准。從此,她擔負起培養祖國新一代羽毛球運動員的工作。她擔負此重任後,工作認真負責,不分酷暑寒冬和節假日,排除家庭子女的繁雜事務,不管自己身體好壞,帶領一班年輕隊員進行紮實的苦練。有道是“嚴師出高徒”,一批羽壇人才脫穎而出。她先後培養出林瑛、鄭昱禮、錢萍、農群華、史曉慧等5位女子羽毛球冠軍隊員。其中林瑛曾六次獲羽毛球女子單打世界冠軍、兩次獲亞洲運動會羽毛球女子單打冠軍。農群華曾兩次獲羽毛球女子單打冠軍和1992年奧運銀牌;潘莉曾獲亞洲女子羽毛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每當丘玉芳聽到年輕一代為國爭光獲得了優異成績,她心裡就感到萬分的欣慰。
1994年,丘玉芳因工作需要,被調到國家體委訓練局諮詢委員會工作。她繼續發揚優良的工作作風,為發展我國的羽毛球運動而不懈地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