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陽城大會

世界太陽城協會是於2000年從聯合國承認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太陽能學會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由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發達城市組織的國際組織。世界太陽城大會是由世界太陽城協會發起的國際性會議。大會目的是通過國際太陽能城市之間的積極合作交流,改進能源效率政策,打造可再生能源城市。世界太陽城協會現任主席為克瑞斯·在德維德,執行主席車爾·布斯托,協會有來自挪威、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7位知名人士為常務理事。2004年在韓國大邱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太陽城大會,並發表了《大邱宣言》。從此,世界太陽城大會開始步入新的開端。世界太陽城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第二屆大會於2006年在英國牛津舉行,與會代表600餘人,聯合發表了《牛津宣言》。第三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於2008年2月在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召開,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800多人參加了會議。德州市組團參加了會議,並接受了世界太陽城大會會旗。第四屆即2010年世界太陽城大會將在德州舉行。隨著成員國的迅速增加,世界太陽城大會已經成為倍受全球關注的國際性會議。

背景

在環境建設和日常生活中減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挑戰中,城市和地區將成為最為關鍵的一環。中國太陽穀,第四屆世界太陽能大會舉辦地 在城市化進程迅速的當今世界,50%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來自各種建築,太陽能是為城市建築充電的最適宜的再生能源。國際太陽能城運動旨在推進人類設計、建設城市和環境的方式的轉變,保證環境的建設不再是氣候變化的根源,人們可以安全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把太陽能運動發展到城市水平,早在上個世紀相關城市就開展了歐洲太陽能城市運動。2004年11月KIM.JONG教授邁出了歷史意義的一步,在韓國大邱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太陽能城市大會。會議由世界太陽能城市委員會(ISCI)、世界太陽能學會主辦,大邱太陽能城市中心承辦。會議圍繞“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太陽能城市”主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個城市的政府代表和900多名學者、專家共同就提高現有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展開了研討。大會討論並通過了旨在“制止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邱宣言》。《大邱宣言》主要內容是: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複雜的大自然體系,作為解決全球氣候問題辦法的一部分,城市所擔負的角色和重要性顯而易見。通過國際太陽能城市之間的積極合作,各個城市可交流並改進能源效率政策、可更新能源技術和行業。為了確保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共同承諾,通過可更新能源的套用和能源的高效使用達到可持續發展和保護氣候的目標。可持續發展”這個主題已經成為公共政策的指導原則。為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所有成員城市達成了一個強大聯盟,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們誓約通過參與城市間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創建強有效的政策與戰略,以進一步使我們的社會共享可再生資源。國際合作能夠為可持續發展的多種標準的實施及現有的大氣變化政策提供支持。參與城市之間的交流必將有利於相互鑑別可持續發展的活動,使之更加可行、有效,政治接受性更強。參加首屆大會的有日本札晃,瑞典哥德堡,荷蘭海牙,中國北京,中國杭州,中國青島,中國台北高雄,美國密尼波里斯,澳大利亞阿德雷得,西班牙巴塞隆納,德國佛來堡,韓國光洲等19個城市。之後,世界太陽城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第二屆大會於2006年在英國牛津舉辦,第三屆於2008年2月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舉辦。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山東德州憑藉著太陽能產業發展和推廣套用的優勢,成功申辦了2010年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1]

太陽城簡介

德州的太陽能產業萌芽於10年前。德州市政府採取政策拉動、服務推動、典型帶動等舉措,每年投入1億元以上,每年以20%以上速度遞增,從而催生壯大了太陽能產業。中國太陽城——德州目前德州已發展太陽能以及相關企業100余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占到山東省的70%以上,產值占全國太陽能行業總產值的10%左右。去年全市生產太陽能熱水器120多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突破2億元。2005年8月底,德州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提出打造“中國太陽城”、“中國太陽穀”的戰略構想。為此,德州市結合編制“十一五”計畫,把發展陽光經濟、打造“中國太陽城”“中國太陽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太陽能推廣利用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科學制定了“中國太陽城”短期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太陽穀”園區規劃,確定分階段推進“中國太陽城”建設,2005年為策劃宣傳、規劃啟動階段,2006-2007年為迅速擴張、重點突破階段,2007-2010年為全面推進、發展提高階段。力爭在搶抓發展機遇上先人一步,在整合全球資源上先人一步,在打造產業群體上先人一步,扶持一批太陽能企業,壯大一個太陽能產業,把太陽能開發利用培植成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第一個綠色百億產業。到2010年,建設太陽能小區500個,太陽能村莊500個,太陽能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市場份額占到全國的1/3,成為世界範圍內太陽能普及率最高、科研水平最強、生產能力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地區。德州市政府成立了實施“中國太陽城”、“中國太陽穀”戰略推進委員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有關市級領導任副主任,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任成員。2005年9月16日,“中國太陽城”命名儀式在德州市舉行,中國太陽能學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聯合授予德州市“中國太陽城”稱號。德州的太陽能產業鏈也延伸到真空集熱管、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照明系統、太陽能交通燈、溫屏節能玻璃、太陽能一體化建築等系列產品,路燈安裝到上海安慶呼倫貝爾鄭州西沙永興島等幾十個城市地區,光伏發電系統即將進入義大利羅馬

德州宣言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在有“中國太陽城”之稱的德州市召開。我們——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產、學、研及傳媒界人士、52個城市的政府代表共2900多人,就太陽城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及互利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發表以下宣言:
我們確信,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重大挑戰之一。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施傳統能源替代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及產品推廣普及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太陽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世界各地城市在開發利用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世界太陽城協會倡導的太陽能城市運動,歷經韓國大邱、英國牛津、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中國德州四屆大會,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在較短時間裡為人類社會走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
我們認為,太陽城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並達到能源總量較大比例的基礎上,實現低碳、集約、循環、生態發展,實現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人類聚居地。太陽城,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讓人類的未來更美好。我們呼籲,各國城市更多地加入到太陽城的行列中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認為,太陽城建設涉及政策、法律、技術、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城市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科技力量應發揮先行作用,產業組織應發揮支撐作用,社會組織應發揮紐帶作用。為了太陽城的未來,我們共同致力於以下領域:
●提高能源效率。在能源系統的所有環節,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效率。突出城市基礎設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
●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優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和政策。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推廣套用。鼓勵相關企業發展,不斷改善投融資和貿易環境。
●實現低碳發展。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中貫徹低碳理念,積極發展低能耗、高能效的生態產業,大力推廣普及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
我們重申,開展國際太陽城之間的合作,政、產、學、研各界的合作,是世界太陽城協會的宗旨。為此,我們共同承諾:
●建立長期交流合作機制。參加本屆大會的城市,採取定期會晤、互訪、共建信息平台、派駐辦事機構、建立友好城市關係等方式,分享信息、知識、政策、經驗,加強雙邊多邊投資、貿易、技術合作。已開發國家用於支持開發中國家的資金也應該有一部分致力於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及其利用水平。
●建立互利互助合作關係。參加本屆大會的政、產、學、研各界,通過個人、組織層面的交往合作,促進可再生能源科技、教育與人才培訓,推動學術交流、技術聯合研發、產業聯盟。
●世界太陽城協會逐步吸收開發中國家的專家、學者及城市政府代表作為合作夥伴。世界太陽城協會除了在美國和歐洲建立分支機構外,也應該在亞洲建立分支機構,位於德州的中國太陽穀就是在亞洲建立這一分支機構的理想地點。
最後,我們對為本屆大會成功召開做出貢獻的中國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旅遊局、能源局、外國專家局、山東省政府、德州市政府表示誠摯的謝意。我們同時感謝國際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行動理事會和國際太陽能學會富有成效的合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