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新城

世博新城以上海浦東三林區域範圍所建設的、將成為繼徐家匯、真如、五角場和花木之後的第五個城市副中心的新興地標性城市建設概念。

釋義

在2009年7月5日舉行的“世博論壇•世博與浦東發展高層研討會”上,公布了“浦東新區世博周邊區域後世博時期(2010-2020)發展戰略研究”規劃。根據規劃:以三林世博功能區為代表的浦東新區世博周邊區域,到2020年將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三林地區將成為上海第五個城市副中心。

。大浦東與三林區域圖

三林區域或將成為繼徐家匯、真如、五角場和花木之後的第五個城市副中心。三林區域或將成為繼徐家匯、真如、五角場和花木之後的第五個城市副中心。

背景

“世博論壇•世博與浦東發展高層研討會”是在國務院通過加強上海“兩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以及浦東、南匯兩區合併相關規劃,對浦東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大背景下召開,其首次將研究探討的焦點投向浦東後世博時期發展戰略。
“浦東新區世博周邊區域後世博時期(2010-2020)發展戰略研究”規劃出了2010上海世博會後,以三林世博功能區為代表的浦東新區世博周邊區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到2020年逐步建成一座“世博新城”,成為上海城市建設的新地標,並與陸家嘴、外灘等區域一起,形成上海中心城區城市發展的沿黃浦江增長帶的建設藍圖。
研究報告認為,地處浦東新區西南部的三林區域將在浦東新區後世博時期的發展中成為重心。2010年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作為世博會永久保留建築,一軸三館、世博村、世博公園等不僅是上海的新標誌,更為三林區域留下後續發展的資源。
此外,按照功能布局規劃,在耀華地塊,未來十年將崛起一個包括文化休閒區、核心商務區、濱江綠洲大道、國際居住區在內的全新國際生態型商務區,在HQ地塊(原環球影城地塊)將聳立起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水上競技體育中心,為2011年上海水上運動錦標賽提供服務。
因此,在區域形態上,自南浦大橋往西,以世博園區浦東片建築群為起點,經浦東後灘、盧浦大橋、龍華嘴、耀華地塊、HQ地塊,約12平方公里的沿浦江濱江區域,未來有望成為上海城市建設新地標。
研究報告提出,隨著世博效應進一步加速浦東世博周邊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到2020年一個“世博新城”將逐步建成,而區域內的龍華嘴地區,完全可以發展成為與陸家嘴、外灘等並列的地標性區域,共同形成上海中心城區城市發展的沿黃浦江增長帶。
這份研究報告認為,未來浦東世博周邊區域的整體布局、系統開發、不僅應成為世博園區建築遺產後續利用的典範,還要借力後續效應進行舊城二次開發,成為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標桿。
為此,研究報告提出了未來世博周邊區域在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包括到2020年,區域第三產業GDP占比由目前的約60%提高到80%,平均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占新區財政比重由目前的5%提高到1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針對區位特點,研究報告還提出,浦東世博周邊區域未來發展應重點從三沿一點,即沿江(黃浦江三林區段)、沿軸(世博軸)、沿環(內、中、外環快速路)、沿軌道交通各站點一一規劃展開,並以此為依據全面規劃區域未來的發展。專家組認為,未來,世博新城的範圍主要集中在濱江地區,即世博園區和耀華國際地塊及其外圍地區,大約8平方公里左右的範圍里。它的功能性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服務產業功能,通過10年發展,逐步打造國家級濱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第二是居住功能,成為宜居在三林的典範。
研究報告提出,在上海“十二五”規劃中要充分研究,把三林區域打造成為上海繼徐家匯、真如、五角場和花木之後的第五個城市副中心。同時,還建議對三林區域後世博10年的發展,要有特殊政策疊加,可以比照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保稅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有關政策。
據相關政府部門估測,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園區每平方公里投資力度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浦東將形成三個圈層接受世博會輻射。世博規劃用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約四分之三集中在浦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