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挫傷了兒童的創造力

所謂創造教育,簡而言之是指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教育。具體一點,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和創造方法,發展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素質、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對幼兒而言,創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創造活動規律和創造素質的培養規律,通過創造性組織幼兒教育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素質,為造就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

近年來,幼兒創造力的理論探索、培養開發成了研究熱點。雖然幼兒創造教育研究的對象及內容有所拓寬,但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之一:急功近利,過分炒作,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間,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一觀點使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幼兒創造教育的“基礎性”,認識到幼兒生活中的處處創造,不僅研究語言、思維領域的創造性,而且還研究藝術、社交活動、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關係。但是幼兒創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階段。在許多教育者看來,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培訓”出來的。所以,人人都談幼兒創造教育,個個都談如何培養、開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並且口號化,形式化的推廣某種方法。實際上,這樣會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畫和步驟去強制達到,致使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延伸到本屬於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空間。

誤區之二:把創造力的培養等同於創造技能的培養

面對新世紀創造教育的要求,許多幼稚園在實施教育的活動中,均將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作為不可缺少的目標,但是由於一些教師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影響,往往不顧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只一味地強調創造教育就是在原來教育的基礎上搞點小發明、小製作。強迫孩子動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動手能力的評比,藉以展現幼兒的“創造力”。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強,便會稱孩子為創造天才,而那些動手能力稍差和不會“加工”的孩子,會被老師批評:“看你笨的,不會創造,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做,你還能幹什麼!”這樣斷然地將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劃等號,只會顛倒操作能力和創造思維、創造想像、創造精神在培養幼兒創造力中的地位。

誤區三:把創造思維等同於求異思維

在幼兒創造教育中,老師為了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卻常常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地追求求異思維。筆者曾經去一所幼稚園見習,當時在上美術課,老師正教幼兒畫小兔子,黑板上掛了一幅范畫,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畫了起來,老師在巡迴指導時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畫出與范畫不一樣的畫:“紅紅,你怎么和老師畫的一樣,你不會自己想一個別的樣子!”“亮亮,你怎么和麗麗畫的一樣,快改了!”。老師對與和別人不一樣的畫,在評價時,會大大鼓勵,表揚幼兒,而對於相似的畫,則反應平平,甚至有些埋怨,這難道是我們的創造教育嗎?未免有些太刻意了,這樣只會將“求異”變為一種目的,一味強調求異思維也會導致教育的偏要。

幼兒天生就具有創造性,他們的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當學齡前兒童進行發散思維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應該得到鼓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具體幫助幼兒表現和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

1、創造心理安全的環境,幫助幼兒適應變化。使幼兒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驗證自己想法時不遭到孤立,能夠在與周圍環境不斷互動作用中,顯示出創造性的潛能。

2、幫助幼兒認識到有些問題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來的。這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出現,從而激發創造力的發展。

3、鼓勵幼兒去尋求多種答案。使他們能對自己提出的答案進行比較,找出最適合這種情景的回答。

4、獎勵表現出創造性的幼兒。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創造性的觀點以及大膽、出奇的想像是受大人重視的。

5、幫助幼兒體會創造帶來的快樂。要讓幼兒發現,在做某些事情時,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6、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自覺積極地參與活動,使其創造的智慧和結晶在環境的刺激下激活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存在,當孩子由原來喜歡質疑到“沒有問題”,由入學時的“問號”到畢業時的“句號”,無不說明幼兒創造能力是能夠開發也是最容易受壓抑和挫傷的。讓我們珍惜這種創造的存在,為培養創造型人才,邁好這關鍵的一步,使孩子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