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

不若

不若bù ruò 【拼音】bù

不若bù ruò
①不若:不如
不若
【詞目】禽獸不若
【讀音】qín shòu bù ruò
【釋義】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五回:“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洎輩,真禽獸不若矣!”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醜惡
例:莊子內篇 第六《大宗師》 「死生,命也﹔……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兵部尚書趙彥言:‘看得毛雲龍結黨造謗,構釁生戎,不若令雲龍還都門聽本部訊,其顛末再為酌處中節等,令登撫(袁可立)拏送來京質審發落’,從之。”
莊子外篇 第十四《天運》 孔子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②不若:猶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傳說中的魑魅魍魎等害人之物。
【成語】不逢不若
【拼音】bù féng bù ruò
【解釋】逢:遇到;不若:猶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傳說中的魑魅魍魎等害人之物。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百物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楊伯峻 註:“不若,不順,意指不利於己之物。” 漢 張衡 《西京賦》:“禁御不若,以知神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