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是一個地質學名詞,是指由於地殼運動,往往使沉積中斷,形成時代不相連續的岩層。

基本信息

分類

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由於地殼運動,往往使沉積中斷,形成時代不相連續的岩層,這種關係稱不整合接觸。
根據兩套岩層中間的不整合面上下岩層的產狀及其所反映的地殼運動過程,可分為平行不整合(又稱假整合,岩層平行,而以岩層缺失區別於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1 定義
平行不整合(Parallel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或平合,是指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平行或基本一致,但有明顯的沉積間斷。
缺失地層可以差別很大,可缺失一個系以上或缺失很少。我國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中石炭統本溪組直接覆蓋在奧陶系馬家溝組的石灰岩剝蝕面上,其間缺失了奧陶系馬家溝組之上及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的一系列地層,而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上是平行的,這是平行不整合接觸的一個典型例子。其下伏岩系由於風化剝蝕可見喀斯特地形(岩溶地貌),頂面凹凸不平;上覆岩系底部有代表風化殼的鐵鋁沉積物,有些地區還可以見到底礫岩。
在不同地區,平行不整合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是高低起伏的,它反映上覆新地層沉積前的古地貌形態,並不表明有角度不整合存在。
2 形成過程
簡單說主要為:下降、沉積上升沉積間斷、遭受剝蝕、下降、再沉積。
平行不整合的存在,說明原來的沉積區曾經上升為古陸剝蝕區,在上升過程中地層沒有發生明顯褶皺或傾斜,只是露出水面造成沉積間斷並遭受剝蝕,直到該區再度下降為沉積區,接受新的沉積。因此平行不整合接觸的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了一部分地層,但彼此的產狀基本一致。
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3 分布特徵
平行不整合的分布範圍有時是非常廣闊的。例如上述的中石炭統和奧陶系之間的平行不整合在華北以至東北南部廣大地區普遍發育。它說明,該區當時曾是一個整體持續上升的古陸,不整合的分布範圍就是當時古陸的分布範圍。
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和剖面上都表現為: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界線在較大區域呈平行展布,產狀也基本一致,但其間缺失部分地層。
4)平行不整合與整合的區別
a.平行不整合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地層。
b.平行不整合反映地殼上升,沉積地層露出水面,接受剝蝕,是升降運動的表現。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又稱斜交不整合,它的出現往往是在構造布局發生突變的時期,是地殼的某地段發生了褶皺,隆起,剝蝕和再沉陷的過程。它反映了上覆地層沉積之前,下伏地層發生過褶皺運動。
角度不整合較之平行不整合容易識別。它表現為兩組或兩組以上視速度有明顯差異的反射波同時存在,沿水平方向這兩組以上的波逐漸靠攏合併。不整合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相位代替,以致形成不整合面下的地層尖滅,在尖滅點處,也常出現繞射波。不整合面上的波形,振幅也是不穩定的。

運動特點

無論是平行不整合還是角度不整合,都常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①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侵蝕面上往往有底礫岩古風化殼等。
②有明顯的岩層缺失現象,代表長期間斷。
③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顯著的差異。

意義

研究不整合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不整合不僅說明地殼運動、古地理環境和古生物的變化,而且還可以指明某些礦產形成的分布的規律,指導我們找到礦產資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