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

不假思索

不假思索,中國成語。意義: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熟練。岀於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基本信息

成語來歷

鏡花緣鏡花緣
1,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
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三回:“這是岩花姐姐故意弄這難題目,哪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號以及事跡,一揮而就。”

成語資料

不假思索不假思索
【詞目】不假思索
【拼音】bùjiǎsīsuǒ[bùjiǎsīsuǒ
【解釋】假:藉助;假借;依靠。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熟練.
【示例】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七)
【近義詞】毫不猶豫脫口而出
【反義詞】慢條斯理深思熟慮搜尋枯腸猶豫不決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懶于思考,不負責任的辦事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例句】他不假思索地說出了這個答案。

成語辨析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不假思索不假思索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假,不能讀作“jià”。
【成語辨形】索,不能寫作“鎖”。
【成語詞性】副詞。

成語謎語

【成語謎語】認真考慮;真動腦筋

示例

1、對待事情,如果不假思索地去做,就很容易犯錯。

不假思索不假思索

2、我讓小強明天在村外老榕樹下等我,沒想到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3、當老師點他名時,他立馬站起來不假思索地亂回答問題。
4、看見前面有人捐款,他也不假思索地跟著捐款
5、看見小強哭喪著臉,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6、有人掉進河裡了,一個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跳入河中救人。
7、如果小強遇到困難,我會毫不猶豫、不假思索地去幫助他解決。
8、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為地震災區的人們捐錢捐物。
9、課堂上,他不假思索地會大老師的問題,結果答案錯了。
10、他竟然對一個陌生人不假思索地談著自己的家事。
11、同事遞給他一份檔案,他一眼也沒看就不假思索地簽字了。
12、早晨,他沒有查看天氣情況,一把抓起外套就不假思索地出門了。
13、我急匆匆地跑出門去請小夥伴們幫忙,小夥伴們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14、看見小強犯了錯,王老師不假思索當眾地狠狠批評了他。
15、他不假思索地拿起筆就簽字,也不管這份檔案上面寫什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