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骨髁突骨折

下頜骨髁突參與構成顳下頜關節,是下頜骨結構薄弱部位之一,在遭受直接或間接外力打擊後,可出現髁突骨折,下頜骨髁突骨折約占下頜骨骨折的20%-30%,該類骨折如處理不當,可出現關節強直等併發症。

外科解剖

下頜骨的後上端為髁突,髁突的上端膨大為髁頭,髁頭和顳骨的下頜窩形成顳下頜關節。髁頭和下頜支的連線處為髁頸,髁頸的前上方為關節翼肌窩,翼外肌大多數纖維附著於此。髁突骨折後,在翼外肌的牽拉下,常向前內方移位。

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關節窩和關節結節與下頜骨髁突構成,關節外周包饒關節囊和韌帶,關節面之間有纖維軟骨關節盤。該關節主要功能是參與咀嚼、語言、吞咽等功能。髁突骨折必然會損傷其他關節結構,出現創傷性關節炎,後期還可能出現關節強直。

骨折分類

(1)按骨折側分為:單側骨折、雙側骨折。

(2)按骨折部位分為:髁頭骨折、髁頸骨折、髁頸下骨折、矢狀骨折。

(3)按移位骨折塊與關節窩的相對位置分為:移位性骨折和脫位性骨折。

(4)按骨折移位方式分為:無移位、錯動移位、彎曲移位、重疊移位。

骨折原因

交通事故、暴力、摔傷尤其是高墜摔傷等都可以造成髁突骨折

骨折診斷

可將手指置於雙側關節的外側或外耳道內來感覺髁突的動度,並觀察下頜骨自身的運動。如果存在單側髁突骨折,比較雙側髁突動度的差異做出主觀評價。沒有觸到髁突動度,同時還存在壓痛,高度懷疑存在骨折。再結合影像學表現,即可明確診斷。 詳細詢問致傷原因,是否有傷後昏迷等。

臨床表現

(1)耳前區腫脹、疼痛 骨折髁突的外極常有壓痛,並伴有骨擦音,但是對於脫位的骨折,髁突可能無法觸及。部分髁突骨折可出現外耳道損傷出現,此時,應與顱中窩底骨折、腦脊液耳漏鑑別。

(2)咬合紊亂 單側髁突骨折,咬合向骨折側偏斜,同側後牙早接觸,雙側髁突骨折,下頜後縮,雙側後牙早接觸,前牙開?。

(3)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張口受限,影響正常的進食和語言功能。

(4)面部畸形 骨折發生移位後,可出現下頜偏斜及後縮畸形。

影像學檢查

(1)平片 一般選擇下頜曲面體層片和下頜開口後前位,但對髁頭囊內骨折尤其是矢狀骨折顯示效果不佳。

(2)CT CT軸位、冠狀位結合三維重建影像可以明確髁突骨折的診斷,並可以指導制定手術方案。

骨折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髁突骨折?關係正常者,用頭帽頦兜制動1021天,隨即配合理療,並進行張口訓練。如骨折移位形成錯?,則必須通過頜間牽引恢復咬合關係。頜間牽引時可在牙齒早接觸區放置23mm厚的?墊,牽引恢復咬合關係,然後行頜間固定,固定時間約23周,骨折位置越低、固定時間越長。之後開始張口訓練,並配合關節區理療。

(2)手術治療 髁突骨折外移位或脫位,低位髁頸和髁頸下骨折嚴重內移位或脫位,伴升支垂直高度明顯降低(大於4mm),並繼發錯?者應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最好在傷後12小時內或骨折57天時進行。手術入路通常選擇頜後(環下頜角)切口,暴露骨折後行解剖復位。

(3)兒童髁突骨折的治療 兒童髁突骨折的治療目的是促進髁突功能性改建,防止關節強直,避免頜骨發育畸形。關節強直的發生率大約為1%;頜骨畸形的發生率大約為20%30%。兒童髁突骨折具有很強的改建能力,骨折錯位癒合後可以通過功能塑形形成一個近似正常形態的新的髁突。因此,骨折早期,幾乎所有類型的骨折均應採取保守治療。可以戴一個12mm厚的軟?墊,以降低髁突,緩解急性期症狀。同時牽引下頜向前、向上,在?墊的引導下糾正錯合,並適當制動,710天后開始張口訓練,尤其是前伸開口訓練。如骨折移位、升支垂直高度降低,出現明顯的下頜後縮或偏斜畸形,則應採用夾板或正畸裝置作頜間牽引,必要時增加顱頜牽引,以恢復下頜骨位置。乳牙期和替牙期兒童髁突骨折不要求嚴格復位咬合關係,關鍵要恢復升支垂直高度,並在此基礎上儘早做功能訓練。如發現持續性張口受限4~8周以上,強迫性開口訓練收效甚微時,應警惕關節粘連和早期強直的可能,考慮手術松解關節粘連,然後再配合理療進行張口訓練。

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應注意選擇合適的頜間固定期限、恰當的複查期限和頻率。早期發現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科學合理地進行術後理療和術後對病人進行正確的指導。還應監測傷口癒合、強化口腔衛生和督促合理的飲食攝入。還要對那些需要進一步穩定咬合的病人進行咬合管理,並鼓勵咬合穩定的病人早期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