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清水村

下清水村

下清水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壩甲村委會,屬於山區,國土面積33畝,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基本信息

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下清水村

村情概況

村貌
下清水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壩甲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 公里,距離鎮9公里。國土面積33畝,海拔1455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等農作物。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2畝(其中:田108畝,地38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9戶通自來水。有6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5輛。
全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4戶。
該村到2007年底,有10戶居住於磚木結構房屋,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萬元;畜牧業收入33萬元(其中,2008年內出欄肉豬251頭,肉牛6頭);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工資性收入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到省外務工9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79戶,共鄉村人口354人,其中男性185人,女性169人。其中農業人口354人,勞動力214人。該村苗族為主,其中苗族314人,壯族39人,漢族1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0人;享受低保1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壩甲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夾寒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9公里。 截止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4人,其中小學生62人,中學生32人。

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下清水村

區位

下清水村為門頭溝區清水鎮所轄行政村,位於清水鎮東部,距門頭溝新城75公里,109國道邊,村莊西鄰上清水村,東接齋堂鎮,南靠西達摩和達摩莊村。現在的上、下清水村在遼代同屬清水村,在明代拆分為上、下清水兩村。所在的清水鎮是清水河的起源地。下清水村南北均為山地,中部為清水河,村莊沿清水河北側分布清水村所在的清水鎮有大量的旅遊景點,其中最重要的有4個:靈山自然保護區、百花山自然保護區、龍門澗風景區、小龍門風景區。

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下清水村地處門頭溝西部山區,整個地貌以山為主,屬於太行山系。下清水村山場廣闊,海拔高度在480-1000米。東部河套海拔較低,西部高山海拔較高。
2.氣候資源
下清水村屬於中緯度大陸東岸季風氣候。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全年無霜期約100-180天,年平均氣溫9℃左右,積溫2300-2800度,受地形影響,東部河套和西部高山節期相差20天左右,晝夜溫差較大。
3.水文資源
年內平均降水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最大降水強度在7月份,年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村內有清水河流過。
4.土壤條件
下清水村的土壤主要是碳酸鹽褐土,主要由清水河洪水所攜帶的砂石等物沉積而成,適合多種林木的生長。該村的杏林和葫蘆等經濟作物都適合該種土壤。
5.植被類型
該村的植被類型多種多樣,有以櫟屬、椴屬、白臘樹屬、槭屬、楊屬等落葉喬木樹種占優勢的落葉闊葉林和以油松、側柏占優勢的溫性針葉林20種類型。
6.土地利用情況
山多地少,土地稀缺,村域用地以林地為主,占村域範圍的91%以上。

經濟發展

種植業
目前,總的果園種植面積為540.3畝,其中大杏扁種植面積468.3畝,棚子台果園72畝種著葡萄、桃子等。另外,村里還有將近20畝的土地用於葫蘆種植。
養殖業
根據清水鎮黨委的“生態建鎮、旅遊強鎮、林牧富鎮”的發展思路,全鎮打破傳統養羊業,逐步向養殖業發展,建設示範養殖小區,發展肉雞養殖。依託北京華都肉雞公司,採用“政府搭台、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協會運作、農戶飼養”的運作模式,提供從供雛、防疫、飼料、成雞收購的一條龍服務。
下清水村部分村民回響鎮的發展思路,在鎮村的扶持下,建造養殖大棚,開始利用新技術養殖肉雞,現共有10戶村民修建了7個大棚,年均收入10萬元/棚,已產生經濟效益。村里還扶持6戶村民養殖食用菌。
工業
養殖業在清水鎮的較快發展,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的重視,市區領導提出了加速肉雞養殖業的產業化發展。清水鎮政府在市區政府的關懷下,於2005年籌集資金1030萬元,新建四個養殖基地和一個雞糞處理廠,而該雞糞處理廠就在下清水村。2006年該雞糞處理廠建成,開始處理雞糞並生產優質有機肥,從而實現了種養業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商業、旅遊服務業
下清水村是清水鎮鎮政府所在地,鎮區是全鎮經濟文化的中心,受到鎮區經濟強有力的帶動,該村的商業有了較大發展;同時,下清水村又處於全鎮旅遊交通的節點上,是周圍有名景點的必經之地,受周圍景點的帶動,商業和旅遊服務業比較發達。該村約有30戶村民利用自己宅基地沿109國道開設店面從事商業、和旅遊服務業,年經濟收入約有705萬。
旅遊業
下清水村雖然有著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根據市區“生態涵養區”的發展定位,下清水村未來產業調整的重點就是走特色農業種植和生態觀光相結合的旅遊業發展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