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橈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鏇轉。其穩定性由下尺橈掌側韌帶、下尺橈背側韌帶及三角纖維軟骨盤維持。當有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下尺橈掌、背側韌帶斷裂或伴有三角纖維軟骨斷裂,從而使尺骨透向背側或掌側脫位。

基本信息

疾病介紹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鏇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於尺骨莖突尖端,止於豌豆骨和三角骨;三角軟骨盤,其附著於尺骨莖突基底到尺骨邊緣和橈骨凹;尺側和後側的尺橈韌帶與關節囊部分相連;鏇前方肌;橈骨遠端的部分表面和尺骨骨間膜

發病原因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鏇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於尺骨莖突尖端,止於豌豆骨和三角骨;三角軟骨盤,其附著於尺骨莖突基底到尺骨邊緣和橈骨凹;尺側和後側的尺橈韌帶與關節囊部分相連;鏇前方肌;橈骨遠端的部分表面和尺骨及骨間膜。
 腕部的扭傷,或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鏇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

發病機制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鏇轉。

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鏇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當下尺橈背側韌帶斷裂時,鏇前過程即會發生尺骨小頭向背側的半脫位;當下尺橈掌側韌帶斷裂時,鏇後過程會發生尺骨小頭向掌側的半脫位,如沒有三角纖維軟骨盤的撕裂或是尺骨莖突骨折,不可能發生完全的尺骨頭脫位。換言之,當下尺橈關節完全脫位時三角纖維軟骨盤的破裂或尺骨莖突骨折兩者必居其一。三角軟骨盤的撕裂需在中心部,橫形或長形。尺骨莖突骨折常在基部發生,是三角纖維軟骨盤及腕的尺側副韌帶牽拉所致。

臨床表現

以下尺橈關節背側脫位最為多見,此時,可見前臂鏇前時尺骨小頭向背側突出,鏇後時自動復位。局部腫脹並有壓痛,被動活動下尺橈關節,可感知較正常側鬆弛,並伴疼痛,有時出現彈響。
主要為下尺橈關節局部症狀,表現為:
腕痛:局限於下尺橈關節及尺骨莖突處,鏇轉及尺偏時加劇。
彈性隆起:與健側對比,可見尺骨小頭向背側或掌側隆起,壓之復位,抬手即彈回原處。
活動受限:因疼痛患側前臂鏇轉及尺偏明顯受限,伴有三角軟骨損傷時尤甚。
腫脹: 一般較輕。

疾病檢查

X線檢查,應雙側對比,便於觀察及判定。

疾病治療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鏇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於尺骨莖突尖端,

此種損傷應於急性期,鏇後位短臂石膏托制動4~6周。如急性期失治,常會遺留下尺橈關節的鬆動、不穩定,引起腕部的無力和疼痛。
下尺橈關節掌側脫位,損傷較重,除腕部腫痛,尺骨小頭突向掌側外,腕及前臂鏇轉活動明顯受限。尺骨小頭常絞鎖於脫位位置,而需麻醉下復位。復位時,前臂應於鏇後位,牽引下向背側推壓尺骨小頭,復位時常伴有彈響聲。復位後短臂石膏托制動4~6周,前臂應置於鏇前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