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

上皇

上皇即太上皇的簡稱。另一種解釋是太古的帝皇,楚人亦用以稱東皇太一。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日本退位天皇,即“太上天皇”的簡稱,日本的國家元首稱做天皇,故太上皇在日本稱為太上天皇,同樣也簡稱為“上皇”(亦稱“院”或“上院”);出家為僧的上皇則稱太上法皇,簡稱“法皇”。日本歷史上許多太上天皇是出現在“院政”時期,院政是一種君主直接掌權的方式,假意禪讓於儲君,自己退休離開朝廷,實際上擺脫日本政治中攝關公卿的控制。在該制度下,政治實權是握於太上天皇而非天皇之手。

引證釋義

日本歷史上也有過因自己的子女成為天皇或其他原因,本人沒有即位而被追尊為太上天皇的例子,這種情形會稱“準太上天皇”。鎌倉時代後堀河天皇的父親“後高倉院”,與室町時代後花園天皇的父親“後崇光院”,都是適例。附帶一提的是,光格天皇曾因打算對未即皇位的父親贈與太上天皇的尊號,遭大臣的反對而發生了日本史上著名的尊號事件。

日本

自最早的持統天皇讓位予文武天皇而稱太上天皇起(皇極天皇譲位予其弟孝德天皇,雖然早於持統天皇,但當時皇極天皇並無“太上天皇”的稱號。又後來皇極天皇一度復位稱齊明天皇),至江戶時代後期光格天皇譲位予仁孝天皇為止,總計曾有62位太上天皇。
日本現行的皇室典範因不承認天皇讓位的情況,因此除非修改制度,否則並無出現太上天皇的可能。

2017年1月12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後的稱呼,日本政府開始以改稱“上皇(太上天皇)”,天皇在退位後雖繼續是皇族,但預計不會賦予皇位繼承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