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閘北公園

上海閘北公園

上海閘北公園位於共和新路1555號,西臨共和新路,南沿洛川東路,東至平型關路,北近延長路。1913年,宋教仁在滬遇刺,國民黨在此闢地百餘畝,其中用於墓園43畝,習稱宋公園。民國18年9月,作為公園開放。民國35年6月5日更名為教仁公園,經全面整修後於11月18日重新開放。1950年易名閘北公園。公園以海棠為特色,主要有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西府海棠、倭海棠等5個品種約1000株。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民國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遇刺,22日不治身亡。3月23日移柩至湖南會館,6月26日葬於閘北象儀巷。國民黨在此闢地百餘畝,其中用於墓園43畝(2.87萬平方米),並自湖州會館起北至墓地辟一條長約2.5公里的道路,命名宋園路。宋墓在園中央,以紅磚築成長方形,高約6市尺(2米),四周植樹,習稱宋公園。此後因無人養管,雜草叢生,園地荒蕪。民國18年9月,上海特別市政府132次市政會議決議撥款修理宋園,並作為公園開放。民國35年6月5日更名為教仁公園,由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賀善文、王璧負責規劃及綠化設計,經全面整修後於11月18日重新開放。1950年5月28日易名閘北公園。

幾十年來公園的面積不斷擴大。民國35年5月為37畝(2.47萬平方米),1949年10月為55畝(3.67萬平方米)。1958年徵用了園旁的一些土地,次年又將上海市園林管理處第十苗圃併入公園,面積增至110畝(7.33萬平方米)。1979年後經過調整和擴建,公園面積達205.39畝(13.69萬平方米)。

民國18年作為公園開放時,實際上並未整修,園容簡陋。民國35年經過整修,植樹500餘株,建茅亭兩隻。上海解放前夕,公園一度成為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的刑場。1949年冬至1950年春對公園又進行整修。1959年擴建時,新建園門、亭、廊、茶室、展覽館、溫室等,總投資12.1萬元。1962~1964年間先後續建了溜冰場、遊船碼頭、閱覽室。1979~1981年投資96萬元再次擴建,由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謝家芬規劃及綠化設計,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重建大門,新建售品部、石橋、水榭、雙亭、六角亭、園廊、駁岸等設施,並按原樣修復了宋教仁墓。1985~1990年又建造了史料館、長廊、宣傳廊、三潭印月、招待所、大門口圓花壇、鋁合金溫室等。

園景介紹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公園從東至西大體呈長方形,採取自然式布局。園西部以宋墓為主體,其後有土山、荷花池。園中部為主景區,有一個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園湖,水面寬狹不一,岸線曲折多變。湖中有兩個大島,一個半島,島上假山高低錯落。主建築春暉堂在園湖東端,其餘亭、榭、也多在島中或沿湖岸而建。園東為林區、草坪、荷花池和兒童園。

壺王迎客 在園西南大門外廣場圓花壇中央,矗立一個特大的提梁銅茶壺。壺高3.1米,直徑為2.5米,耗用0.5毫米厚的黃銅板1.5噸,壺體上以紫銅鑲嵌趙冷月題的“壺王迎客”四個大字。在壺前的一個直徑1.9米,高0.25米的銅茶碟上,置一直徑1.25米,高1米的銅茶杯。這套特大茶具的基座長6.53米,寬3.35米,外貼黑色瓷磚,正面刻“雲海壺王,以茶會友”的金字銘文;基座上的杯座高0.12米,壺座成傾斜狀,高0.52~1.67米,構成茶壺正在向茶杯倒茶的情景。花壇面積40平方米,壺座四周植雀舌黃楊和矮牽牛,並以旱金蓮圍邊。

月亮花壇 位於大門內,呈彎月形,長16米,面積32平方米。花壇以太湖石圍邊,上綴高低錯落的6根石筍,根據季節的不同,設計各種花卉圖案。花壇的背後配植蚊母樹、羅漢松、櫻花、垂絲海棠、紫薇、臘梅等花灌木,並以高大的龍柏、廣玉蘭、柳杉等常綠喬木隔景。

上海閘北公園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 位於園西中部,墓地面積6000平方米,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北面是一塊高1.13米,面積為261平方米的墓台,系用金山石材鋪砌,台南為寬4米的8級台階,台周圍有高0.8米的石欄。宋教仁墓位於台中央,半球體外覆混凝土,高2.8米,直徑3.5米,墓頂飾有腳踩惡蛇的雄鷹,墓前立“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紫色花崗石墓碑。距墓南10餘米處是宋教仁的石雕坐像,身穿大衣,左手持書,右手托腮,神態親切感人。像高1.5米,正方形三級大理石基座高1米,底邊長3.2米,基座正面篆刻著宋教仁之號“漁父”兩字,是章炳麟手跡;背面刻于右任撰寫的銘文。台南的廣場及墓道均用花崗石鋪砌。墓道口有兩根天藍色燈柱和兩株高4米,蓬徑4.5米的瓜子黃楊球分列左右。墓區周圍廣植龍柏、廣玉蘭、香樟、鵝掌楸苦楝、羅漢松、月桂、棣棠郁李、蚊母樹、夾竹桃等多種喬灌木。

小土山、蘑菇亭 土山位於宋教仁墓北首,為原宋公園所堆築,1980年重修時加高。蘑菇亭建在小土山頂,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10平方米。亭東可沿紅石板小徑下山,路兩旁有青桐、懸鈴木、女貞、絲棉木、石楠等樹木。山南坡植成片的夾竹桃,北坡種有水杉、翠柏、榔榆、海桐、蚊母樹、枸骨、胡頹子、桃葉珊瑚、垂絲海棠等喬灌木,下為麥冬、鳶尾等地被植物。

紫藤廊 位於蘑菇亭土山東北側。兩座廊呈八字形朝西南展開,各長15米,寬3米,共有28根鋼筋混凝土柱。八字形的上方以牆聯接兩廊;牆高2.5米,寬6米,上置漏窗三扇。兩廊外側各有一個與廊等長的寬2.05米的花壇。兩廊內側的扇形地面上有一隻面積為21平方米的圓花壇,以太湖石圍邊,中央疊一座高1.5米的湖石假山,旁植三角楓、羅漢松、瓜子黃楊、闊葉十大功勞等花灌木。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荷花池 又稱老荷花池,位於園西北,面積1920平方米。池中植荷花、睡蓮,有噴頭25隻,池邊植垂柳。池東西呈腰子形,西部以石汀步隔成大小兩池。大池中有一面積約10平方米的小島,以湖石駁岸,島上孤置一座五老峰,旁植羅漢松和黃馨。池東畔立兩處石峰,一名“凌雲”,高4米,玲瓏剔透;一名“賞蓮”,高2米,扁平多孔。池南有高4米,占地36平方米的湖石假山,下面可穿行。池西北有一座由四方亭和長方亭組合而成的水榭,混合結構,琉璃瓦,六角高翹,榭內設扶王靠,面積34.6平方米。榭前臨池有面積為23.35平方米的平台,三面圍欄,上置石桌石凳。池東北的土山上有鶴亭,木結構,六角翹檐,小青瓦攢尖頂,頂部置一立鶴,亭內設扶王靠,面積14.28平方米。亭東種植油橄欖枇杷、蚊母樹、女貞、側柏、瓜子黃楊球和珊瑚球。亭西有一座小土山,山坡上種植垂絲海棠、木瓜海棠、櫻花木瓜丁香、羅漢松、黃馨、紫荊等花灌木。

長廊 位於荷花池東北,東西向曲折成弓形,長22.4米,寬5米,面積90平方米。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頂,北面設兩扇漏窗,南面廊柱及外牆均以奶黃色磨石子貼面,水磨石地坪,廊邊設長椅。廊前種植紫荊、青楓、水杉、瓜子黃楊等,廊後是一片蚊母樹、水杉、夾竹桃的混交林。

後島與石亭 位於園湖北部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後島,東有雲影橋與藥物園相聯,西越天光橋可至宋墓,南有鋼筋混凝土拱橋與前島相通。雲影橋與天光橋均為單孔石拱橋。石亭位於島中央土山上,花崗石結構,單檐,六角高翹,攢尖頂,頂端飾葫蘆,面積10平方米。亭內四周置石凳,頂部有牡丹、雙環和菱形花紋,掛落為雙錢圖案。亭周圍有五株高大懸鈴木遮蔭,山南坡栽石楠和紫荊,北坡種臘梅和鳳尾蘭。天光橋北堍一帶植泡桐和慈孝竹,沿湖邊遍植薔薇;南堍一帶的月桂樹叢中植鴨腳楓、三角楓、八角金盤和紫薇。島東南船塢周圍植八角金盤,散置石筍,設石桌石凳一組。

前島與雙亭 位於園湖南部面積約1800平方米的前島,西有三曲橋聯松園,東、南、北三方有鋼筋混凝土的平橋、拱橋與園路和後島相通。島上土山三峰並立,雙亭建在偏東南的山峰上,混合結構,六角菱形,綠色琉璃瓦攢尖頂,面積18平方米,亭內朱紅立柱,周邊設扶王靠。亭北側有五老峰,亭東側有高3米的小假山,四周配植羅漢松、側柏和狹葉十大功勞。山坡上栽有廣玉蘭、白玉蘭、海棠、月桂、花桃、青楓、柳杉、八角金盤、枸骨、胡頹子、桃葉珊瑚、瓜子黃楊等喬灌木。亭西小山種植女貞、石楠、蚊母樹、三角楓和衛矛,山下沿湖邊種一排櫻花。亭北小山植青桐、龍柏、棕櫚、紫薇,山下沿湖植黑松茶花薔薇迎春

四方亭 位於園湖東南岸,隔湖與雙亭對景。亭為混合結構,單檐,藍色琉璃瓦歇山頂,面積31.16平方米。亭內磨石子地坪,置石桌石凳兩組。亭北是臨水平台,面積33.6平方米,三面有欄桿。距平台不遠的湖水中有3隻瓶形的花崗石塔,組成“仿三潭印月”。亭四周散置石筍、湖石,植廣玉蘭、楓楊、羅漢松、結香、闊葉十大功勞、八角金盤、杜鵑、枸骨、芭蕉等樹木,以鳶尾和紅花酢漿草作地被植物。湖邊植垂柳、黃馨和合歡。

松園 位於園湖西南部近園門的半島上,占地2450平方米。在園門內月亮花壇後環湖的園路上有一磚砌的月洞門,上書“松園”兩字。半島北部有兩座土山,東山上植白榆、榔榆、龍柏、丁香、夾竹桃,西山上為香樟、懸鈴木、青桐、海桐。半島中部有株50多年的老紫藤。東部沿湖種垂柳、海棠和薔薇。半島的南部有一座高約3米的湖石假山,周圍種植羅漢松、常春藤。南端有座閱報廊,其東北沿湖置兩排10組石桌石凳。

藥物園 位於公園中部北面,約在1960年前後開始在這裡種植中草藥,占地約3000平方米。西南近園湖處建花崗石砌的木香廊一座,長15米,寬2.5米,廊下設定石桌石凳兩組。園中種植藥用喬灌木杜仲、喜樹、花椒、月桂、胡頹子、女貞、銀杏、柿子、棗、山楂、木香、桂花、石榴、臘梅、木槿、芙蓉、海棠、玉蘭、醉魚草等。園南側植竹叢與春暉堂相隔。

春暉堂 位於公園中部,處於園湖東端的北岸,三面臨水。堂為民國初年的民間建築,磚木結構,粉牆青瓦,飾以漏窗、磚雕,面積788平方米。院門外有一座青石欄桿的鋼筋混凝土平橋越湖通南岸。院門內天井以花崗石鋪地,前堂高大寬敞,朱紅立柱,青花地磚,花格落地長窗;後院為五開間平房。牆外遍植青桐、海棠、丁香、龍柏、棕櫚、盤槐、羅漢松,配植八仙花、黃金條、桃葉珊瑚等花灌木和翠竹。堂內經常舉辦各種園藝、書畫展覽。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愛蓮榭 位於公園東北部的水池北岸。榭呈長方形,混合結構,平頂邊沿飾彩瓦檐,面積80平方米。榭東南為瀕水平台,台邊設欄桿。榭後小院中有紫藤棚架,置長凳一組。榭東有三曲平橋臨池上,橋東小池中疊湖石假山、置汀步。水池岸線自然曲折,四周以湖石駁岸,岸邊植垂柳和黃馨,池中有睡蓮。榭周圍種植廣玉蘭、羅漢松、黑松、棕櫚、紫薇、青楓、龍柏、烏桕、石楠、櫻花、胡頹子、八角金盤、臘梅、枸骨等喬灌木。

鳴鳳亭 位於園東北部坡地一片濃密的混交林中。亭為混合結構,六角高翹,青瓦攢尖頂,頂上塑蓮花,檐口掛落飾龍鳳圖案,面積8平方米,四周設扶王靠。亭旁植香樟、龍柏、烏桕、蚊母樹、丁香、女貞、紫荊、錦帶花、黃馨、瓜子黃楊、側柏、枸骨。周圍有木槿和夾竹桃林,還有成片的廣玉蘭、石榴及各種海棠。

綠化種植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公園沿圍牆以白楊、榆樹、柳樹、香樟、泡桐、棕櫚、朴樹、楓楊、廣玉蘭、銀杏、黃櫸等高大喬木組成疏林,配植蚊母樹、棣棠、夾竹桃、紫荊等灌木叢,以降低馬路噪聲和工廠煙塵。主要園路旁以速生、冠幅大的懸鈴木、青桐等遮蔭。水邊植垂柳、櫻花、木芙蓉、黃馨和薔薇,橋畔種合歡和杜鵑,點綴四季景色。亭廊周圍以海棠、松、杉、青楓等襯景。山丘以種香樟、龍柏、粗榧等常綠喬木為主,配以衛矛、石楠、臘梅、石榴、桂花、紫薇等花灌木。公園尤以海棠為特色,主要有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西府海棠、倭海棠等5個品種約1000株。地被植物主要有麥冬、蔥蘭、鳶尾、紅花酢漿草、二月蘭等5個品種。全園種植喬灌木共9470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1.81,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44。

公園早期只是利用林邊空地培育少量草花,1979年在園東闢建苗圃,面積2700平方米,有溫室3間,共148平方米。1989年又新建鋁合金溫室200平方米。年培育各種花卉約30個品種1.8萬餘株,供全園包括580平方米花壇的用花。

服務設施

上海閘北公園上海閘北公園
兒童樂園 位於公園東部,占地3300平方米。園內原有滑梯蹺蹺板、腳踏轉盤、蕩船、攀登架等常規設施,以後又陸續增加了電動摩托、小火車、飛艇、飛椅、風車、蘋果轉盤、高架車等電動遊樂設施。

遊艇 早期有木製手划船20隻,1970年後陸續改為鐵殼遊艇,1988年增設電動船,現有載客4人的電動遊艇15隻。

商業服務 公園的西南部有面積400平方米的餐廳一處,售品部二處,其中一處售品部附設茶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