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

簡介

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成立於1994年12月,前身是浦東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由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和華東理工大學鮑宗豪教授等專家學者聯合發起,是以社團形式運作的一個新型的民間社會科學研究實體,2002年5月,改制為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

特點

研究院的突出特點是對社會現實問題作綜合性研究,尤其致力於研究轉型時期的社會管理社會控制與社會文化方面的理論與現實問題。10年來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和社會聲譽。研究院重點研究領域包括:

1、 全球化、網路化與社會文化問題;

2、 當代中國區域社會發展問題;

3、 社區建設問題;

4、 農村社會與鄉鎮企業問題。

該院成立10年多以來,做了大量的社區建設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課題,宗旨有二:一是為了使執政黨的任務能真正落實到基層社區,使社區老百姓能感覺到黨的溫暖、黨的先進性;二是通過社區這--裁體的建設與管理,完善社會管理,促進上海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重點課題

《當代中國沿海城市開發區發展趨勢研究》、《浦東新區城鎮建設與江鎮發展模式研究》、《行政管理體制與現代化:浦東新區個案研究》、《新時期街道黨工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研究》、《探索物業專業化管理與社區綜合管理相結合的新模式》、《盧灣區文明社區評估指標體系》、《上海市文明社區測評體系》、《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浦東新區創建文明城區規劃》、《上海精神文明建設迎世博行動計畫》、《“十五”時期浦東新區文化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上海民眾性文化的特點、功能形態與發展趨勢》、《城市化與農民的現代化問題研究--浦東農村23個鎮的考察》。

10年多來,該院已出版《華夏社會發展叢書,浦東系列》(5種)、《面向21世紀公共管理叢書》(4種)、《李約瑟研究著譯書等》(5種)、《華夏戰略策略精粹》、《全球化社會管理》、《當代社會發展導論》、《全球化與當代社會》、《數位化與人文精神》等10多本。先後承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上海社科基金項目10項。

其中部分課題受託於黨政機關,其成果為黨政機關的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上海市文明社區測評體系》;《“十五”時期浦東新區文化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

研究隊伍

研究院採取“小機構,大網路”的組織方式,日常運作機構小型精幹,研究網路龐大。研究院聘請著名社會學家鄧偉志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北大、人大、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復旦、交大、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的30餘名中青年學者擔任研究院學術委員、特約研究員,聚集了一批社會科學領域的精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