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新城

上海臨港新城

距上海市區50公里,規劃面積296.6平方公里(現擴展為311.6平方公里,相當於1/3個香港,或者20個澳門的面積),是洋山深水港的配套工程之一,於2003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藍圖中的臨港新城,將是一座集先進制造、現代物流、研發服務、出口加工、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海濱城區。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臨港新城上海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位於上海東南端,距上海市區50公里,規劃面積296.6平方公里(現擴展為311.6平方公里,相當於1/3個香港,或者20個澳門的面積),是洋山深水港的配套工程之一,於2003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由主城區、重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區5個功能區域組成的臨港新城,依託洋山國際深水港、浦東國際航空港的區位優勢,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區,在上海新一輪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也是未來上海中心城區的重要輔城。

背景介紹

上海臨港新城上海臨港新城
建國初期,蘆潮港原來還是一片荒灘,是“野兔作窩場,蟛蜞當操場”的茅柴盪,“抓把土能醃菜,舀碗水當鹽湯”的鹽鹼地。自2002年開發建設以來,這裡開始成為上海市的金尖角。這裡將以滴水湖為中心,建成上海臨港新城。“臨港”不僅是臨洋山深水港,還要與浦東機場這個航空港相接。最終建成的臨港新城,將是空運、海運、鐵路和高速公路運輸都很便利的現代城市。有一種說法是:(上世紀)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臨港新城。
臨港產業區致力於建設支撐中國能源、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民用航空產業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以及支撐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工程機械物流機械、精密工具機等製造基地。

基礎建設

城市景觀人工湖

風光無限風光無限
臨港新城總規劃面積311.6平方公里,其中由填海而成的陸域占45%。臨港新城在主城區,還挖掘了世界最大的城市景觀人工湖——滴水湖。滴水湖呈圓形,直徑2.66公里,總面積5.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米,其水域面積和杭州西湖相當。滴水湖由海南龍灣港集團歷時15個月開挖而成,共挖土1780多萬立方米。滴水湖中還有北島、西島、南島3個小島。北島被稱為“娛樂之島”,位於滴水湖的北面,是三島中最大的一座,占地約23.5萬平方米。根據計畫,北島上將建設一個有海洋特色的遊樂園,其中涵蓋水世界、綠洲、遊戲隧道、藍鯨表演藝術中心等;西島占地約6萬平方米,定位為商務和旅遊住宿,其中將規劃建設臨港新城標誌性的兩幢高星級酒店;南島占地約14萬平方米,規劃為水上休閒娛樂島,規劃建設遊艇俱樂部遊艇港灣等設施,南湖將形成具有舉辦大型國際水上運動賽事能力和健身娛樂的水上運動休閒中心。
臨港新城東臨東海,南與普陀山、嵊泗、大小洋山隔海相望,交通便捷,毗鄰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以及第一個國家級保稅港,距離浦東國際機場27公里,距離市中心75公里,距離洋山深水港32公里,距離東海大橋5公里。按照規劃,到2020年,臨港新城將成為上海東南地區最具集聚力和發展活力的中等規模濱海城市,並依託上海惟一深水港洋山港成為輻射長三角的巨型物流基地。

產業分區

海港新城分為主城區和產業區(包括主產業區、重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和綜合區)。主城區是以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為中心的城市綜合生活服務區,規劃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湖中點綴著三座島嶼(星級酒店商務工作之島,娛樂休閒主題公園之島、遊艇碼頭體育活動之島),沿湖以環狀、放射狀的形式向外擴展,形成城市生活環帶、城市公園景觀環帶和都市居住生活環帶,居住人口80萬人。產業區是以產業開發為主的功能區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面積約為1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50萬人。產業區是現代裝備製造業的主體部分,並以現代裝備產業、出口加工和高科技產業為核心,其中重裝備產業區和物流園區是建設國際貨櫃樞紐港的重要依託,是集倉儲、運輸、加工、貿易、保稅、臨港工業、分撥、增值和國際商貿功能於一體的國際經貿平台。“十一五”期間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內,臨港新城將實現固定資產投入1200億元,重點建設整車及零部件製造、機械裝備製造、船用關鍵件製造、物流裝備製造、航空裝備製造、光儀電設備製造六大產業基地。

造地工程

滴水雕塑滴水雕塑
臨港新城主城區規劃用地74平方公里,其中54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在2年時間內圍墾成陸。圍墾54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在這一片灘涂上填起5600萬平方米的沙土,首先需要在退潮時,在灘涂上圍起一道10公里長的擋潮大堤,然後用機器設備灌混凝土和沙子進去,進行吹填。由於灘涂上是厚厚的淤泥,大型機器無法進去,圍堤全靠人工。來自上海水利工程公司、南匯水利工程公司等五千多名建設者頑強拼搏,從2002年10月至今分兩期完成了南、北圍區長10公里的圍堤建設任務。大堤底寬85米、上寬9米、標高9.1米,加上鋼筋混凝土翻浪牆高達10.47米,可抵禦200年一遇風浪。
按照上海地區傳統的圍墾造地的施工工藝,第一步是促淤。就是在規劃的堤線位置先拋築塊石,形成一道促淤壩。漲潮時,泥沙隨潮水進入促淤區域。退潮時,一部分泥沙沉積下來,經過2到3年後,灘地可淤高1到2米。第二步是圍築大堤。等圍區內泥沙淤高到一定程度,在促淤壩里築道大堤,使圍墾區域與潮水隔開,形成不進潮水的陸地。第三步吹填。在一般情況下,圍堤內的陸地標高較低,達不到設計用地的標高。這就要設法從附近海域中取沙進行吹填,抬高地面,滿足用地要求。
而蘆潮港地區屬於低灘圍墾,大堤堤線位置在吳淞標高零米左右。同時,堤線位置和地質條件很差。大堤基礎下面有3到5米厚的淤泥,局部地段淤泥深坑達到6――10米。每個坑有100×200米,共有9個深坑,屬於不良軟弱地基。這裡有5米水深,海域的水文氣象條件惡劣,風大、浪高、流急。在這片灘涂上圍墾成陸,建起新城,從圍墾工程上看是上海圍墾史上面積最大、用沙量最大、地質條件最差的一項工程。也就是說,用傳統的辦法先築堤再吹填,會形成堤內海水越來越多,而堤外的海水在漲潮時對堤壩產生巨大的衝擊。不要說大堤龍口難以合攏,未等吹填成,大堤會有前功盡棄的危險。
為此港城建設者們採用“裸吹”的辦法。首先要解決圍墾所需的沙土。5600萬立方米的沙土,如果築起一米見方的泥牆,這道泥牆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半。不熟悉海洋常識的人總以為大海里有的是沙土,其實並不如此。為了保護灘涂,近處的泥沙是不能隨便挖掉的。經過反覆論證,決定在大堤外1.5公里外的海底取沙。這樣做投資成本低,進度快。在淺海挖掉一個8-9米的沙坑,經過半年就可以淤平。
其次是挖沙工具和時間的矛盾。剛開始時,4艘小型挖泥船試挖試吹,6個月挖吹泥沙50多萬立方米。照這樣的速度,5600萬立方米沙土需要挖40年。怎么辦?工程指揮部果斷決策,決定向荷蘭租借挖泥船,並向上級領導匯報請示,取得了交通部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因為原先規定國外疏浚企業及設備不準進入國內疏浚市場,因為洋山工程特殊需要,破例同意租借國外絞吸式挖泥船。這種大功率挖泥船,動力大,效率高,每小時可挖3000立方米。邊挖邊吹沙上岸的排出距離遠,最遠的可達5公里。抗風性能好,7級大風還能繼續挖沙。以兩艘從荷蘭租借來的絞吸式挖泥船為主力,又配置了幾艘國內挖泥船,進度大大加快。
第三是改進工藝。傳統的施工工藝是促淤,圍墾、吹填。新工藝是促淤、吹填、圍墾。先進行吹填,用大型絞吸式挖泥船取沙,通過輸沙管道向圍墾區域裡吹沙。先吹填,再築堤。待大堤建成後,地面未達到設計標高處,再進行補吹沙土。用這樣“裸吹”辦法,使近5萬畝灘地從零米提高到2米。這樣一來,灘地抬高后,減少了潮水的進入量,大大減少了大堤合攏的風險性。同時,用大型絞吸式挖泥船的有利條件是,採用大容量、快速連續向淤泥層吹填沙土的方法,硬是將深潭中的淤泥擠掉,置換進堅實的沙土。東海的灘涂上,吹泥船馬達轟鳴,吹泥管中噴射的沙土奔騰不息。經過兩年多的連續施工,臨港新城由此誕生。

造業基地

航空產業配套

在200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協定,在臨港產業區設立國家級上海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吸引國家航空產業配套項目,發展發動機、航電、機電、環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產業。首批啟動項目為航空發動機項目,由中航工業集團為主出資組建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註冊資本60億元。

汽車整車製造

上汽集團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整車及發動機基地衝壓、車身、油漆、總裝、發動機五大車間以及車體分配中心、能源中心等單體已經建成投產,主要生產自主智慧財產權KV4、KV6系列發動機、自主品牌“榮威550”整車,最終形成30萬台各型發動機和22.5萬輛整車的生產規模;到2010年形成五個生產平台、30款車型的規模。屆時上海形成本地三大汽車整車製造基地(嘉定、金橋、臨港)“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

船舶關鍵件製造

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電氣船用曲軸項目、中船重工和瓦錫蘭合資的中速柴油機發電機組項目已經投產;中船重件碼頭已經建成;滬臨金屬加工配套項目、韓國東和恩泰熱交換器項目正在建設中;沃爾沃高速遊艇發動機項目、船舶工藝設備配套項目已經開工。
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具備年產170萬馬力柴油機的能力,主要製造汽缸直徑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發動機,同時可製造理論上最大的汽缸直徑1080毫米的柴油機(現已批量製造世界最大的缸徑900毫米的柴油機),滿足12000箱貨櫃船的主機需要;基地二期已經開工,最終形成年產400萬馬力的生產規模,是全國最大最先進的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大型船用半組合式曲軸項目年產160根曲軸(已可生產為缸徑900毫米柴油機配套的曲軸),未來可達360根,打破了日本、韓國、捷克西班牙等少數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壟斷。

發電設備

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重型燃氣輪機、具有極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裝備製造能力的電氣重裝聯合廠房,具有1400噸吊裝能力、5000噸泊位條件的電氣重件碼頭已建成投產;一工具機公司核電內堆件項目年內將完工,年產核電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4.5套(全國唯一具有此生產能力的企業);核電起重運輸項目年產核電成套起重運輸、重型起重運輸等設備4.9萬噸;這些裝備將為我國實現核電設備的基本國產化奠定基礎。2008年7月,長21米、最大直徑4.4米、重3350噸的60萬千瓦核電機組蒸發器已下線並運往秦山核電站,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之後能製造該設備的少數國家之一。特高壓交流重型輸變電設備和直流輸電設備項目已經開工,產業區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發電及相關設備製造基地。

洋工程設備製造

中船集團已開工建設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船舶製造專業配套基地,其中專用產業碼頭兩座,年產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組或船用生活模組30個。代表著鑽井平台的世界先進水平。今後進一步重點發展具有高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特徵的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等海洋油氣裝備,將為我國發展新興的深海油氣採掘事業服務,提高我國在全球海洋工程設備製造領域的地位。

工程機械

港口和物流機械為主,中集貨櫃製造及維修、卡爾瑪港口機械、科尼(KONE)港口機械、振中樁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並將擴建。隨著田中雷射機械、阿特拉斯空壓機、開山空壓機、蒂森克虜伯工程機械、希爾博裝卸機械、希斯莊明工具機、大型煤礦液壓支架、履帶挖掘機等項目的建成和落地,該基地涵蓋的領域將更加豐富。
中國重點突破的16個裝備製造業發展領域中,臨港產業區的項目已涉及到8個。其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用設備、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配套產業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臨港集團已同中船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集團上汽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中集集團、三一重工、華儀電氣、開山集團、卡特彼勒、沃爾沃、三井造船、蒂森克虜伯、西門子、科尼、卡爾瑪、瓦錫蘭、韓國東和恩泰等國內外著名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建立戰略聯盟。到目前為止,臨港新城已經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81.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25億元,引進外資總額12億美元,實現生產總值年增長60.4%,工業總產值年增長48.1%,稅收收入年增長34.9%。
臨港新城現已建成防汛標準為200年一遇高潮位和12級以上大風的防汛大堤工程;建成供水、污水系統一期工程、電信工程和天然氣中壓管線工程;建成了一期市政主次幹道、河網水系、橋樑和綠化配套等工程。兩港大道西延伸段、大蘆線、軸線大道、連線市區的軌道交通線、城區公共運輸等正在建設或即將開工。
2008年9月,上海海事大學、海洋大學兩所大學搬遷臨港新城,2.6萬名師生員工成為第一批新城居民;2006年11月申港街道正式成立,擔負起臨港新城主城區74平方公里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位於主城區的南匯區機關辦公中心也已落成辦公;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即將建成開館;學校、醫院、商務辦公樓、中高檔商品房、酒店、休閒娛樂等項目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海關、檢驗檢疫、港口管理、電力、燃氣、水務等服務功能項目也在籌建中。四個分城區也正在加快建設以商業服務、職工公寓、文化中心、培訓中心、娛樂休閒等服務配套設施。到2010年,臨港新城將實現地區增加值235億元,工業產值500億元,財政收入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200億元,人口規模40萬,將建成一座初具金融、商貿、科教、旅遊、休閒、居住功能的新型海濱城市。

大事記

臨港新城管委會臨港新城管委會
2003年6月5日,上海市政府決定成立上海臨港新城建設領導小組,韓正同志任組長。
2003年11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開臨港新城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上海臨港新城建設的組織機構、管理辦法、發展定位等重大問題。
2003年11月30日,上海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和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臨港新城開發建設正式啟動。
2003年12月29日,上海臨港新城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2004年1月20日,上海市政府正式批覆上海臨港新城總體規劃。
2004年2月1日,上海市市長韓正簽署第16號上海市人民政府令,正式頒布並實施《上海市臨港新城管理辦法》。
2004年4月27日,上海臨港產業區投資說明會在上海四季酒店舉行。
2004年8月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視察臨港新城。
2004年11月13日,上海海事大學遷臨港新城新校區開工建設。
2004年11月17日,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公司和芬蘭卡爾瑪公司簽約。第一個外資項目落戶臨港新城。
2005年2月7日,上海市黨政主要領導視察洋山深水港、東海大橋、臨港新城建設情況。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建設工程,確保年底實現“港開、橋通、城用”目標。
2005年4月5日,卡特彼勒集團全球總裁GerardVittecoq率領高層代表團訪問臨港新城,實地參觀了物流園區基地。
2005年6月22日,國務院以《國務院關於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覆》正式批准設立洋山保稅港區。
2005年7月9日,上海電氣臨港重型裝備製造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典禮在臨港產業區重裝備製造基地舉行。一期項目包括重型裝備製造基地和大型船用曲軸項目,投資32億元。
2005年7月28日,中船臨港船用大功率柴油機基地開工建設。
2005年10月10日,臨港新城首個重大市政項目——兩港大道一期工程竣工通車。
2005年12月10日,洋山國際深水港(一期)正式建成開港,東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
2005年2月28日,中國首條低速(城軌)磁浮交通試驗線在臨港新城產業區開工建設。
2006年1月12日,上海水產大學遷臨港新城新校區舉行奠基儀式。
2006年1月16日,臨港集團與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項目簽約儀式,洋山保稅港區陸域第一個國際物流項目正式啟動。
2006年1月20日,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滴水湖畔舉行。
2006年2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發文,正式批准國家級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上海臨港新城,面積13.3平方公里。
2006年4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視察上海電氣臨港重型裝備製造基地。
2006年6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洋山深水港。
2006年10月30日,模里西斯副總統班敦及夫人一行參觀臨港新城。
2006年11月30日,臨港新城首個街道——申港街道辦事處正式成立。
2007年2月2日,臨港新城蘆潮港鐵路中心站海鐵聯運首發成功。
2007年8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視察建設中的臨港新城。
2007年8月15日,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率天津市黨政代表團考察臨港新城。
2007年9月9日,臨港新城首個商品房住宅項目,綠地藍海庭——東岸漣城1號作品33萬平方米正式開盤。
2007年9月16日,中船三井臨港船用低速柴油機製造基地首台柴油機總裝下線提交。
2007年10月18日,德國倫茨(上海)傳動系統有限公司臨港製造工廠在臨港重裝備產業基地舉行開業典禮。
2007年11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視察臨港產業區。
2007年12月22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視察臨港產業區。
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德江視察臨港新城產業區。
200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率廣東省黨政代表團考察臨港新城產業區。
2008年4月28日,中船臨港海洋工程基地舉行開工典禮,該項目是我國振興裝備製造業16個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約32億元。
2008年5月29日,上海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上海南匯區行政中心搬遷至臨港新城滴水湖畔的南匯機關辦公中心辦公。
2008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洋山深水港。
2008年8月30日,浦東鐵路客車開行儀式在上海南站舉行,從上海南站至上海臨港新城蘆潮港站的客運列車正式開通。
2008年9月19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臨港基地落成投產,自主品牌榮威550轎車正式問世。
2008年11月5日,上海市政府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珠海簽署協定,在臨港產業區設立上海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首批啟動航空發動機項目。
2009年1月22日,上海電機學院臨港校區建設基地舉行奠基儀式。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雲耕、上海市政協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會長宋儀僑,市教委主任薛明揚,臨港新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南匯區委書記戴海波,臨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南匯區區長張建晨,臨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建國、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總裁黃迪南等市、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奠基儀式。
2009年2月26日,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到上海臨港新城就國防動員工作進行調研。調研團在聽取了上海警備區及南匯區武裝部關於開展國防動員工作的情況匯報後,臨港新城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戴海波向梁光烈部長匯報了臨港新城的發展規劃和建設情況。調研團一行還先後視察了臨港新城展示中心、上汽自主品牌整車生產基地、上海電氣核電裝備製造基地和中船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等。
2009年3月20日,臨港新城舉行全國首個百姓公祭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王萬里、臨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佴盛進等領導出席了儀式。來自南匯區泥城鎮、書院鎮、萬祥鎮、蘆潮港鎮的幹部與百姓500餘人,共同追念當地祖先,寄託清明情懷。
2009年4月25日,上海蘆潮港車客渡碼頭舉行竣工通航儀式,上海市副市長沈駿、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南匯區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了通航儀式。沈駿副市長宣布上海蘆潮港車客渡碼頭通航。
2009年7月1日,上海臨港外國語實驗學校在臨港泥城社區舉行奠基儀式。浦東新區副區長張恩迪宣布奠基開始,臨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為奠基石揭幕。
2009年8月18日,三一集團臨港奉賢園區項目簽約儀式在上海虹橋迎賓館隆重舉行。當天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會見了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等集團高管。簽約儀式前,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也會見了三一集團高管一行。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和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經信委、市建交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市規土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上海臨港新城管委會、奉賢區、臨港集團、光明集團等單位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2009年9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港新城醫院正式開工,進入樁基施工。該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教研功能兼備,診療科目齊全;建成後將為臨港新城及周邊地區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承擔急難危重診治,引領地區醫療技術發展。
2009年9月29日,臨港大道正式開工建設。臨港大道全長9.7公里,雙向八車道設計,從主城區兩港大道段起至A30止,將連線起臨港主城區、書院鎮、萬祥鎮和大團鎮。
2009年12月17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公示第一批62個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臨港裝備產業區列入公示名單。
2009年12月18日,臨港物流園區奉賢分區三一集團項目舉行開工典禮,副市長艾寶俊宣布項目開工。臨港管委會副主任、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臨港管委會副主任佴盛進、郭奕侃,三一集團、臨港集團、光明集團、奉賢區等方面的有關領導出席儀式。
2009年12月28日,上海市臨港科技學校遷建臨港新城主城區正式開工建設。
201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等陪同下,實地考察了上海電氣集團等臨港產業區入區企業,聽取了臨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徐建國關於臨港產業區和上海電氣集團發展的情況匯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畫,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隨同考察。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丁薛祥,副市長艾寶俊陪同考察。
2010年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作會議”,正式授牌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裝備製造),授牌上海市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航空產業)。
2010年2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批覆同意上海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更名為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臨港產業區和洋山深水港後方配套區的行政管理、協調服務等工作。(滬委[2010]105號文)
2010年2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決定中共上海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黨組更名為中共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肖貴玉任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朱嘉駿任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佴盛進任中共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紀檢組組長。(滬委[2010]106號文)
2010年3月18日,洋山保稅港區進口汽車展廳在洋山國際貿易大廈揭幕並正式運營。浦東新區黨委副書記、副區長、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戴海波,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洋山海關關長邵小平,洋山檢驗檢疫局局長朱金福,臨港集團副總裁朱偉強等領導出席儀式並為展廳揭牌。
2010年4月15日,“2010年中國航空供應商採購大會暨洋山保稅港區航空保稅展示館開館儀式”在洋山保稅港區舉行。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市府副秘書長肖貴玉、中航工業集團副總經理顧惠忠、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賀東風參加揭牌儀式。展示由中航工業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上海市經信委、中航國際物流、上海臨港集團共同承辦。
2010年5月28日,芬蘭總統哈洛寧女士一行訪問上海臨港產業區,重點參觀了芬蘭入區企業卡爾瑪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瓦錫蘭齊耀柴油機有限公司。中國駐芬蘭大使黃興陪同。臨港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成員、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向客人介紹臨港產業發展情況。
2010年7月1日,由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獨立研製、風輪直徑116米的海上風機“巨無霸”――3.6兆瓦大型海上風機,在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成功下線。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最先進、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
2010年7月29日,上海臨港集團和映瑞光電公司舉行LED光電項目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在臨港產業區打造國家級LED產業化示範基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出席簽約儀式,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丁薛祥出席,副市長艾寶俊、北大青鳥集團董事長許振東在儀式上致辭。臨港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成員、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映瑞光電LED項目公司執行長張汝京共同簽約。
2010年8月29日,國內首台自主設計和製造的第二代改進型核電百萬千瓦級蒸汽發生器在上海電氣臨港基地製造成功。這是上海電氣在臨港核電產業基地完整製造完工的第1台百萬千瓦級蒸汽發生器。
2010年10月19日,葉水福集團舉行葉水福上海洋山港物流園開幕典禮,宣告兼備自由貿易區(FTZ)、出口加工區(EPZ)、保稅物流園區(BLP)三合一協同效益的葉水福物流園正式運營。
2010年11月15日,中海洋山國際貨櫃儲運有限公司舉行開業慶典,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肖貴玉為開業儀式揭幕,管委會黨組成員、臨港集團董事長劉家平發表講話,巡視員郭奕侃,副主任佴盛進等出席開業典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