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08

2007:原創力與上海文學發展 2006:網路文學的發展及其對上海文學原創力的影響 2006年度上海文學類圖書市場分析

圖書信息

作 者:葉辛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78536
出版時間:2008-05-01
版 次:1
頁 數:34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07-2008》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系列課題“上海文學發展年度報告”的成果之一。本課題以與上海文學發展緊密相關的文學原創力問題、文化大都市建設問題為核心切入點,以文學、文化領域的重要實踐和重大現象為收錄對象,由多項相互關聯的子課題構成,是在廣泛而翔實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系列研究報告。

作者簡介

葉辛,原名葉承熹。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中學畢業時遇上“文化大革命”的風暴,於1969年早春去貴州山鄉插隊,一呆就是十年又七個月。這段豐富而又跌宕的經歷使他和文學結了伴,守著茅屋裡的煤油燈,他拿起筆來寫起了小說。1977年他的處女作《高高的苗嶺》問世。1979年調入貴州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歷任《山花》雜誌主編,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壇》雜誌主編。此後筆耕不輟,前後出版了四十幾部書籍。其代表作的《蹉跎歲月》、《家教》、《孽債》、孽債2等長篇小說。電視劇劇本《家教》、《蹉跎歲月》(均已錄製播出)均獲1983年全國金像獎。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優秀作品一等獎(1985)長篇小說華都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1995)。

目錄

2007:原創力與上海文學發展
總報告:文學原創力的缺失和追尋
上海中年作家生活與創作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上海“80後”創作人才生存狀況報告
2006-2007年度上海兒童文學創作與閱讀調查報告
新世紀上海文學批評的嬗變與活力
網路文學與文學原創力
2006:網路文學的發展及其對上海文學原創力的影響
上海市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制”調研報告
上海民營文化公司與當代文學原創力
2006年度上海文學類圖書市場分析
2006,重塑上海人形象的影像努力
2008:文化大都市建設與文學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