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播種節

上海播種節,一個在上海市每年的春分後第一個星期日。

節日簡介

每年的春分後第一個星期日定為“播種節”。

節日起源

2011年3月27日,在上海市黃浦區蘇州河畔的九子公園內,舉行了一場具有創新理念的的社區活動----播種綠色感恩自然。就此啟動了首屆“播種節”,它標誌著一個社區新的節日的誕生。
此次活動是由上海市黃浦區公益事業促進會的白領青年倡導的,是一個創新、給力、充滿活力的新的節日——首屆“播種節”在這裡拉開了序幕。
每年的春分後第一個星期日定為播種節。節日是衡量一個民族文化軟實力的指標。昨天,我們的祖先根據農耕節氣,創造了很多優秀的節日和節俗文化。今天,人們從農村遷移到了城市,我們的節俗文化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鋼筋水泥下的我們,需要有一個現代的節日。踩著春分這個傳統的節氣,選在春分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播種節”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播種什麼

播種的是綠色,是文明,是志願,是關懷。
關於播種綠色:人們要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活,首先要感恩大自然,從自己身邊能夠做的事情做起。低碳不只是口頭上的時尚,我們需要化時尚為行動。陽台小農莊能讓我們的時尚變得有計畫有行動。關於播種文明:之前我們倡導過“左行右立”等,體驗著世博帶來的文明。所以說明日的文明,始於今日的奉獻。關注生活中的細節,我們要呼籲更多的人成為播種締造文明的參與者。關於播種志願:志願理念已經通過“小白菜”為大家所接受。我們青年人更需要尋求機會和社會需求,參與公益活動,服務社區,自我表達和承擔責任,最終做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讓志願者現象變成一種市民文化。關於播種關懷:我們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足見其重要性。人與人之間需要加強交流溝通,社區是我們工作生活社交的地方,在這裡,以創意助力公益,建立更多的足夠好的社交平台。

首屆播種節

2011年3月27日,在上海市黃浦區蘇州河畔的九子公園內,舉行了一場具有創新理念的的社區活動----播種綠色感恩自然。就此啟動了首屆“播種節”,它標誌著一個社區新的節日的誕生。
首屆播種節的活動現場最熱的環節是體驗部分、認領部分、還有小朋友的綠色繪明天部分。黃浦區宣傳部副部長徐家駟:這是一個創新的活動,在黃浦區是首創,在上海市也是首創。它讓“以節載道”落了地。
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主任楊剛說,這次播種活動是南京東路社區“以節載道”推出社區系列活動的序幕,確定每年春分第一個星期日為社區“播種日”,引導社區裡的白領、居民等以這種方式播種希望、播種綠色、播種關懷、播種文明。
參與活動的企業表示:我們作為企業希望讓愛心捐贈落實到具體事務上。紅三權律師事務所的主任羅強律師表示:企業賺錢為什麼,其中一部分就是要回報社會,這就是企業的良心。社區“僑之家”代表說,這項活動讓他們學會感恩自然,也讓愛心在社區傳遞。
學生代表,上海商學院念大三的陸金昊則說,雖然她種的是只有幾棵生菜的小盆栽,需要帶回家繼續養護,但有了此次有機土栽培經驗後,她會種更多的綠色蔬菜,等成熟後親自炒給父母吃。“等經驗更豐富些,我還會教同學朋友用有機土種植蔬菜與花草,讓生活更加綠色有機環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