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人創作文選

《為了和平》導演闡述 《子夜》導演闡述 《陌生的愛》導演闡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3月1日) 平裝: 326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7309043979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上海影人創作文選》是上海電影家協會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精心策劃、編輯的獻禮圖書,匯集了百年之中歷代上海電影人的創作手記及藝術總結,是上海影人百年求素和藝術想像的文字記錄,同時真實反映了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上海電影創作的發展變化軌跡。

編輯推薦

一、《上海影人創作文選》是上海電影家協會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而編輯的創作總結研究文章的結集,其中大多是我會會員,也有少數已作古的先輩;其中部分文章在專業報刊書籍上發表過。
二、《上海影人創作文選》以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力求將上海在電影創作、藝術研討的成果收納入冊,並希冀真實地顯示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的電影創作的發展變化,其中凝聚著幾代上海電影人的心血和智慧。
三、《上海影人創作文選》入選文章,大部分由上海影協會員自薦(或由會員家屬向協會推薦),個別的因篇幅有限作了一定的刪節,絕大部分均存原貌。
四、《上海影人創作文選》文章按文中所論及的影片出品年份的先後排序,同一作者的文章只入選一篇。

目錄

自我導演以來
《姊妹花》的自我批判
我和影片<神女》
八十四日之後
《生死同心》的自白
《狼山喋血記》的製作
我特別喜歡胡母
說說我演三毛的經歷
我編導《武訓傳》
《雞毛信》導演闡述
《李時珍》導演闡述
我演祥林嫂的“看法”和“想法
《為了和平》導演闡述
學習民族傳統,創造林則徐形象
談談創造林紅
《李雙雙》、《今天我休息》角色創作漫憶
對時代音樂與地方色彩的探求
學傳統藝術,樹創新觀念
《大鬧天宮》導演闡述
扮演李雙雙的一點體會
對民族風格的追求
《李雙雙》導演闡述
《廬山戀》導演闡述一J
《巴山夜雨》剪輯體會
《白蛇傳》導演闡述
《珊瑚島上的死光》藝術總結
《三個和尚》導演回顧
《藍色檔案》導演闡述
《南昌起義》情節節奏試探
《子夜》導演闡述
探索與實踐
嚴肅樸素的拍攝
為電影音樂民族化而努力
我識阿Q
《咱們的牛百歲》導演創作漫憶
一個嬰兒的內心獨白
關於《城南舊事》的美術設計
布里丹驢子及其他
關於《大橋下面》的創作
《月亮灣的風波》導演闡述
《龍女》導演闡述
關於《高山下的花環》多機拍攝的若干問題
談科教片《西藏一西藏》的創作
著墨於銀幕造型的主體
最後的太陽》導演闡述
80年代上海風情畫
《人·鬼·情》的思考與探索
《車隊從城市經過》導演闡述
尋找自我丟失的那點味兒
形象大于思想
拍攝《開天闢地》的思考
假女真情》導演闡述
《都市刑警》導演闡述
在追求票房的同時,也追求藝術上的突破
《燭光里的微笑》導演闡述
《情灑浦江》藝術小結
《留守女士》導演闡述
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
就算總結吧
為當代人塑像
我演蔣築英妻子
八部半以後
《陌生的愛》導演闡述
《喬遷之喜》導演闡述
《大捷》攝製工作回顧
聲音的表現力
《樂魂》導演闡述
挑戰自我,真情奉獻
“飛”(非)一般感覺
勇於實踐,大膽探索
電影現實題材創作的一大跨越
走進詹天佑
我們為什麼拍電影《真情三人行
《父親》導演闡述
《哈羅.同學》導演手記
花兒怒放》導演闡述
拍一部對少年觀眾還算好看的片子
後記

序言

到今年——2005年,中國電影已經走過了碩果纍纍又風雨跋涉的百年行程。在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中,上海電影占據著一個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上海這座城市在中國城市發展史和中國現代經濟史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作用。在20世紀的百年間,上海經歷了現代經濟勃興、革命風暴洗禮、民族戰爭災難、政權更替跌宕和改革開放跨進……無論哪一個年代裡,上海始終是中國現代經濟和城市文化的縮影。因此,具有工業特色的電影藝術,從傳人中國到紮根本土,從初具規模到躋身亞洲電影之林,都跟上海這座城市本身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上海的滄海桑田、除舊更新,也都在電影藝術中得到了生動的表現。無論是20世紀之初一一中國電影的創業時期,50年代社會主義電影的發展時期,還是80年代以來,由改革開放推動的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轉折時期,上海電影一直發揮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它是民族電影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流派,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基地,也是中國電影藝術家群落中一個顯赫的家族。上海電影人世代相承、畢生奉獻的藝術創造,在銀幕上留下了民族靈魂榮辱悲歡的歷史印記。上海電影及其歷史遭遇既是摹寫和記錄中國人世紀沉浮、社會百態的真實畫卷,也是電影人自身命運起伏、才智揚抑和藝術成敗的見證。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銀色印記》,匯集了百年之中歷代上海電影人的創作手跡、藝術總結和理論評述,是上海影人百年求索和藝術想像的文字記錄。藉助於這些珍貴的內心獨白和坦誠切磋,我們感受到電影先驅者們創造的悲喜和求真的艱辛。這些交融著生命體驗和創作靈感的文字,不只反映了電影藝術觀念的演變、技巧傳承和革新的專業內容,而且也反映了電影在上海城市發展和文化演變中的意義和作用。

後記

應上海電影家協會之邀,我們作為主編參加了這本書的編選工作。說心裡話,這件事的動議之初我們多少是有點懷疑的,把一些舊文輯錄成一本集子,似乎意義不大,再說從應徵對象來說,如今還有誰會對在一本非公開出版物(當時的說法還是編一本內部資料性質的冊子)發表一些舊文有興趣呢?卻不料徵稿信發出不久,稿件便如雪片紛紛,由疏而密,由少漸多,竟至到截稿日仍剎不住,影協的錢峻崖先生向我們報告收到的稿件數量是每日俱增,至送印刷廠排樣前夕已有150篇了。
由編一本紀念性質的內部資料而至厚厚兩大本的煌煌巨錄,其中的推動力何在?與其說是投稿者對發表文章有興趣不如說是來自人們對紀念中國電影100周年的那份真切的感懷之情。更為重要和要緊的是所有這些作者都親歷了上海電影的百年滄桑,無論是它無聲的初創時期,還是艱難的吶喊年代;也無論是它的疾行高歌,還是它的曲折低回,評論家和創作家都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用筆記錄了它的每一個腳印。這些腳印排起來看不一定連貫系統,卻也可讓讀者從一種總體的把握中看見上海電影發展軌跡的印痕。尤令人感佩的是這一百多位作者中有20多位是已作古的先人,他們的文章除了少量由親友後人推薦,大多由編者尋來選人的。收錄前哲先賢的文字,不僅是為了表示一種應有的尊敬,更是為著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感悟詩情。
於是,在這本書與大家見面的時刻,我們有信心說這樣的話了:這本書已超出了一個紀念活動項目的意義,而為上海電影的史料建設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史料彙編。儘管類似的資料書已出了不少,但本書獨特的編選角度和十分有意義的出版時機仍是同類書所不能代替的。
特別要說明的,本書的編纂自始至終是在上海市文聯、上海影協和各方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進行的,尤其是得到了上影集團領導的鼎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誠新印務科技有限公司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影協工作人員更是發揮團隊精神,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地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和心血,作為主編的我們感激之情自然是溢於言表的。
因資料繁雜,時間有限,本書難免存在疏漏之處,謹請讀者朋友們指正與諒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