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盧灣區李惠利中學

上海市盧灣區李惠利中學

上海市李惠利中學地處上海中心城區盧灣區東南處,創辦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公辦國中學校。學校現有各類實驗室、藝教排練廳、多功能教室、電子閱覽室等專用教室28個,多媒體教室46個。教育教學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為學生髮展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一角上海市盧灣區李惠利中學

上海市盧灣區李惠利中學位於上海市盧灣區肇周路420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學校占地面積10168平方米,建築面積13546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1347多名,教職工141名。

校史

學校教學樓學校教學樓

前身為惠中學塾,清光緒十五年,美國安息浸禮會創設。光緒二十三年改惠中書元。當時分男女兩校,男校設高小、國中及高中部,女校設國中及高小。
由美籍牧師台物史夫婦分任校長。1931年立案,1942年合併,定名私立惠中中學。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學校與教會脫離,改名為公立五愛中學(次年,震旦附中與震旦女子文理學院附設女中合併成為向明中學),當時校長李象偉。五愛的含義是源於《共同綱領》中的“五愛”社會公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根據82年憲法第二十四條“愛護公共財物”又改為“愛社會主義”。
1978年9月,學校被定為區重點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李惠利先生捐資人民幣100萬元助建教學樓(5000平方米的六層教學樓),1992年改名李惠利中學。學校現任校長趙燕凌,黨支部副書記蔣玉華,副校長蔣玉華、鍾斌。學校地址肇周路420號,地處市區東南交通樞紐的斜橋。南浦大橋建成後,與大橋配套的交通幹道在學校南側由東向西延伸。
百年來,學校培養的人才遍及海內外。象棋大師胡榮華,是學校五十年代的校友。烈士張友慧(女)是我校48年的校友,50年參加抗美援朝,51年6月6日在我軍陣地上遭敵機掃射,英勇犧牲,時年僅十九歲。

設施

學校會議學校會議

學校現有電腦房、語音室、理化生各學科實驗室、美術室、電子閱覽室、音樂室等12個專用教室,同時還設有合唱、舞蹈、民樂、管樂等專用排練室。
學校會議在長期的辦學中形成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實施開放辦學、發展個性特長、培養未來人才”的辦學思想;“藝術見長、和諧發展”的學校特色;把“和諧發展+個性特長=未來人才”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我們正朝著“開放辦學、嚴謹治學、發展品牌、力創名校”的學校總目標發展。學校現為聯合國教文科組織“EPD”項目實驗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教委教材課程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國防教育優秀書架學校、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上海市第二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上海市盧灣區素質教育實驗校、上海市盧灣區科技特色學校、上海市盧灣區素質教育實驗校。

特色

近年來,學校堅持“依託人本,師生互動發展;構建校本,自主特色發展;注重成本,科學高效發展。”的辦學思路,不斷提升教育內涵,凸顯品牌特色。
學校堅持開放型、內涵式、特色化發展道路;堅持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和高水平的學校管理並舉,已形成“藝術見長,和諧發展”的學校特色。綜合改革初見成效,課改實踐日趨成熟,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聲譽不斷提升。2005年畢業生合格率達100%,中考成績連續兩年在盧灣區名列第一。
學校努力凸現藝術等校園特色氛圍,搭建“學生藝術才華展示周周演”舞台,規劃學校藝術環境布局,讓師生感受藝術魅力的吸引。學校管樂團、民樂團、舞蹈團、合唱團、書畫社等各學生藝術社團經常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融入社區。2001年至今,參加市、區級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近80次。學生藝術社團多次出訪歐亞諸國,已有500多人次在市、全國,乃至國際藝術競賽中獲獎。學校歷屆英語課改實驗班的同學成績優異,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眾多。學校的男子籃球隊、男女田徑隊等在市區級各類競技比賽中成績卓著。

理念

學校推進二期課改實驗,把新課改的理念轉化為行為,把框架建構成實體,把原則細化為制度,用真情,動真格,下真功。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二本三點”(以人為本,師生互動發展;以校為本,自主特色發展,尋找支點、聚焦熱點、形成亮點)的新課改工作思路。
學校以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作為引領課改發展的主線。在教學觀念、方法、行為、評估方式上賦予全新的詮釋,注重體現人本與文本,管理與激勵,規範與操作相結合,以管理促發展,以制度促規範。努力建設以學生為本的校本課程、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備課觀、營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實行多元雙向課堂教學評價。學校的課改工作呈現出“學校主動,師生互動,內外齊動,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學校於2005年4月和5月,分別舉行了上海市國中校長二期課改培訓班現場交流會和上海市國中全面推廣二期課改工作會議南塊分會場活動。通過學生藝術創作實踐活動展示、課堂教學展示、學校課改工作匯報等,向同行們展示了學校二期課改實驗的豐碩成果。

成果

在取得令人信服的新課改實驗成果的同時,學校乘課改東風,以典型促一般,以亮點帶層面,彰顯“藝術見長,和諧發展”的學校特色。學校積極為學生提供藝術審美的學習經歷,以藝輔德、以藝增智、以藝促能、以藝冶情、以藝健體,形成藝術特色教育亮點。不斷挖掘藝術教育的文化含金量和特殊功能,由原先的個體藝技性特長訓練向全員修養性文化培養方向轉化。
學校開發藝術教育校本課程,已印刷書畫類校本教材5冊,編撰音樂類校本教材3冊,對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開設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藝術拓展課。
學校歷屆特色班學生學有專長且成績突出,多人被破格錄取、推優升入市重點高中,如上音附中復旦附中市西中學、上師大附中等。

榮譽

學校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實驗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教委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二期)、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中國小心理輔導協會實驗學校、上海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盧灣區教育系統A級單位、盧灣區中學教學成績顯著表彰單位。

上海市盧灣區中學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