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

我國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於07年揭標。 09年3月22日,有華銳風電科技公司研發的我國第一台海上風電機組實現吊裝。 該項目是我國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我國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於07年揭標。
中電國際、中國大唐、中廣核、上海綠色能源組成的投標聯合體最終中標。

背景資料

風電場位於臨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東海大橋兩側1000米以外沿線,最北端距離南匯嘴岸線近6公里,最南端距岸線13公里,全部位於上海市境內。
預計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單機容量不低於2000千瓦。未來預計發電量可達2.6億度,可供上海20多萬戶居民使用一年。海上風電場所發電能將通過海底電纜輸送回陸地。

項目簡介

東部沿海的海上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只是由於我國沿海經常受到颱風影響,建設條件較國外更為複雜。上海在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和南匯、奉賢沿海區域具有較豐富的風力資源。因此上海將重點建設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和崇明、長興風電場一期工程等,到2010年風電規模達到20~30萬千瓦。
09年3月22日,有華銳風電科技公司研發的我國第一台海上風電機組實現吊裝。2010年2月,34台機組全部吊裝完畢,同年7月實現併網發電。
該項目是我國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商機與風險

中國海上風力資源有一個特性,就是惡劣的颱風肆虐,許多專業人士表示了擔憂。“颱風對風機是一個嚴峻考驗。”看了中國颱風運行資料,許多風力發電機提供商直搖頭。上海一家企業曾跟蹤過浙江一次颱風,那次颱風將90%的陸上風機折斷,有的甚至連根拔起,“海上情況會更糟。”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尚缺乏海上風電建設經驗,海上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以及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剛剛起步,海上風電建設技術規範體系也亟須建立。通過上海市東海大橋10萬千瓦風電場的建設,並結合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我國將對海上風電有關技術進行專題研究,逐步建立海上風電的技術標準體系,形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上風電機組設計和製造技術,為我國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