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成立於1999年,是一所由國內上市公司——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家“211”重點大學——上海大學合作舉辦的上海市第一所股份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自2009年開始逐漸壓縮學歷層次較低的專科(高職)生源規模。經過連續四年的規模壓縮,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決定自2013年起將不再進行專科(高職)招生。

基本信息

辦學背景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成立於1999年,是一所由國內上市公司——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家“211”重點大學——上海大學合作舉辦的上海市第一所股份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巴士集團以資金(資產)投入,占80%股份,上海大學以學校無形資產、師資投入占20%股份,共同組成學院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形成了“企業主辦、董事決策、院長負責”的辦學體制,按企業管理模式運作。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1996年成為全國首家城市公共運輸上市公司,是上海市著名企業之一。巴士集團經過資產經營、品牌經營以及專業化、集約化管理,形成了以交通產業為核心相關產業相配套的發展格局,業務已拓展到軌道交通、物流、金融、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取得了超常規的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巴士集團深感相關高級技能型人才的緊缺和企業員工綜合素質提高的緊迫,從而萌發創辦職業教育機構的構想。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型重點大學,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多年來,一直強調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辦學,十分重視學校與社會的結合,錢偉長校長提出要拆除“四堵牆”中首先就是拆除學校與社會的牆。作為一所立足於為上海市社會與經濟發展服務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不斷抓住機遇,努力滿足國家和上海市的人才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士集團與上海大學走到了一起,開創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股份制辦學新體制。作為校企合作的產物,學院牢牢抓住這一良好機遇,有效整合雙方資源,堅定貫徹“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方針、及“背靠企業、面向市場、辦出特色、服務行業”的辦學宗旨,以敢於創新的勇氣、永不滿足的精神,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股份制舉辦高職教育的新路。在股份制辦學體制下,學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主要依靠巴士集團資金投入和銀行貸款進行基本建設,將學費收入用於日常教學、行政開支和還息,學院不享受國家財政撥款。學院的專業申報、招生、學籍管理、畢業文憑頒發則納入上海大學統一管理。這是我院與其他公辦、民辦高職院校最大的區別,這一辦學體制也促使辦學者既要注重辦學的經濟效益,更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董事會曾作出決議,明確對學院不求回報、不求規模,要將辦學質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創立“上大巴士”品牌。

發展歷程

建院近七年以來,學院規模從占地面積27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發展到187畝、5.6萬平方米。學院資產總值達1.5億元,其中教學設備總值1200萬元。招生人數從首屆2個專業502名/年,擴大到9個專業1000名/年,並面向江浙兩省招生。目前學院全日制在校高職學生2806人,成人高校學生159人,師資結構不斷最佳化,專任教師總數145人,其中高級職稱41.1%,雙師素質38.6%,青年教師24.8%。學院堅持以新機制促發展,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迅速發展成為同類院校的招生熱門,每年最低錄取分數均高出市資格線約30分,新生平均報到率高達93.4%。學院依據上海市“十·五”規劃中確立的支柱產業“汽車”、“商貿”,新興產業“物流”、“特大型城市綜合交通管理體系”和“國際博覽與展示中心”等發展的需求,設定了“汽車運用技術(現代汽車故障檢測與維修)”、“套用電子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商務”、“交通運營管理”、“物流管理”、“計算機及套用”、“廣告藝術設計”、“套用藝術設計(博覽與會展)”、“套用英語”等9個高職專業(10個方向)。以培養汽車下線之後的銷售、售後服務及相關產業急需的高素質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為主,為上海市的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上海大學、巴士集團及社會企業的關心下,經過幾年持續的投入和建設,我院校內外實訓基地已頗具規模和特色,不僅在技術上居業內領銜地位,而且集學生校內實訓、企業員工培訓、職業資格考證等功能於一體,積極發揮了“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的作用,成為我院對外交流和服務的視窗。目前,我院校內實訓基地建有模擬汽車銷售4S店的汽車展示廳、汽車商務實訓室(巴士公司84000網站培訓基地)、現代汽車實訓中心(上大巴士東昌汽車技術培訓基地)、汽車電子實訓室(聯合汽車電子培訓基地)、物流網路實訓室(遠馳物流培訓基地)、汽車結構展示室、三維動畫製作實訓室、計算機網路實訓室和計算中心(美國ATA授權計算機考證站)等,為巴士集團、強生集團、寶鋼集團、永達集團、殼牌公司、95831部隊等社會企業和單位共舉辦了20多個汽車類非學歷培訓班,培訓人數達5284人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同時,與永達、東昌、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大榮物流、西北物流園區等大型企業建有28個校外實訓基地,形成了廣闊的學生“校外實訓——就業”平台。三、辦學成效學院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德為本,突出能力,倡導“勤奮讀書、刻苦學技、誠信明禮、礪志成才”的學風,學生經過三年大學生活,在社會適應能力、語言(中、英)表達能力、繼續學習(自學)能力、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專業職業技能五個方面獲得較全面的發展,學生畢業後普遍獲得企業和社會的好評。短短几年間,學院辦學實力明顯增強,辦學特色和行業優勢已露端倪,辦學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學院已經向社會輸送了具有“上大巴士”品牌的六屆共2183名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5%以上,獲得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好評,也贏得了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2005年學院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並率先通過“上海市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的驗收評估。2005年學院成為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汽車維修),同年被列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單位。學院教育教學工作也成果斐然: “汽車行銷實務”申報建設2006年度上海市級精品課程成功, 2005年“汽車商務專業開拓與建設”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電路分析課程改革與建設”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現代汽車實訓中心”獲批准為上海市第176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第176職業技能鑑定所被列為上海市及國家“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並獲市優秀職業技能鑑定站三等獎,2002年“汽車商務”專業列為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此外,學院後勤服務體制改革取得較好成效,後勤服務中心於2003年獲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市政府與市政協領導多次專程來院調研學院“股份制”辦學情況,充分肯定了學院“不花國家投資,依靠企業和行業優勢,培養市場緊缺人才”的創舉,並歸納為“背靠企業、面向市場、辦出特色、服務行業”16個字,遂成為我院特色鮮明的辦學宗旨。四、辦學特色(一)確立股份制辦學新體制 構築深層次校企合作模式 在辦學管理上,一方面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另一方面主動將一切教學過程納入上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既遵循教育規律,又遵循市場規律,有效提高了辦學效率和辦學質量。在專業設定上,學院成立由行業、企業負責人和專家為主體的“學院建設與發展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具體對專業設定、課程改革、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進行諮詢與指導,使學院的專業設定具有前瞻性,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更貼近市場,更具特色。在資源利用上,學院背靠企業,獲得了社會企業的大力支持,大眾汽車公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巴士集團公司、泛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申沃客車公司、上鋼五廠等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支持學院建設,多次無償贈送汽車教學設備,同時還輸入先進的技術,使學院實訓室建設基礎實、立意新、起點高。在辦學經費上,學院不享受政府財政撥款,主要依靠巴士集團的投入、社會各界的捐助、以及學費的收入,走的是靠社會力量發展的辦學道路。投資主體巴士集團對學院不求回報,但求品牌。學院董事會正是在巴士集團這樣的要求和鼓舞下,發揚上大“自強不息”的精神,努力克服辦學資金有限的困難,全力打造高職教育品牌,可謂是“不花國家一分錢,不遺餘力創品牌”。如今,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學院不僅獲得良性發展,而且品牌效益初顯,不斷創造出成倍的社會效益回饋社會、回饋企業、回饋家長。學院在為社會輸送急需人才的同時,還為企業員工提供良好的在職進修和培訓服務,這種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企業成為學院的“校外實訓——就業”基地,校企互助互利,獲取雙贏,學院辦學的道路越走越寬。(二)實施“2+1”人才培養模式是高就業率的保障學院依據高職人才培養的特徵以及企業對錄用高職畢業生的要求,牢固確立“基礎適度、以德為本、突出能力、重在實踐”的教育理念。根據現代服務業相應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通過精簡、最佳化、整合等不同方式,建立了“公共基礎課平台”和“公共技能實訓平台”,實施“理論教學——校內實訓——職業資格考證”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原有的“學科型教學體系”。為把學生培養成能力見長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縮短畢業生進入企業的適應過程,學院堅持實施“2+1”的培養模式,即有二年時間在校內學習、實訓和考證,一年時間在校外接觸實際,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接觸社會、掛職鍛鍊;通過3個月“企業實訓”,從基層“頂崗”做起,了解企業,接受企業的考察,明確畢業後留用的意向;再經5個月的“畢業實習”,接受企業的職前培訓,向師傅學技,同時在學院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實踐論文和就業簽約。2004年學院委託用人單位對首屆畢業生作調查,綜合評價如下: l 組織紀律性、工作責任心、團隊精神、文明禮儀和愛崗敬業等5項評價—“強” “較強”≥92%; l 繼續學習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專業職業技能和社交與適應能力等4項評價—“強” “較強”≥83%; l 與同等學歷的他校畢業生相比63.9% 的學生具有技術套用能力“強” “較強”的優勢此外,學生下企業實訓的形勢也十分喜人,上述28個企業每年向我院索要的實訓學生數遠大於應屆畢業生數,以04屆為例,需求數為802名,而學院本屆畢業生僅439名,由此可見,學院的品牌效應得到顯現。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從成立至今,從未停止過開拓創新、改革發展的步伐。在“十一五”期間,學院將緊緊抓住這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機遇,堅持以持續發展為主題,以品牌為根本,以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為使命,以股份制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套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專業,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校企結合為支撐,以技術套用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教學設施和基礎建設為基礎,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以內涵發展為主,外延發展為輔,提高辦學效率和效益,全面推進學院事業空間的拓展、功能的增強和水平層次的提升,在通過“上海市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建設”驗收後,爭取在2010年之前,建成全國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把學院建成“辦學理念先進、行業優勢顯著、專業特色鮮明、運營機制高效,上海一流、國內著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為上海大學的二級學院,經上海市教委批准,於2000年元旦揭牌成立。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院士,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周禹鵬和上海市教育基金會會長謝麗娟等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學院是由全國公交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浦東巴士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斥資與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大學共同創辦的股份制學院。學院擁有以上海大學的著名學者、教授專家擔綱組成一流的師資隊伍,並由國際著名品牌汽車商共同參與精心挑選國內外的系統性、科學性、實踐性甚強的教材。培養素質較好、適用性強的複合型人才和以技能見長的套用型人才。學院建有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如多媒體教室、高級轎車檢測與維修實習室、多功能計算機教育中心等先進的汽車實習實訓設備。學院教室寬敞、生活設施齊全,綠樹環抱,小河潺潺,寧靜而優雅。學院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楊高南路326號。學院招收本市應、歷屆高中生和"三校生"。學制三年,經考試合格,頒發上海大學文憑和有關技能證書。學院首屆新生已於2000年3月1日正式入學就讀。2000年秋季共有4個專業對高中畢業生招生。

校園圖片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