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香港館

上海世博會香港館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香港館,位於世博會浦東園區的香港館,屆時在三層高、中層通透的“香港館”內,以“無限城市”為題,介紹香港的基建、城市交通、信息科技設施、可持續發展等。而在世博會新增設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內,香港也會以“智慧卡、智慧型城市、智慧型生活”作主題,向世界展示香港的科技生活。

簡介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上海世博會香港館設計效果圖

香港館以“無限城市——香港”為主題,規劃展示香港的城市活力和創意,以及香港與內地、與世界的緊密聯繫。

香港館位於中國館南面,鄰近澳門館,占地面積約為600平方米。香港館樓高3層,外形優美並富現代感,中層通透,構成獨特的視覺效果,象徵香港和香港人的無限想像力和創意空間。

為宣傳香港創意之都,將會參加兩大展區,分別為A區的“香港館”及E區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政府早前已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3.8億元,以供興建場館、展覽和人手等開支,其中6,900萬元用作興建“香港館”。

香港館10日在此間開工建設。預計建設時間需11個月。2010年4月完工。

主題

香港政府對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投注入了極大熱情,這次香港展館的主題定為‘無限城市’”,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副處長譚羅南華介紹說。與此主題相呼應,香港館最終選定的設計創意則是“無限空間”,將主要著力於展現香港所擁有的完善基礎設施,四通八達的城市交通,先進的資訊科技設施,資金、貨物、資訊的自由流通以及中西多元文化薈粹、可持續發展的優質城市生活等“軟”、“硬”元素 。

構思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上海世博會香港館
根據設計者的構思,香港館的中層會儘量通透,利用上下鏡面的反光物料製造成倒影,將建築外的景象反射到建築內,構成獨特的視覺效果,象徵香港蘊藏的無限想像和創意空間。特區政府計畫以勝出的設計作為藍本,詳細設計和建造香港館。
特區政府計畫以“無限城市--香港”為主題,建造一個能夠凸顯香港特色的展覽館,作為中國館的組成部分之一。為網羅本地相關專業人士最好的創意和構思,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建築署在今年年初主辦了香港館概念設計比賽,共收到八十份參賽作品,其中冠軍的作品名為“無限空間”,是一個三層建築結構。

準備工作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正密鑼緊鼓籌備中。2009年10月12日起,一連七日在中區警署舉辦展覽,增加市民對世博會的認識。展覽將通過歷史照片實物展品,展場分為兩層,通過200多幅歷史照片及實物展品向市民介紹世博會歷史、中國與世博會的關係、同時讓市民預覽香港展區的部分展覽主題。同時也率先展出屆時香港館外形及內容的概念方案。展期歷時半年,預計可吸引7000萬人次參觀。已有179個國家及44個國際組織答應參展。

獻計獻策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港高校的學生紛紛為上海世博會香港館獻計獻策

這一次的“走進世博會”展覽,不僅僅是上海進行推介和展示,香港更是成為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在圖片展的設計中,香港方面特地將“微縮版”的香港館和模擬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放入其中。

“香港館”中港方工作人員向每位參觀者分發一疊智慧卡片,觀眾將卡片上的圖案對準牆上顯示屏的相同圖案一照,各種資料立刻呈現眼前,如密碼開鎖一般。在香港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廳外,人們可以向一個巨大“燈泡”中投入自己的展示創意,記者看到一百多位香港中學生趁周末前來參觀,看完後他們紛紛獻計獻策,幾十份創意一下子點亮了“燈泡”。而在上海世博園區模型前,香港居民陳老先生告訴記者,他分別於30年前、7年前、2年前三次到過上海,見證了浦東新區的一輪輪變遷,他表示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又一個嶄新的浦東。

設計比賽

在港舉行香港館設計比賽。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表示,勝出的作品將作為日後香港館詳細設計的藍本。

據報導,羅智光設計比賽結果公布,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所需工程費用和撥款建議,之後展開香港館的建造工作。

特點和元素

香港特區館主要涵蓋六個有關香港的特點元素,包括獨特的地理位置,基礎建設完善,與世界和國內城市緊密聯繫;境內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運輸服務極具效率;資訊科技和通訊科技設施先進,溝通無間斷;資金、貨物及資訊自由流通;中西文化薈萃,多元兼容,創意洋溢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優質城市生活。

開工建設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上海世博會香港館開工儀式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香港館10日在此間開工建設。預計建設時間需11個月。2010年4月完工。

香港館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以“無限城市——香港”為主題,規劃展示香港的城市活力和創意,以及香港與內地、與世界的緊密聯 系。

香港特區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陳子敬表示:“今天的開工儀式,是香港特區全力、全方位參與上海世博會的一個里程碑。”

香港館館長吳漢榮說,來自香港郊野公園的生態植被、香港區花紫荊花等,都有望成為香港館的獨特看點。他還證實,“上海世博會香港推廣形象大使”張學友等香港知名藝人,也擬助陣香港館各項文化活動。

香港館從原創設計到承建,集納了眾多香港本土設計者的智慧。香港館樓高3層,外觀富現代感,中層通透,構成獨特的視覺效果,象徵港人的無限想像力和創意空間。

陳子敬說,香港2008年批准撥款1.45億港元用於香港館基本工程項目開支。

展現創意空間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觀眾在中區警署博物館展廳內觀看香港館實體模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14日出席香港館概念設計比賽頒獎禮時表示,借著參與上海世博會,將宣傳香港的城市魅力和優質生活,積極推廣創意產業。特區政府計畫以勝出的設計作藍本建造香港館。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建築署於年初主辦了香港館概念設計比賽,共收到了80份參賽作品。冠軍作品名為“無限空間”,為一個三層建築,得獎者是現職建築師陳維正和施琪珊。

陳維正介紹,香港館將一組建築群從中間削開,利用上下鏡面反光物料製造出倒影,吸引參觀者注意,地面首層代表香港的基礎建設,展館模擬橫街窄巷的景象,並放置大型基建模型;第二層代表城市的無限創意和包容,平台裝設互動螢幕和展覽,象徵信息自由流通;第三層則結合了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錄像介紹香港的文化保護、市區重建等。

館內建濕地公園

2009年4月1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陳子敬表示,特區政府3億4千餘萬元撥款將有力保障香港參博。香港館館長吳漢榮還透露,一座濕地公園將被“搬”進香港館內。

意念反映香港特性

政府新聞處副處長譚羅南華在上海世博會香港推廣周推介會上表示,“香港館”由本地兩位年輕設計師設計。該館分為3層,館名為“無限空間”,意念來自香港城市發展的不同層次,底層展館展示本港大型基建模型;中層由數條柱與透明玻璃的外牆組成,突顯空間開揚,反映香港信息流通;頂層則以螢幕現場直播香港西貢海灘、大嶼山群山迭影的影像,反映香港城市生活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設虛擬“真人導賞員”

(圖)上海世博會香港館上海世博會香港館

譚羅南華指出,“香港館”的展覽內容主要分6個部分,包括香港著名地標等基建、交通、金融、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性等,從多方面介紹香港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繫。

另外,在上海世博會首創的城市最佳實踐區項目中,香港是入選的城市之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蕭如彬表示,香港今次將以“智慧卡、智慧型城市及生活”為參展主題,展覽的外牆將以多塊高6米的大型顯示屏組成,並採用仿真裝置,當參觀者走近螢幕,顯示屏便會出現“真人導賞員”,參觀者只要輕觸螢幕,便猶如置身影像之中,利用智慧型身份證出入境,或利用八達通乘車、上學報到、購物等,嘗試做個香港人,親歷香港的高效率生活。 

滬港合作

滬港合作共贏世博

香港對上海和上海世博會的堅定支持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來源於這兩座亞太都市的特殊關係,來源於港人對上海民眾的醇厚情感,一直以來,很多香港人心中有著不解的“上海情結”。在近代中國多災多難的歷史上,許多上海人到香港定居,也有許多香港人到上海經商。尤其在抗日戰爭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香港和上海淪為孤島,最終淪陷,艱難中兩地人員往來頻繁、心心相印、共赴國難。而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面前,兩個有著特殊歷史情感的姊妹城市,又一次風雨同舟、共度時艱。
浦江畔即將破土而出的香港館就是滬港深情的見證

中國雖受金融危機影響,進出口遭遇較大困難,但是,巨觀經濟基本面依然向好,在一系列財政政策刺激下,逐漸開始恢復增長的活力。由於中國經濟增量占世界經濟增量較大比例,而世博舉辦地是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所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除了既有的展會功能之外,也被賦予了減輕危機衝擊,促進世界經濟成長的含義。香港在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契機,促使經濟早日復甦。香港旅遊發展局就曾表示,世博會組織者預計上海世博會將吸引超過7000萬人次參觀,該局將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機遇,“通過聯動、實現雙贏”。一方面組織香港遊客參觀世博會,另一方面該局與港旅遊業界和特區政府攜手,在上海加強推廣旅遊品牌,並促進來自目標市場旅客的一程多站旅遊。可以預見,有“購物天堂”之譽的香港將對世博參觀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上海世博會元素將成為香港旅遊業發展的新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