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信息產業基地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海淀科技園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發、孵化和生產基地,是全國第一個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工業園。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分為南區和北區,南區占地1.81平方公里,經過10年的建設,竣工面積167萬平方米,進駐高科技359家,北區總征地面積51.5公頃,規劃面積43.93公頃,工業用地28.94公頃,預計建築面積為53.07公頃。

歷史沿革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於1991年10月經國家科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是我國第一家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產業園區。上地南區占地1.81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230萬平方米,綠化率32%,已於2000年底基本建成。上地北區占地0.51平方公里,於2000年6月開始建設,總規劃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北區綠化率達53%,現已基本建成。
園區的產業結構為:電子信息產業占70%,光機電一體化占20%,新材料、新能源占5%,生物工程、新醫藥占5%。
1998年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被國家科委批准為國家火炬計畫上地軟體園。
2001年7月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05年5月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被信息產業部批准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即國家(北京)計算機及網路產品產業園。
2005年12月30日百度簽約上地,上地實現了土地百分之百招商。

基地建設

上地基地配套設施完善,能源等基礎設施運行正常。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十家銀行在上地設立了支行,公共運輸、商業服務、中、小、幼等服務、教育配套設施較為齊全。基地率先在國內實現了ISDN、DDN數位化通信。

基地成就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形成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實現了土地和產業的“聚集效應”和“鑽石效益”。
1企業和產業聚集。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已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企業,培育了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迅速的中小企業。截止到2008年底,上地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1792家。2008年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0億元,上繳稅收45億元,出口創匯5.7億美元。匯集了9家研發中心,其中有2家外商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國際級研發中心,6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和1個市級研發中心。2008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049億元,上繳稅收184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
行業內重量級企業如聯想、神州數碼、華為、浪潮等公司都在上地設立了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國際知名企業如:IBM中國工程技術中心、研究中心、FANUC(發那科)、諾維信等公司也入駐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另外,上地還湧現出聯想、百度、北大方正、用友、彩虹、東方電子、許繼、浪潮、魯能、華環、清華同方等已經上市的民族高新技術企業。
2008年,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平均每平方公頃土地實現工業產值4.41億元。上地土地利用效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鑽石效益”。.
2科研成果聚集。
園區內企業取得一批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術突破。聯想深騰4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在這裡研製成功。方舟系列、龍芯系列、萬通1號、眾志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相繼研發成功,使我國在微電子領域呈現出群體突破的態勢。北大未名集團牽頭研製的“非典”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二代網際網路技術(IPV6)和新一代的數字影像標準(AVS)的研發,為迅速搶占產業鏈高端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孵化器空間聚集。
上地基地建立了全國首家留學生創業園——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到目前為止,擁有包括中關村國際科技孵化器在內的國家級及地區級孵化器6家,上地通過強化服務功能、豐富服務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促進了創業期企業的高速成長。
4、營造和諧的周邊協同發展環境。
上地積極探索園區和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有效拉動上地周邊超過10平方公里的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水平。15年,上地走過一個高新區成長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指導下,不僅通過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提高了園區自身效益,同時也提升了上地周邊的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園區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下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日益顯著。

基地規模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分為南部和北部地區,其中上地基地南區已於2000年正是宣告基本建成,占地面積1.81平方公里。上地北區是南區的延伸,占地面積51公頃,計畫三年建設,將重點發展IT產業,可容納大型高科技企業20家左右及部分孵化型企業,建成後的上地北區將成為我國IT產業的搖籃。

上地北區
基地地理位置:
上地基地北區位於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北部,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區第一組團。總占地面積51.1公頃。
功能定位:
A、科技產業園(A座、B座、C座)
位置及功能定位:科技產業園位於上地北區東北角2號地塊,作為中型企業科技產業的生產、研發及部分小型企業的孵化區。
B、IT產業大廈(上地會展中心)
位置及功能定位:IT產業大廈位於5號地塊,該地塊為上地北區中心區,規劃建造區域性、標誌性建築,是區內主要景觀建築。其功能定位為企業研發生產、數據中心、信息交流發布及成果展示中心。
C、7#、8#地塊

總體布局

上地北區總征地面積51.1公頃,規劃面積43.93公頃,工業用地28.94公頃,預計總建築面積53.07萬平方米。北區建築密度25%,綠地率53.33%。上地北區計畫三年建成。上地北區與上地南區南北相鄰,東至京包高速路,西至上地西路延伸,北至西北旺北路,南至西北旺南路。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總發展商——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力爭將北區建成全國IT產業的精品,形成符合IT產業發展要求及時代特徵的新型建築群落及城市景觀。

規劃說明

(一)科技產業園:
1、用地性質:高科技產業用地,其西側和南側為集中綠地。
2、容積率:2.0
3、總建築面積:A座10000平方米B座10000平方米C座10000平方米(設計可調整)
4、建築高度:36米
5、建築密度:23%
6、綠地率:53.33%
7、機動車停車位:65輛/萬平方米
8、地塊內不設欄桿式圍牆,用綠籬代替。
(二)IT產業大廈(上地會展中心)
1、用地性質:企業研發生產、數據中心、信息交流發布及成果展示中心,其南側為綠化廣場。
2、容積率:3.6
3、總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8萬平方米
4、建築高度:80米
5、建築密度:32%
6、綠地率:53.33%
7、機動車停車位:65輛/萬平方米,地上1/3,地下2/3。並適量考慮腳踏車停放。
8、地塊內不設欄桿式圍牆,用綠籬代替。

基地環境

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力爭將北區建成全國IT產業的精品,形成符合IT產業發展要求及時代特徵的新型建築群落及城市景觀。
配套設施情況(如交通等):
基地與中關村北大街相連線,北部是中國航天城和永豐科技園,西北部是中關村軟體園,東側是城市輕軌和京昌高速公路。基地距正在修建的公路一環北段僅500米。離北四環(中關村)約4公里。現有十餘條公共汽車線路通往全市各地,西直門、回龍觀、東直門的城市輕軌在上地設有南、北兩站。
基礎設施進度:
上地北區計畫三年建成。基礎市政設施已經全部完成九通一平的熟地,即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來水、供電、通訊、熱力、天然氣及寬頻等九條市政管線齊全,土地平整,道路暢通,適於建築的土地。

現入駐主要企業情況

現有入駐企業五家
1、聯想電腦公司——成立於1994年3月,是聯想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電腦整機研發和生產廠商,主要致力於聯想自有品牌電腦及其相關信息產品的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聯想電腦業務涉及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伺服器網路、軟體、板卡和OEM等六大項業務。
面向二十一世紀,聯想電腦公司推出了跨世紀的”龍騰計畫”,確立了年產銷個人電腦150萬台、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20%,成長為世界前十名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建成世界一流的電腦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台以上。

2、雲南白藥集團股份公司

該公司是雲南省最大的醫藥集團,是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並被批准設立博士後工作站,是國內著名的上市公司之一。集團下屬九家子公司,總資產逾七億元。公司將以上地基地為依託,在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領域進行研究開發並實現產業化,建立新的博士後流動站。

3、內蒙古高新技術創業中心

該中心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創辦的高科技孵化器,其目的是利用中關村地區的人才優勢,進行適合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項目開發,並實現產業化。該項目是北京市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對口支援項目。

4、美國安那洛(中國)公司

該公司是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名列標準普爾500強企業,是世界著名的高性能精密積體電路製造商,其產品製造和銷售遍布世界各地,其主要產品的全球市場分額排位第一。目前在華從事GSM、基站、RAS/VOIP、工業儀表等項技術的開發與套用。5、海淀留學人員產業園該項目是為在海淀留學生創業園中孵化畢業的留學生企業提供產業化空間的科研廠房。

未來發展

1、軟硬環境建設雙管齊下
上地通過認真研究以科技園區為載體的產業發展規律,堅持走循環經濟和集約發展之路,按照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以政策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注重最佳化配置科技資源和提供優質服務的軟環境轉變.
2005年隨著上地實現100%的土地出讓,產業化上地開始邁向創新型上地。為了貫徹國家創新戰略,進一步提升上地品質,實現產業的上地邁向創新的上地的跨越,圍繞“四個互動”:(即:企業間互動、園區間互動、產學研互動、企業與政府及社會資源互動)搭建園區的創新體系和平台,營造區域創新文化,整合政策資源和社會資源,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為創新主導,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區域,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2、立足有限土地空間,拓展無限產業發展。
2006年底,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以“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平台”為載體,利用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通過為園區內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加快了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
2007年進行上地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成後的系統將為中關村專業園區綜合評價體系提供支撐,其中包括土地利用評價體系。此系統將作為其他各專業園區進行規範管理的樣板,為其他專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及後期管理提供借鑑和示範。
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成立於1992年3月,是依據北京市政府京政辦發[1991]61號文成立的以科技園區開發、建設、服務和管理為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現控股中關村環保科技示範園總發展商——北京實創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99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520家重點企業”,是其中唯一以科技園區開發建設為主業的集團化公司。
作為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總發展商,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在建設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過程中,積累了科技園區開發、建設、服務和管理的豐富經驗,探索了科技園區開發建設的模式,走出了企業開發建設科技園區的新路,為政府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是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奠基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