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龍泉府

上京龍泉府是公元755年在渤海國三世王大欽茂自中京遷至上京為國都達160多年。它代表著渤海人創造的“海東盛國”的燦爛文明,這是最早經清末學者曹廷傑所考定的。城分內、外和宮城三部分。外城垣周長18公里多,為土牆,有10座門、五條大街縱橫排列,中央大街寬110米;內城周長4.5公里,為石牆,建在外城北部的中間;在內城建有宮城,周長2.5公里,玄武岩築成。五座大殿中軸排列,並有迴廊相連。另有10寺5橋、八寶琉璃井、點將台、附馬府、御花園等遺蹟。為當年僅次於唐長安京城的東亞第二大都會。

介紹

公元755年渤海國三世王大欽茂自中京遷至上京國都達160多年。它代表著渤海人創造的“海東盛國”的燦爛文明,這是最早經學者曹廷傑所考定的。城分內、外和宮城三部分。外城垣周長18公里多,為土牆,有10座門、五條大街縱橫排列,中央大街寬110米;內城周長4.5公里,為石牆,建在外城北部的中間;在內城建有宮城,周長2.5公里,玄武岩築成。五座大殿中軸排列,並有迴廊相連。另有10寺5橋、八寶琉璃井、點將台、附馬府、御花園等遺蹟。為當年僅次於唐長安京城的東亞第二大都會。

現今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渤海鎮內,北距寧安城40公里,距東京城火車站僅4公里。牡丹江去鏡泊湖的必經之路。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有上京博物館進行管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