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島

三都島

三都島位於天然良港三都澳的中心區域,是三都澳內最大的島嶼,素有“海上明珠”之稱。中國百名海洋寶島之一,位於蕉城區東南部,是三都鎮政府所在地。全島面積26.94平方公里,周邊海域面積120平方公里,澳內島山環拱水深灣闊,郭沫若先生曾讚美到:“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三都島 外文名稱SanduIsland 雅 稱 海上明珠

地理位置 寧德三都澳 占地面積29.6平方公里

島嶼介紹

三都島三都島
三都島曾經一直都是海上的戰略要地,三都澳更是中國難得的天然良港,深水區世界第一。面積29.6平方公里,現有9個行政村、居,島上面常住人口約1.08萬人,可用地約16平方公里(含淺灘圍墾8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29.2公里,可建設20萬噸級深水碼頭

歷史沿革

三都島三都島
三都島歷史悠久,底蘊豐富,聲名遠播,早在唐代已開發,1684年設立了稅務總口,1898年正式闢為對外通商口岸,1899年設立福海關,1905年,成立了大清帝國電報局。曾有美、英、日、法等13個國家在此設立辦事處、開辦公司、洋行、輪船公司、保險公司以及錢莊、茶行等,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這3家最大的銀行在此設立了分行。
島上的百年福海關、歷盡滄桑的修女院和哥德式的教堂、修士院等歐洲建築遺址,都在訴說著三都島當年的繁華歷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造船技藝,見證了耕海牧漁的文化。朱元璋、朱熹、陸游、鄭和、胡耀邦、李先念、郭沫若、錢偉長等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專家學者在此遊歷、視察,留下讚譽的名篇絕句。
島上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西班牙教堂坐落於北山。離天主教堂後方不過100米的距離,就是三都島修女院。清末,三都島曾有大小修女院十餘座,炮火中,只遺留下這一個院子。三都島如今最吸引人的應該算是“海上浮城”,由無數魚排組成的“浮城”是全世界現存惟一的大黃魚養殖基地,”浮城”中遍布酒店,在這裡吃海鮮實在是太“鮮”了,想吃什麼直接在海里撈來下鍋就行。

島嶼景觀

中心區域

三都島三都島
三都澳是一個港灣,又稱三沙港,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點,位於寧德市東南部,海域面積達714平方公里,由三都島等在內的19個島嶼組成。是福建海域“出入門戶,五邑咽喉”的經濟與軍事要地,其深水面積與岸線長度均居世界首位,是我國難得的天然良港。
三都島位於三都澳的中心區域,三都澳因此而的名,澳內是中國大黃魚原產地,是全國農業觀光示範點。澳內風光旖旎,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如“金龜馱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非洲大象”、“雞籠嶼”、“古猿人”、“筆架山”等自然景觀,栩栩如生,讓人流連忘返。海上天湖、海上日出,霞光蕩漾、鷗鳥競逐,百舸爭流,讓你置身仙境;遼闊漁場、海上漁城、耕海牧漁,讓你心曠神怡;晚熟荔枝妃子笑,原滋原味深海海鮮,讓你回味無窮;斗姥傳說、海螺傳說、道教傳說,讓你意猶未盡。

周邊景點

兔耳嶺風景區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與第一旗山山脈相連,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第一旗山
峰頂上立碑,上面刻著“寧德第一旗”。第一旗峰,海拔1497米。第一旗山脈,系展旗峰山脈,清代版《寧德縣誌》上記載,展旗峰自屏南,歷天湖、鍾洋突出高峰,其形如旗旗山”頂峰是一塊開闊地,站在這裡,放眼四望,遠處層巒疊蟑,千峰竟秀,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圖景,整個“旗山”就象是一座頂天立地的巨大山水盆景,叫人新奇振奮,使人有下視天地小,乾坤盡在手中之感。
支提山
位於寧德市城西北50公里,南距福州市127公里。“支提”為梵文“聚集福德”之意,《華嚴經》載有“不到支提枉為僧”之言,故天底下雲遊僧侶,多上山去朝拜。唐天寶六年(747年),冊封天下名山時,將霍桐山洞列為三十六洞天之一。而處於支提山西的支提寺,是整個霍童山的中心,也是支提出觀賞勝景的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