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崗鎮所轄村屯概況

)]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7公里處。 )]位於三道崗南約18公里處。 )]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8公里處。

三道崗村(屯)[Sandaoga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東部50公里處。轄建國、吉利、雙勝和三道崗四個屯。轄區面積2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470畝,人口2720人,村居民委員會設在三道崗屯。三道崗屯於1909年(光緒三十四年)初建,1919年始有街市雛形。1945年三道崗區所在地稱永安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稱永安生產大隊,分為4個生產隊,1984年恢復永安村稱號。2001年並鎮合鄉後,改稱三道崗村,村所在地稱三道崗屯。全屯耕地面積10391畝,人口1605戶5145人。
電報村(屯)[Dianbao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東南約4公里處。轄合莊、安興、電報三個自然屯。全村面積16.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778畝,人口2,359人,村民委員會設在電報屯。境內有聯合乾渠全長35公里,穿越三個鄉鎮,使用面積20萬平方米,可灌溉土地10萬畝左右。使用單位依蘭縣水務局安興灌區管理站。電報屯始建於1930年,以當地地主郭躍青名字命名為郭躍青屯,偽滿時期稱郭甲。1942年修建三道崗飛機場時,將轉播交換台設在該村,故名。全屯耕地面積11,061畝,人口1,066人。
安興屯[Anxing Tun]距離主屯約5公里處。安興屯始建於1930年,當時是朝鮮族集居的屯子,解放後改稱安興屯至今。該屯是依蘭縣東南地區的邊境,東部與樺南縣隔河相望,南部與勃利縣毗鄰。屯南部是依蘭縣最大的水庫---安興水庫,東部和北部是縣內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是由倭肯河衝擊而成,總面積1.1萬公頃,保護區內有高等級植物72棵362種,脊椎動物2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動物7種,2003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該屯有耕地5,399畝,人口291人。
久興村(屯)[Jiuxing Cun(Tun)]久興村位於三道崗鎮南部4.5公里處,東經130°8′ 北緯46°16′,轄中心、久興兩個村民小組(屯)。全村面積11.16平方公里,耕地17000畝,人口1802人,村民委員會設在久興屯。久興屯建於1938年,南面與勃利縣相連線。當時命名為久興甲,1945年後為久興屯,1958年改稱久興生產大隊,1978年恢復久興屯。現有耕地面積8300畝,人口812人。
隆興村(屯)[Longxing Cun(Tun)]位於三道崗南部約3公里處。轄豐城、小新立、迎春、隆興等四個自然屯。全村面積20.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200畝,人口2,483人,村民委員會設在隆興屯。居住區多為漢族,以農為主。隆興屯始建於1934年,初稱沁頭嘴子,1945年改稱隆興村,1958年改稱隆興大隊。全屯耕地面積8,623畝,人口980人。境內有隆興水庫,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使用單位為依蘭縣水務局三道崗鎮水利站。隆興乾渠使用面積15萬平立米,可灌溉隆興、前進、復興等村部分水田。
富強村(屯)[Fuqia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北約3公里處。轄富強、靠山兩個屯。全村面積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578畝,人口1,172人。村民委員會設在富強屯。富強屯1937年建,因屯所處地勢稱大崴子。1947年改稱富強屯,1958年劃歸永安生產大隊,屯內有二個生產隊,1978年改稱富強屯,屯內耕地10,700畝,人口1,162人。2001年,將其與靠山屯合併為富強村。
靠山屯[Kaoshan Tun]靠山屯位於三道崗鎮正西約1公里處,解放前稱蘇家屯,因靠近山於1949年改稱靠山屯。1958年稱靠山生產大隊,1978年恢復靠山屯。全屯耕地7878畝,人口610人。漢族居主,以農為主。
興城村(屯)[Xingche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正北方約3.5公里處。全村面積17.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37畝,人口2,372人。轄二道崗、光榮、興城三屯,村民委員會設在興城屯。興城屯1933年初建,當時命名為福興甲,1945年祖國光復,改稱復興屯,1958年改稱復興生產大隊,1960年文革時期改稱福興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改為今名。全屯占有耕地7,240畝,人口872人。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
東河村(屯)[Donghe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正北約5公里處。轄東河、聯合兩個自然屯。轄區面積15.67平立公里,耕地面積17,521畝,人口1,526人,村民委員會設在東河屯。東河屯,因地處頭道崗以東,又靠近倭肯河而得名,農業生產水旱兼作,全村耕地9652畝,人口909人,是一個農牧漁全面發展的屯子。
北興村(屯)[Beixing Cun(Tun)]位於三道崗北約5公里處。是鎮內少有的單屯成村,全村面積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800畝,人口1,341人。該屯為日偽時期1936-1938年並屯時建,初稱李會方屯,1947年土改時命名為北興村,人民公社時期稱北興生產大隊,1978年恢復原稱。
前進村(屯)[Qianjin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東北約4公里處。轄民主、發展、前進三個村民小組。全村面積2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000畝,人口2,704人,村民委員會設在前進屯。前進屯於1930年初建,原名花石哈嶺,因附近山石而得名,1935年後人們叫白了,稱嘎哈嶺,1958年改稱前進生產大隊,1983年改稱前進村。全屯耕地面積12,210畝,人口1,074人。
豐旺村(屯)[Fengwa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南約9公里處。轄山城、迎林、豐旺三屯。全村面積19.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4,200畝,人口1,991人,村民委員會設在豐旺屯。豐旺屯始建於1938年,當時屯內戰姓居多,因此稱戰家屯。1949年改稱豐旺屯此後未變。全屯耕地面積7,600畝,人口1,150人。
勝利村(屯)[Shengli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9公里處。轄豐產、南崗、北崗、十一隊屯、勝利五個村民小組。全村面積2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295畝,人口2,612人,所轄區屯均以漢族居住為主。勝利屯1910年建屯時稱譚家店,1937-1946年改為三合村,1956年劃鄉時,共勝鄉政府所在地設在這裡,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設勝利生產大隊,轄六個生產隊。1967年因搞“三線建設”,共勝鄉政府所在地由此遷至黑瞎溝(現稱護林),鄉直屬單位撤消。村西1公里處,設解放戰爭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紀念1946年夜襲譚家店土匪時犧牲的烈士。全屯耕地面積9,919畝,人口1,339人,以農業為主。2001年將另外三屯併入此村。
民政村(屯)[Minzhe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約15公里,位於鎮政府所在地西南方。轄民政、興泉、釣魚台三個自然屯,土地面積1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921畝,人口1,253人,境內有釣魚台水庫,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有利條件。村民委員會設在民政屯。民政屯1950年初建,由三道崗區民主屯遷來農戶立屯,故稱民政屯,至今未變。全屯有耕地6,161畝,人口539人。以農為主,漢族居住。2001年釣魚台和興泉合併為民政村。
釣魚台屯[Diaoyutai Tun]距離主屯約0.5公里處。釣魚台屯1945年初建,別名飼養場,因屯南河邊有座小山,它的四周可坐人釣魚,故得名釣魚台,1976年社教時期改稱紅旗屯,後因重名於1979年恢復釣魚台之名。全屯有耕地4,023畝,人口360人。2001年與興泉屯一起併入民政村。
寶山村(屯)[Baoshan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7公里處。轄興農、炮狩營、興國屯、寶山四個村民小組。全村面積22.19平方公里,耕地16,962畝,人口2,016人。村委會駐地在寶山屯。寶山乾渠建於境內。寶山屯於1942年建屯時稱橫道河子,由屯後一條小河橫流而得名。1949年成立大哈塘農場,1957年農場撤出後,起名合發屯,1958年合作化時期為興旺生產大隊,合發生產隊,1978年改為寶山屯,延用至今。屯內耕地面積7,689畝,人口940人。
炮狩營屯[Paoshouying Tun]距離主屯約6.5公里處。炮狩營1978年建屯。該屯建在偽滿時通往林口公路二號橋附近,得名二號橋屯。又因此地屬於山區,捕獵者多,於1979年改為炮狩營屯。全屯有土地2,285畝,人口236人,2001年併入寶山村。
長太村(屯)[Changtai Cun(Tun)]位於三道崗南約18公里處。全村面積1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389畝,人口1,211人,轄致富、富山、長太三個自然屯,均屬半山區。該村亦屬依蘭邊境地區,東與勃利縣接壤,南與林口縣相連,三個自然屯均漢族居住,以農為主。長太屯於1947年建屯,因當時地多漂垡泥塘,行路艱難,故稱大哈塘。1958年改為興旺屯,人民公社時期稱興旺生產大隊,1978年因與外地重名改稱為長太屯,至今未變。屯內耕地面積5,083 畝,人口595 人。2001年,長太村民委員會駐地立於本屯。
護林村(屯)[Hulin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8公里處。全村面積16.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446畝,人口2,962人。轄劉家、長河、護林三個村民小組。全村處於低山丘陵區和部分溝谷平原,以農業生產為主。村民委員會設在護林屯。護林屯早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開始有人居住,原名黑瞎子溝屯,因人煙稀少,森林面積大,黑熊較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護林公社,1984年改為護林鄉,這裡成為公社或鄉政府所在地,人口劇增,已有城鎮的雛形,設有銀行、商店、中學,現有耕地5,544畝,人口1,841人,2001年合鄉並鎮,護林鄉併入三道崗鎮,此處改稱護林屯。
劉家屯[Liujia Tun]距離主屯約2.5公里處。劉家屯於1945年建屯,因當時劉姓居多而得名,延用至今未變。全屯有耕地7,797畝,人口801人,2001年併入護林村。
長河屯[Changhe Tun]距離主屯約2.5公里處。長河屯於1965年從振興屯分離出來,單獨建屯,起名新興,因與外地重名,後改長河,取屯前黑螛子河之水長流不枯之意。全屯有耕地4,105畝,人口320人,2001年併入護林屯。
振興村(屯)[Zhenxi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3公里處。偽滿時期曾為日本開拓團所在地。轄振興、進步兩屯。全村面積3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700畝,人口2,620人,兩個自然屯為漢族居住,村委會設在振興屯。振興屯1938年建屯,稱振興屯至今,取其振興之意。全屯有耕地12,700畝,人口1,180人。
長嶺子村(屯)[Changlingzi Cun(Tun)]長嶺子村位於三道崗鎮西部約18公里處。是距離鄉鎮最遠的村子之一,全村面積30.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138畝,人口2,466人。轄大頂山、豐勝、長嶺子三個自然屯。村民委員會設在長嶺子屯。長嶺子屯因屯附近的一道山嶺而得名,1966年文革時期改為長興大隊,1978年因與外地重名,恢復長嶺子。全屯耕地面積12,780畝,人口1,655人。
大頂山屯[Dadingshan Tun]距離主屯約9公里處。大頂山屯位於大頂山腳下,於1963年建屯,當時稱作新村。1978年地名普查時,因與外地重名,改稱大頂子山大隊,1984年改為大頂子山屯。全屯有耕地6,873畝,人口431人,2001年併入長嶺子村。
永平村(屯)[Yongping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18公里處,是距離鎮所在地最遠村屯之一。偽滿時期曾為日本開拓團所在地。轄永順、永富、永平三個自然屯。全村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556畝,全村人口2,468人。漢族居住,以農為主,村委會駐地永平屯。永平屯初建於1938年,因屯東皆為漂垡甸子,中間有一條河,因此當時稱作漂蕩河屯,1966年“文革”時期,改為永平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永平屯。全屯耕地面積21,884畝,人口1,412人。永平水庫設在境內。
高產村(屯)[Gaochan Cun(Tun)]高產村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8公里處。全村面積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00畝,人口932人,為單屯設村。高產屯始建於1945年,因最早為梁姓人家居多,起名梁家屯,1956年改稱高產屯,1958年稱高產大隊,1984年恢復高產村。屯內以旱田耕作為主。
葦子溝村(屯)[Weizigou Cun(Tun)]位於三道崗鎮西南約9公里處。該村屬於單屯成村,全村面積30.18平方公里,占有耕地26,485畝,人口2,888人,進入“依蘭之最”,是縣最大的自然屯。該屯於1938年初建因當地大甸子蘆葦叢生稱葦子溝,1947年改為永興村,1958年改為躍進大隊,因與外地重名,於1978年有64戶201人,從屯內分出,在村西1.5公里處成立9隊,又在村北成立養殖場,當時稱10隊均屬葦子溝村。1983年恢復原名葦子溝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